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探究

蒋大勇 吴仕辉 吴朝令

岑巩县农作物种子站 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 557801


摘要:对南方而言,水稻是其主要生产的农作物,对当地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南方水稻种植期极易爆发病虫害影响其高质高产。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简要分析当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贵州省;水稻;病虫害防治


贵州省气候适宜导致当地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极其严重,对其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病虫害防治成为贵州省水稻种植中重点管理作业。当地种植者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研究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保证其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1、贵州省水稻病虫害防治概况

1.1现状

贵州省地形结构复杂、温湿适宜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外,也为病虫害的滋生繁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贵州省病虫害频发,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影响范围扩大。为此,当地不断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病虫害虽得到了一定抑制,但其影响依旧极大。

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受耕地污染较为严重,对水稻种植管理机制还不够重视,没有健全和完善水稻种植管理机制,致使水稻种植的密度过大,阻碍了水稻的生产。科学合理的对水稻进行安排种植,对水稻的生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合理使用肥料,定期对水稻中生长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理,以免对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只有对水稻种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使我国水稻的产量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若水稻种植的密度过大,是不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土壤下的根系错综复杂,会使水稻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阳光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生产。所以,水稻种植时,要严格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种植,特别是南方多阴、潮湿,更应该保持间距以保证水稻光合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效生产。

水稻在生长期间容易受病虫的侵害,目前对病虫的防治措施还不够全面,同时,较大部分的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为低下,没有具备一定的科学务农知识,对药物方面的依赖过于强烈。据有关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较大一部分的农民还存在当虫害来临时再进行防治的思想,这一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当病虫害来到的时候,已来不及进行有效防治,水稻早已被侵蚀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农户一度认为农药能够有效解决虫害问题,但是,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水稻上药物残留过多,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出来的水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1.2主要防治策略

贵州省采取的主要防治策略是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一是生态调控。及时清理带病(虫)稻草(茬)降低病源虫源基数;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万寿菊、凤仙花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 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降低螟虫种群基数。二是生物防治。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常年发生区域,在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建立“稻+”生态系统,减轻病虫草发生危害程度。三是理化诱控。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稻飞虱等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同时防止和减轻稻水象甲危害。四是科学安全用药。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发挥持续控害作用。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实统防统治。

2、贵州省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

2.1稻瘟病

稻瘟病是近年来贵州省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诱发其发病的半知菌亚门在当地分布区域较大,导致该病具有极大的爆发性与传播性。苗瘟即发生在水稻的秧苗期,通常为三叶期。该瘟病爆发时无明显斑点,当其严重时,秧苗会转为黄褐色,甚至枯死;节瘟发于出穗期后,发病时常在岁颈处往下1或2节的位置,同时呈现出黑褐色小斑點;叶瘟发病速度有快慢两种,发病时会呈现褐色或白色小斑点;叶节瘟是秧叶不同位置出现病瘟斑点,影响秧苗生长;穗颈瘟病发颈部,会有淡褐色的小病斑呈水渍状,随病情加重斑点会变为深绿色。该病会导致大量的白粒与瘪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谷粒瘟发病于谷壳、护颖处,其褐色病斑程椭圆形。该病会影响稻粒的饱满度,并使稻粒变黑,严重影响水稻的优质高产。

要根据实地的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必要时可选择不同品种综合种植。在种植时提高管理技术,科学使用水肥提高水稻的生长力。同时,加强巡查监管及时处理患病的稻田与稻草,以降低越冬病原菌。当发现到稻瘟病时,应及时选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理。常用的有稻瘟净、稻瘟灵乳油、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克瘟散与多菌灵等。要注意不同瘟病的防治时期,如穗颈瘟的防治期在破口期与齐穗期。

2.2纹枯病

纹枯病是贵州省水稻种植时除稻瘟病外最严重的病害,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纹枯病病发于叶鞘部位,在距离水面较近的位置会出现暗绿色的的小型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逐渐扩大并呈云纹形,同时病斑中间为灰绿色。纹枯病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其途径主要是稻田水与田间的杂草等。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展传播较为迅速。对纹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选用优质的抗病菌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纹枯病及其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发病可能性。及时打捞田间的菌核,有效降低纹枯病爆发的可能性。同时,科学控制水肥提高水稻生长能力。

2.3二化螟

二化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是水稻种植时常见虫害,其具有一定的趋光性,所以成虫昼伏夜行。此虫害的发生与水稻的种植期及氮肥的使用具有关联性。过早播种会导致虫害加大。同时氮肥过多也会诱发严重的二化螟虫害。二化螟的幼虫在水稻叶鞘内生存,会破坏其内部的输导组织,影响其应分传送。当幼虫长到2龄时,幼虫会移动到稻柱内,影响秧苗生长甚至致其枯死。此外,二化螟易导致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防治二化螟主要在于减少稻田中越冬的虫卵及成虫,因此,在收稻后及时将稻草移出稻田进行销毁。同时,定期进行翻耕与灌溉,有效消减虫卵与幼虫。在栽培管理期间,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与对嫩绿色的喜好,控制化肥的使用,同时,采用物理防治方式对二化螟成虫进行诱杀。当二化螟有爆发趋势时,种植者要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杀虫单。在使用药物防治时,要根据虫害的不同时期选用相应的药剂,同时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在有效防治二化螟时,避免的对水稻的质量造成破坏。除此之外,二化螟的防治还可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利用二化螟绒茧蜂可有效降低二化螟幼虫数量。

2.4稻飞虱

稻飞虱是贵州省水稻种植时另一种高发虫灾,具有极强的爆发性与毁灭性,对其危害性极大。褐飞虱极喜温热且潮湿的环境,多发于夏秋季。白背飞虱的生活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但其会对温度的适应性更高。而灰飞虱更喜低温,所以贵州省爆发的稻飞虱多是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稻飞虱体型小,以水稻秧苗的汁液为生。稻飞虱长有翅膀且对周围环境感知敏感,所以其危害的区域极大,且消灭难度大。

其防治要选择具有较好抵抗力的品种,同时加强种植管理力度,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种植生长能力。也可通过穿插种植对稻飞虱具有抵抗力的农作物,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空间,降低其爆发、传播的可能性。当稻飞虱灾害发生时,及时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化学药剂进行治理,降低稻飞虱对水稻产量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合理、适量的使用相关药剂,避免对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结语

作为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种植期易发生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当地水稻的优质高产。当地水稻种植者与农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针对当地主要的病虫害,从农业与化学两方面加强防治力度,保证当地水稻的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张杰.水稻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3)

[2]金健,王淑云,查林林,等.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J].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