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传统文化能从古延续至今。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借鉴,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提升品德修养、升华精神的主要学科,应当在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规划人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的普遍需求,更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关注点都在课文内容上,而忽视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要在明确其意义的基础上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品位[1]。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过去时代的文化特征。借助文化渗透,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传统的内容,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经典的古诗词、文言文,到各种传统的民间工艺、音乐、舞蹈,无不包含着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正确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材研习,挖掘课内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本,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呈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了解,教师要做好教材研习,深入挖掘课内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放大、延伸,从而使学生在了解课内文章的同时注意到传统文化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同时,对教材进行研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度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课内传统文化的挖掘,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内文本所含有的丰富意蕴,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主动探寻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长此以往,必然能够深化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自觉做好文化传承工作[3]。
以《羚羊木雕》的教学为例,课前笔者对该课内容进行了研习,决定渗透关于“木雕”的传统文化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木雕工艺意义重大。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木雕工艺,让学生观赏。然后邀请了几位学生来猜想木雕是如何雕刻的,在激发起学生对木雕的兴趣后,适当地渗透了木雕的艺术内涵,让学生在感受其美感的同时体会到木雕借物言志的效果,使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后,笔者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文《羚羊木雕》上,学生十分积极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情境创设,感受文化
情境能够给人营造出更加直观的感受,身临其境更加真切地感受精神、文化。在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并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对传统的认知,进而对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情境创设中老师应当合理设计,确保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现基础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授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一课进行讲解时,老师扮演导游的身份,学生则扮演游客的身份,为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老师应当对黄河相关内容加以一定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普及。同时,老师应当搜集黄河浩浩荡荡,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视频,将视频作为旅游景点。教学正式开展,老师做好开场白:“欢迎大家今天一起来到黄河景区,我是本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是xxx,首先,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看一看黄河的发源地。”然后老师向学生展示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在学生的印象中黄河是波涛汹涌的,而黄河的起源地却是一个小小的泉眼,不了解的学生将异常震惊,吸引学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老师对黄河发源地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说:“大家参与这次最期待、最想看到的一定是黄河波涛汹涌的场景,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欣赏吧。”然后老师向学生播放事前准备好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黄河的壮观。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出:“在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后,有没有游客愿意借助诗词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视频播放,奠定相应的感情基调,学生在文章阅读时能够结合视频内容表现出豪放的情感。阅读结束后老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之后老师向学生展示当前黄河流域受到污染的水体,提出:“在道家、儒家思想中均提到‘天人合一’,注重指出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关系。‘天人合一’属于我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问题,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时期也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黄河是母亲河,而如今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资源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新时代的我们应当怎样做到‘天人合一’呢?”学生结合图片思考问题,通过《黄河颂》,学生感受到其滚滚奔流的壮观,而看到部分流域受到污染,内心将产生惋惜之情,学生回答:“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内容。
(三)增加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总体能力和素养的一种途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此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章,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最简单、省力的方法,能使语文学困生通过日常的阅读积累,慢慢变成一名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安排的早自习,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让学生体会文学中的美,渐渐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早晨是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文学经典诵读,学生更能从中获得好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经典进行诵读,不断地积累,让学生积少成多,最终获得质的飞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从而在解决当下文化渗透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郦新军.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6.
[2]王玲.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0):86.
[3]赵平强.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