观察介入治疗联合开腹手术治疗对胃癌的临床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观察介入治疗联合开腹手术治疗对胃癌的临床效果影响

唐珲

镇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汉中 7236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介入治疗联合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镇巴县5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01月-2021年12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单一治疗)和研究组(行综合治疗),各2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胃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介入治疗;开腹手术;胃癌;炎性因子;治疗总有效率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初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中期或晚期可出现胃痛、呕血、食欲不振、黑便等症状,并伴随着不同程度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威胁生命。临床认为诱发胃癌主要原因包括慢性炎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致病原因复杂。手术是治疗胃癌有效方式,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术后患者五年内生存率可达到90.90%以上,再加以介入治疗,生存质量可明显改善[1]。本文选取镇巴县5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01月-2021年12月,对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表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镇巴县5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01月-2021年12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单一治疗)和研究组(行综合治疗),各25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5:10;最小25岁,最大65岁,中位数40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2.07±0.68)年;早期、中期、晚期胃癌人数比为10:10:5。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11;最小26岁,最大66岁,中位数41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6年,平均病程为(2.08±0.65)年;早期、中期、晚期胃癌人数比为11:9:5。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纳入标准:①知情实验内容。②资料完整。③符合开腹手术指征。④符合WHO中有关胃癌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无沟通能力。②配合度低。③预期生存时间少于半年。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腹腔动脉,注入造影剂,观察插管位置,位置正确后经导管注射氟尿嘧啶(生产厂商: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10),剂量1克,按照特定比例稀释并在五分钟内注射完成,拔导管,压迫止血十分钟,包扎穿刺部位。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介入治疗与上述相同,加以开腹手术治疗,取仰卧位,予以2%利多卡因(生产厂商: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528)全麻,于患者腹部中线位置做一切口,结扎胃动静脉,剥离大网膜及结肠前系膜,去除淋巴结,行空肠、食管吻合操作,根据患者病灶位置和直径确定胃大切或胃全切,胃体切除后予以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生产厂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870001)冲洗腹腔,缝合切口,予以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根据以下判定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病灶完全切除,一年内无复发,腹痛等主观症状完全消失即为显效,病灶面积缩小80%以上,无扩散,主观症状明显改善即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视为治疗无效,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

采用免疫测定法,取3毫升静脉血,对IL-8、TNF-α进行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检测hs-CRP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Shape1 ±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 1 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25

15

7

3

22(88.00)

参照组

25

9

7

9

16(64.00)

Shape2

/

/

/

/

5.967

P

/

/

/

/

0.011

2.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 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Shape3Shape4 ±s)]

组别

例数

IL-8(pg/mL)

TNF-α(pg/mL)

hs-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5

12.21±1.18

5.18±0.74

87.84±5.25

52.64±3.53

86.74±4.57

45.60±3.52

参照组

25

12.28±1.20

7.12±0.67

87.86±5.87

68.42±3.03

86.77±4.54

62.61±3.51

t

/

0.208

4.717

0.076

4.893

0.023

4.109

P

/

0.836

0.000

0.940

0.000

0.982

0.000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与单一介入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好,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2]。介入治疗有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保证药物浓度,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氟尿嘧啶是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的抗代谢药物,应用在胃癌中可有效抑制病灶转移,加以开腹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遏制肿瘤进展,改善胃痛、呕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提高远期生存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胃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基安,王建华.经动脉介入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医疗装备,2021,34(16):109-111.

[2]颜琦.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A02):1.
[3]张静,董英辉,边浩鹏.介入化疗联合开腹手术治疗胃癌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9):72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