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匡定荣

宣汉县下八林业工作站,四川达州, 636164,

摘要: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深入,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新时期生态平衡发展理念视域下,应进一步深化林业生态建设,并以恢复森林生态功能为主要方向,以发展林业经济为着力点,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以期实现乡村生存环境优化、生活条件提升,进而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为此,本文将围绕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点,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提出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高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


“三农”始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乡村振兴则是基于“三农”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向。随着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整体成效的主要内容。基于此,为切实提升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性,应提出有效的林业生态建设策略,以此实现小康乡村、绿色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1. 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新时期生态发展理念,而农村、农业、农民则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能体现二者的重要性,又能体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1]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能够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具有的防范自然灾害、低于沙尘暴、涵养水源、固土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进而在乡村区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现阶段,要想有效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整体成效,可以以发展经济林产业、提高乡村绿化、植树造林等三个层面入手。

  1. 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1. 提高乡村绿化

地被植物具有存活率高等优势,在提高乡村绿化与美化乡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基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坚持地被植物多样性原则,在美化乡村形象的基础上提高乡村生态效应。灌木、藤木、花、草是地被植物坚持多样性原则的主要形式。地被植物多样性不仅可以净化环境、增湿降温、美化乡村、防风避尘、固土遮阴,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确保乡村村民拥有良好的生态居住空间[2]

基于此,在美化乡村中应选择立体化地被植物配置,即将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相结合。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应该选取灌木栽种,灌木相比其它树种而言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应值,同时,灌木具有成本低、易成活、寿命长、品种多、低矮丛生、树叶茂盛等优势,并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此外,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林业生态建设情况与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灌木种植,例如,在南方光照充足城市,可以选择一年四季常绿且枝叶繁茂灌木,从而在美化乡村形象的同时,为乡村遮阴纳凉、增湿调温。

(二)植树造林

(1)封山育林

林木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在无人为因素干扰下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恢复森林系统功能。为此有关部门应基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合理选择出现阶段具备封山育林要求的山区,其次将封山育林规划向社会公布,并确保林区周围村庄均明晰这项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垦荒、放牧、砍伐等行为发生,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指出在封山育林期间一旦出现乱砍乱发与随意放牧等问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封山育林成效。

通过封山育林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森林生态系统脆弱现状,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快速恢复,从而发挥出森林资源的防风固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动力[3]

  1. 退耕还林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农耕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在乡村经常出现退林从而扩大耕地面积情况,针对这一现状有关部门应加强管控,对非法占用林地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落实退耕还林工作。首先有关部门应针对沙化严重且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的乡村地区开展退耕还林,逐步缩小耕地面积,其次针对农耕用地,有关部门应做好补偿工作,最后在植树造林期间应尽可能移植当地树种,保证树种成活率,从而充分提高退耕还林成效。

  1.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tending of young stand)”是确保植树造林整体有效性的关键手段,是森林覆盖率较低的乡村地区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幼林抚育可以切实降低幼林病虫害等问题发生率,从而提高幼林成活率。有关部门在开展幼林抚育工作时应在幼林不同成长期为幼林提供有针对性的肥料、水源供给,并做好种植基地管理工作,确保幼林之间的密度合理,从而保证幼林拥有充足的光照以及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幼林争抢所需营养。

(三)发展经济林产业

乡村振兴在侧重绿化乡村、美化乡村的同时,还应注重提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保障乡村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要求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经济林规划建设为切入点,经济林相较于其他树种而言,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较高,是既能改善森林生态问题,加快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的树种,又是可以提高乡村经济收入的树种。基于此,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例如干果经济林,以此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4]

根据某乡村曾开展的干果经济林产业成效调查发现,该地区自发展该产业后,不仅当地生态得到了有效恢复以及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还切实为该地带来了四个带动:以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带动农户发展主动性、以干果经济林建设带动乡村第三产业发展、以干果经济林建设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干果经济林建设带动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在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中树种是最重要的资源,一旦因火灾等因素遭到大规模破坏,将会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加重当地森林生态问题。基于此,在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中还应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当地乡村社区应做好森林防火宣教功能以此切实当地村庄提升检查消除森林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人员扑救初期森林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森林火灾宣传教育培训能力,进而完成森林防火灭火有效防护成效的主要任务,从而切实保障森林火灾防范成效,保障干果经济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林业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是能够直接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生态功能以及保证林业经济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乡村振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均保持着高度关注。在乡村振兴中,美丽乡村、绿色乡村、小康乡村是主要前进方向而林业生态建设是能够同时实现这三项发展要求的重要路径,通过提高乡村绿化、植树造林、发展经济林产业等措施可以切实提高基于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学海.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2022(03):83-85.

[2]廖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调查与分析[J].乡村科技,2022,13(02):107-109.

[3]赵高伟.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100亩许昌市建安区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J].资源导刊,2021(11):30.

[4]陈照瑜.开启林业发展新征程谱写生态建设新篇章[J].福建林业,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