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驱动视角下新疆经济形象在中英美新闻语篇中的话语构建对比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3

语 料 库驱动视 角下新疆 经济 形象在中英美 新 闻语 篇中的 话语 构建 对 比研究 *1

王丽君 *2 邓煦阳 李怡 周勋贤 张卓敏

合肥工 业 大学 外国 语 学院 , 合肥 230601

摘 要: 本研究自建140万字词的新疆新闻语料库(2020.1~2021.4),从语料库驱动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国日报(欧洲版)、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新闻语篇中描述新疆形象的经济类词汇,以期发现新疆经济形象在中英美新闻话语构建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揭示隐藏在这种话语构建背后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语料库驱动;新疆;经济形象;中英美新闻;对比研究


一、引言

中国新疆连接中亚、中东和欧洲,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沿。2020年3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简称“BCI”)发表声明称新疆地区“持续存在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取消对中国新疆棉花的相关认证。应BCI要求,多家知名企业陆续叫嚣抵制新疆棉花及制品。2021年3月22日,美国、英国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对中国新疆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同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无理制裁的严正声明》,对其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在此背景下,全球媒体密切关注新疆相关新闻。中英美三国主流媒体针对新疆的新闻报道影响着对新疆经济形象的构建。而语料库驱动下的新闻话语研究能更为客观、全面地解读此类新闻,进而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二、理背景

Tognini-Bonelli提出语料库驱动视角,即从词汇入手,由上下文语境延伸至篇章,进而达到社会文化语境的词语共现[1]。语料库驱动下的新闻话语研究多探讨冲突性大或者敏感度高的话题,如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Coatas Gabrielatos等学者建立了英国难民、政治避难者、移民新闻语料库去研究难民和政治避难者等形象的不同构建[2]。国内,王丽君也从语料库驱动视角研究了钓鱼岛争端在中日美新闻中的话语构建[3]。但之前的研究较少关注中英美媒体针对中国新疆新闻的报道策略及新疆地方的经济生活形象。本文尝试从语料库驱动视角出发,选取新疆地区经济这一维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中国日报(欧洲版)、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中所构建的新疆经济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揭示其背后的国家权力的角逐。

研究设计

()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 中英美三国新闻构建的新疆经济形象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 这种相异或相同新疆经济形象构建的原因为何?

(二)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通过LexisNexis数据库平台以“新疆”(Xinjiang)为关键词收集了中国日报(欧洲版)、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三种报纸上与新疆相关的新闻(2020.1-2021.4),建立了约1135篇新闻语篇、140万字词的新疆新闻语料库。其中纽约时报语篇约占总篇数的42%,中国日报(欧洲版)约占33%,泰晤士报约占24%。

其次,笔者运用语料库软件 WordSmith Tools7.0,对《中国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三个子库的新闻报道进行词频列表分析以及关键词分析,发现大量“经济”类词汇具有较强的聚合性和显著性。将经济类词汇以意义为单位进行筛选和观察,得到共存于三个子库中的有效词频。中国日报中词频从高到低为Poverty, Yuan,impoverished, consumption,分别占58.9%、25.4%、9.7%和6.1%;泰晤士报中词频从高到低为EU, sanctioned, program, organization,分别占42.7%、21.6%、18.6%和17.1%;纽约时报词频从高到低为Xinjiang, countries, market, development, 分别占71.1%、19.5%、5.1%、4.3%。

第三,利用搭配词、索引行、语境等分析手段,探讨新疆经济形象在三个子库中相同和不同的构建,并尝试阐释这种构建背后蕴含的中英美三国意识形态。

四、结果与讨论

(一)中英美新闻语篇中新疆经济形象的相同点及分析

1.均承新疆是重要经济合作

三个子语料库中的新闻都承认中国经济的地位以及合作的必要性,如例所示:

(1)a….intended to punish and challenge China with new sanctions... (纽约时报)

b....important too will be cooperation with Australia as well as the US and India in an Indo-Pacific alliance... (泰晤士报)

c.China will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the cotton industry with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国日报)

