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杨春贵

福建省建宁县城关中学 福建省建宁县 354500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课堂特点 实施 评价

摘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有效、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有不同于普通学科教学的特点。从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淡化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设计、实施和评估课程的能力,教师的课程观念也得到转变。本文根据自己开展的课题研究,对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课堂特点、教学实施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有效、有益的补充和延伸。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传承、发扬“莲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经过校本读物的理论知识教育并亲自体验建莲的栽培与加工过程,系统地获得完整、全面而又丰富的学习经验,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引导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并在教育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设计、实施和评估课程的能力,使教师主体性得到发展。初步形成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独具本校特色且具有理论与实践教育功能的校本课程体系框架。由于校本课程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时代性、探究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突出的特征,因此它的教学实施必然有着不同于普通学科教学的特点。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特点

1.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开设校本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还必须注重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审美观,熏陶宽广胸怀及良好修养的目标。

2.校本课程的课堂特点。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国家、地方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1)情趣性。校本课程教学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之内涵。(2)情智性。校本课程担负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在开设校本课程时,除了要考虑到以生动活泼的情趣吸引学生,更要考虑到完成校本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的情智,即主动学习的精神,积极的思维品质,较高的智力水平。(3)情境性。校本课程更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种情境应该有宽松和谐、轻松娱乐、专注热烈等特征。

二、校本课程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知识剧增对课程数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建莲”文化》属于学校德育建设的范畴。它所涉及的内容有思想教育、历史、古诗词、名人典故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把握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扩宽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心理体验作为教师教学的主攻方向。切忌把校本课程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等,进而加重学生负担。

三、校本课程要做到与时俱进。

任何一种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受开发者当时学校资源、认知水平、社会环境的制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着的变化。因此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适时对教材进行修订,适时引用发生在身边人或事,让校本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能。

四、校本课程的教学要立足课堂,走向家庭、社区,强调它的实践性。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课堂教学是必须的,校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校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情境教学,利用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并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应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形式,如采用参观考察、动手实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直观教学,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莲”的栽培技术》、《“建莲”的加工技术》教学实施中,精心安排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走下农田,亲自感受“建莲”的栽培方法,带领学生走入种植莲子的农户家中动手学习“建莲”的加工技术。

五、校本课程要注重多元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必须摒弃以单一的笔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强调根据态度、过程、成果、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学生的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汇报展演等多种形式。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并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形成性评价主要结合《素质教育评价手册》和学期末的教师寄语进行,意在激励学生发展。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采用观察学生校内外活动行为,查看学生实践操作方法和研学日记,调查问卷并了解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教师和农户综合评价等方式。

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大容量的知识。因此,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必须是多元的。(1)笔试式。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莲”文化》就是通过答卷的形式,让学生当堂作答,当堂交卷,由答题分数反映学生对“建莲”文化的了解情况。(2)小论文式。由老师命题,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解答(以论文形式),即写一篇小论文,文章要有论点、论据、评价、建议等等。(3)面试式。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当场回答。这类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杂。主要考察学生对方法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面和能力,由老师和若干学生组织评分组给予评判。(4)汇报式。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根据亲身经历或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方法技巧向师生做出较全面的介绍和展示。我校的《“建莲”的栽培技术》、《“建莲”的加工技术》这两门校本课程主要就是通过小论文和汇报这两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总之,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它既具有普通学科的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树立大的课程观,切实把握校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因课制宜的选择与之对路的教学方法,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效能,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教育。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并通过适当的考评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校本课程程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校本课程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专项课题《“建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批准号:ZXKTM-207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