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3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 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 用

林超

福建理工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作为提升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发挥巨大作用,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学,符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本文深入剖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优势,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发挥巨大作用。而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心育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会极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人格健全发展。正因如此,本文试图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探索其应用优势和实践路径,以期更好服务于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实践。

一、体验式教学的综合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内涵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与创新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出特定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特定情景的构建能够使学生有效改变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融入个人情感,激活已有经验和认知、应对模式,重新构建经验、获得积极体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生成、获得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新的经验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强调体验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而非被动的接收者。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成、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体验的实践性,体验是个体独有的、他人不可替代的。

  1.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成绩优异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成绩单上所表现出的差距过大,造成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普遍更加注重成绩优异学生群体的课堂感受。例如当讲解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时,教师会默认将成绩优秀学生的表现作为集体表现,以部分代表整体,极大的忽略了其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尤其是针对于尚且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职生来说,学生难免会产生没有得到重视、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心理,从而导致抵触教师甚至抵触某一学科现象的发生。而体验式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特殊对待”。为了使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得到重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会带领学生从局部进入整体,对知识脉络的梳理需要从客观层面与感性层面去进行知识难点的掌握。避免出现因为教师对成绩优秀学生群体的特殊待遇出现其他学生对学习自暴自弃的现象,而是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其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1.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即是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对评判机制相应的做出调整,体验式教学自身便是从多方位、多角度和多种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在评价机制方面进行学生参与度、完成度及交流表达度的综合评价,而非传统的单纯得分情况[2]

  1.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当前中职招生的生源绝大部分依然是以往相对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得分较低的学生,极少数的学生由于个人或者家庭原因来到中职就学,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中职生相对而言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由于之前失败的学习经验产生抵触心理。受其自身知识基础掌握薄弱的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较困难,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极为缺乏。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基本没有体会过人间疾苦,因而缺乏为未来努力奋斗的坚定目标。而从中职学生的总体性格特点上来看,他们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但他们积极主动,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和展示自己。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对新观点也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地正向的潜能,因材施教,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1)符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0 年版)指出:“要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其在活动体验、合作探讨中学习。议题活动设计给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

[3]”而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个体差异性,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不谋而合。

(2)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中职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薄弱,不喜欢学习理论性强的知识,但是他们动手强,更喜欢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他们处于青春期,厌恶说教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喜欢自主体验,获得新知。而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主体验,产生新的经验,获得新的能力。

(3)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而体验式教学恰恰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体验,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三、当前中职心理健康学科教学的问题现状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内容偏知识性和理论化。教学实践中各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更倾向于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授,而客观上压缩了实践操作的空间。授课内容并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课堂上多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和更深层次的体验感悟。

(三)教学内容覆盖面大,但是深度不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式教育,但往往存在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对中职生兴趣的各类热点话题涉略较少。面临的这些问题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中职心理教师积极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将普及心理学学科基础知识、丰富心理课堂活动形式和创造心理课程环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四、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能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真实情境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创设能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真实情境,更有助于学生融入情感,深化体验。在实际教学中,课前教师可通过心理平台发布授课主题相关心理测验,调查学生心理状况,为针对性授课做好准备;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有目的性地进行授课;课后通过平台发布延伸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分层学习。如在《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一课中,教师课前通过心理平台发布亲子关系问卷调查,了解亲子冲突发生率和亲子沟通技巧等现状信息。课中教师先播放视频资料《苹果树的故事》,视频中感人的亲情故事把学生带到亲子情感的体验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完成了对亲情的初步感知;再结合课前调查感受亲子互动的不圆满,以形生情,唤醒学生改变现状的意愿;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由人到己深入探析亲子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深入探究离不开分享交流。传统的课堂分享采用我说你听,难于让分享者真正敞开心扉,倾诉真情。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我说你点赞活动,使分享者感受到同伴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彻底放下自我防御心理,正视矛盾,流露真情。为使学生觉察自己对父母的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留舍最爱活动。通过信息技术,逼真形象的展示自己最爱的人一个个离去的情景,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亲情、爱的召唤下,学生自然产生回报爱的欲望。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亲情连线,即时表达对父母爱的情感。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在教学平台分享与亲子沟通主题相关的文章、案例、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课后进行自我拓展与提升。本节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情境创设生动化、数据处理形象化,通过活动体验实现课互动生动化。信息化手段将传统教学单调乏味、感受不到支持转化成更具趣味性、情感性,反馈更加及时、可视。

(二)丰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加强体验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能力素养

体验式教学注重自主体验,生成意义,发展能力。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丰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短片、音频、心理剧、团体辅导及主题辩论、心理游戏等带领学生自主体验,唤醒已有经验生成新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课中,我们通过几个主题体验活动来进行。第一个主题体验活动是写20个“我是什么样的人”,并在每一句前面加上“+(肯定)”或“--(否定)”。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发现自我关注偏向和自我接纳程度,感知自我意识差异,直观体验自我形象与评价。主题体验二我们进行气质类型测验,在学生测验的基础上教师说明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可以在遵循气质类型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接着进行主题体验三心理游戏“优点轰炸”,借助他人的描述了解自己的优势,接纳自我,挖掘自身潜能,也使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最后体验四进行“房-树-人”人格测验,作画者并不知道所描绘的房屋、树木、人物等有何具有何种意义,教师结合作画者自我认识、家庭关系、成长背景等信息更深刻地探寻受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通过四个主题体验,层层深入,学生自我意识从模糊走向清晰,并学会多侧面多层次地自我分析,形成完整统一的自我意识。又如在人际交往主题中,我们通过心理剧的方式再现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冲突,让同学们切身体会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善自己人际关系的方法。由于校园心理剧本身的平等、参与、互动等特性,这让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通过社会和生活实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还包括行为训练和能力获得,即学生真正认同并内化所学知识,并付诸于实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如在归属感培养的课程中,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关心和爱的温暖感觉,我们进行“天使行动”[4]。每位同学课前制作心形卡片,并写上自己的名字,随后放入老师准备好的袋子里。课上同学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如抽到自己则重新抽取),你抽到的卡片主人即是你应该守护的天使。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你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观察被抽到同学的行为,关心他的喜怒哀乐。下节课老师组织“天使揭秘”活动,让同学们分享守护天使和被别人守护的不同感受,体验揭示天使的惊奇感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表达感恩,培养责任感,并学会主动交往。又如为了增强学生学生感受幸福,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三件好事”的积极心理学小实践,引导学生每天发现并记录三件好事。好事并不一定是非常大的事,可以是生活中细微的小美好,积极地、幸福的小事件等。日积月累,能促使同学们更多地留意到身边积极的、让人觉得幸福的事件,以积极的视角看待生活,获得幸福感。


结论: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增强心理教育实践性有很大裨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能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真实情境;丰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加强体验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能力素养;通过社会和生活实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实现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格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佳.体验式教学法在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0(7):150.

[2]沈艺雅.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 华夏教师, 2015(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李瑾.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J]. 教育心理,2019(2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