例a中,三国新闻都承认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并强调合作共赢,但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纽约时报显示美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既强调合作,又抵制中国。这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中美经济合作给两国乃至世界都将带来发展;泰晤士报也显示出相似的态度,在衡量了欧盟,美国以及中国三方的关系后表示合作非常重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进行抵制,同时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如澳大利亚等;中国日报强调合作,并表示为降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抵制中国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与更多的国家之间进行合作。

2.新疆棉花市得到特别关注

关于新疆的新闻,中英美媒体都关注了棉花市场,如例2所示:

(2)a.Global brands like H&M risked alienating a country of 1.4 billion people. (纽约时报)

b.Leading high street chains including Ikea and H&M face growing pressure to stop selling products that use materials sourced from a Chinese region linked to forced labour camps. (泰晤士报 )

c.... “We shouldn’t support companies that harm our country. I’ll consider buying fewer shoes from Adidas or Nike,” he said.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都对抵制新疆棉花而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做了相关报道, 都表示这会影响H&M,NIKE等品牌的盈利。中国日报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中国人民表示对损害绝不姑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英美媒体抵制新疆棉是因其利益所致。纽约时报中指出了新疆地区是培育棉花的绝妙之地。美国等企业想通过抹黑新疆棉花去打击中国棉纺产业,进而扰乱新疆社会秩序。而中国日报指出,美方的抵制恰好为国货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二)中英美新闻语篇中新疆经济形象的不同点及分析

1.纽约时报将新疆形象构建复仇心强的复者;泰晤士报则认为新疆可以成为经济合作者;中国日报则经济快速提升的景。

(4)a.Chinese state media and the country’s online community have encouraged boycotts of foreign businesses... (纽约时报)

b.Every major threat to our values in the last century has been defeated when the democracies of the world have found a way to put aside their differences and work together. (泰晤士报)

c.The region aims to help its remaining 165,800 impoverished people shake off poverty this year. (中国日报)

例4中,纽约时报强调在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后,中国媒体鼓励人民抵制美国品牌,构建报复心强的人民形象。相对于美国媒体的绝对对立态度,泰晤士报新闻强调了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合作的可能性以及益处。中国日报则关注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的变化,例如脱贫攻坚战的显著成果。中国媒体指出政府为新疆贫困地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英美媒体新疆经济形象构建的异同,究其原因是背后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美近几年激烈的贸易战以经济为中心蔓延至各个领域;英国新闻频繁提及棉花产业中的人权问题,其诉求偏向于打垮这一产业。因为纺织业的发展对英国意义重大,而纺织业离不开棉花,制裁新疆棉花可损中利英,同时附和美国对新疆进行污蔑,还可向其索要回报。和中美激烈对抗不同,中英关系较为平稳,英国更希望借中美战略竞争的历史机遇左右逢源,同时利用赢得的时机解决内部问题。英国扮演追随者的形象,不希望从根本上破坏中英关系,只想最大限度地从处于战略竞争的中美双方谋取最大的利益。

五、结语

笔者建立140万字词的新疆新闻语料库,在 WordSmith tools 工具的帮助下,通过语料库关键词列表和词频列表分析,将“经济”类词汇这一语言特征确立为主题词。然后,利用主题词频率、搭配词、索引行、上下文语境等分析手段,从词汇、语句、语篇、文化背景各个层面入手,关注所构建的新疆经济形象的异同,究其原因,并揭示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次探讨也激励着我们进一步在语料库视角的驱动下构建更为全面客观的新闻话语研究。

1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际冲突话语的理性协商与管理研究”(编号:21YJA740050)的阶段性成果和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X202110359305)的阶段性成果。

2 *作者简介:王丽君(1981-):籍贯安徽淮南,文学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


1六、参考文献


[] Tognini-Bonelli, E., 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1.

2[] Gabrielatos Costas & Paul Baker, “Fleeing, Sneaking, Flooding, A Corpus Analysis of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the UK, 1996-2005”,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2008, 36( 1): 5-38.

3[] 王丽君. 语料库驱动视角下钓鱼岛新闻中“冲突”类词汇的话语构建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6 23(4):72-82.


【作者简介】:王丽君(1981-):籍贯安徽淮南,文学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际冲突话语的理性协商与管理研究”(编号:21YJA740050)的阶段性成果和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X2021103593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