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贯穿班级,百花齐放异彩——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文化贯穿班级,百花齐放异彩—— 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刘伟婷

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类无形的教育,贯穿于整个班级,对所有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还能够凝聚班级学生,提高学生们的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小学教师要能够结合任教班级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积极推进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故本文主要讨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积极建设小学班级文化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班级文化是随时随地渗透在整个班级氛围中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更是不容忽视的。故本文主要从班级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并探究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1. 小学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作为群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价值取向、思维模式、情感态度、审美态度、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不可忽视的部分。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或者也可以具体将班级文化分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1.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价值

首先,教师要能够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把德育教育和品格教育视为第一位,以培养学生们的健全人格为核心。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班会的方式,宣讲思想品德教育,就能保证学生们时刻都能把德行品格放在首位。以免学生们产生“尖子生”、“差生”这种盲目攀比的心理,对学生们的今后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能够做好示范作用,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给学生。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为主,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时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建设班级文化,让文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1] ,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管理,学生们能够从班级文化中收获宝贵的精神财富,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

  1.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3.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都处在高度发育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还是存有一份敬畏模仿心理的[2],他们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揣摩教师的心理,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解读教师是否喜欢自己?教师们无形中使用的语言都可能会伤害到学生们的心灵,甚至给学生们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对于小学生们而言,班级的纪律工作是首要的管理项目。当代小学生越来越容易情绪化,他们渴望表现自己,但是却缺乏良好的思想行为指导规范。教师在日常过程中很难利用班级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们的行为,但是可以采取更加看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教师评价语言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客观带有激励性的语言,以免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共同参与班规制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下一条班规制度。然后,教师负责整合,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将班级管理制度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让学生们每日都能看到,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遵守纪律,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开学初给每一名学生发放一本心愿存折,学生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对于遵守班级班规校规的学生,每日积1分,但是违反规定的学生就要扣2分,对于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1个积分奖励,反之按照班级管理制度扣除相应的积分,以此让学生们重视班规的遵守。

3.2构建家校沟通渠道,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通常来说3-6岁的儿童就会有一次叛逆期,因为该阶段的儿童急需得到父母的关爱,当孩子们达到小学阶段的时候,认知偏差就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加上此时是儿童身心、行为习惯和人格高度发展的时期,父母的教育缺失,以及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都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加剧。因此家庭沟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班主任要能够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庭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必须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这就需要家长和父母的高度配合。如报名时必须留下父母双方级重要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微信、QQ群,借助当前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渠道,教师们可以通过组建家校微信群的方式完成实时高效的沟通模式,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够快速反馈给监护人,让监护人平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等。必须要让父母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孩子关爱,因为再充足的物质条件也比不上父母真切的关心,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学习的监管,更不能忽视孩子们敏感脆弱的情绪[2]。有时候,孩子们在学校和和家里完全是两种状态,因此班主任可以结合监护人的反馈,将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表现等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快速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动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孩子们得不到父母关注的情感缺失。

3.3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班主任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之外,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3]。第一步是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小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班主任需要做的是逐渐帮助学生减轻这种依赖性。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表,让小学生能够逐渐明确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做多长时间?能够达到什么效果?这个计划涉及到学生的各方面学习和生活内容,如课后作业、阅读、运动、休息等,还可以囊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等方面。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学习意识。班主任也要多和各科教师、家长多沟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善于利用激励手段,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逐步改变他们磨蹭、依赖、拖拉的思想,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除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班主任还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如何整理文具、如何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书写工整的重要性等,在家中还需要让小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班主任要能够从学生的身心规律出发,从细节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指导学生的学习等,帮助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何建龙.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策略探究[J]. 新课程,2021,14(35):21.

[2] 高慧兰.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52(33):117-118.

[3] 李海润.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及途径探究[J]. 科学咨询,2020.21(3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