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格言诗中的伦理思想——以《水树格言》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藏族格言诗中的伦理思想 —— 以 《 水树格言 》 为例

益西措吉

西南民族大学 610041


一.简述格言诗的背景

格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藏族传统文学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格言一词在藏语中是“勒谢”的意思,指“箴言或善言”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简洁概要的语句。格言诗从在早期的吐蕃时期(公元九世纪)最初产生萌芽,在敦煌藏文写卷和《贤者喜宴》等一些后世的历史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上吟诵的诗歌,有些具有明显的比喻和教育说理的特征,尤其是当时的《礼仪问答写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藏族最早的成文的伦理学著作,内容就包括了劝孝顺父母、戒恶行善等方面的描述,比较完整、系统的记录了吐蕃时期藏族社会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它从佛教传入之前的角度看藏族古代社会的风俗观念、价值取向等,是研究藏族伦理思想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不过早期藏文文献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公元十世纪之前,从总量上看一直都是以翻译佛教经典教义为主,但经历了乌冬赞布打击佛教之后,佛教进入低沉的时期,西藏社会逐步稳定下来,社会文化平稳发展,同时藏传佛教也进入了后弘期复兴的良性发展之路,本土化的程度日益深刻,也进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藏传佛教教派。后期的藏文文献中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对印度等地传入的佛教经典教义的翻译,独立的格言体裁创作才开始出现,其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就是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1182-1251)所著的《萨迦格言》,其对于藏族伦理思想史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藏族“格言诗”的开创之作,是公认的藏族第一部伦理思想著作,但这却仍然和印度等地传入的文献影响紧密相关,能够发现其在很多层面上不仅是藏族传统劝喻诗篇的历史发展和开拓,同时也深受印度传入西藏的佛教典籍的影响,所以从历史文化背景上看,如果要深入挖掘藏族佛教格言的渊源,就要客观看待印度佛教文献对于格言诗的贡献。萨迦班智达在创作《萨迦格言》时也吸收借鉴了古印度龙树、陈那、法称等人所著的格言诗的撰写形式以及特点,从而创作出了区别智者和愚者的格言宝藏,由此开辟了吐蕃时期格言诗的先河。由于印度佛教传入藏区以来,给藏区带来了很多的佛教经文典籍以及教义理论,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萨迦班智达作为藏族学者领袖能够有机会去吸收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以及思想,这对于推动藏区整体社会氛围以及思想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研究近代藏族伦理思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萨迦格言》之后,藏文格言写作在藏族学者中盛行开来,这也是对藏族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继承发展,后来相继出现了索南扎巴的《格丹格言》、贡唐·丹白准美的《水树格言》、罗桑金巴的《风喻格言》、南杰索巴的《土喻格言》和《火喻格言》、以及居·米庞嘉措的《国王修身论》等优秀格言诗歌。这些著名的格言诗启迪藏民族的智慧,提供精神支柱,它们的内容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社会等各种学科以及各个领域。这些格言诗蕴含的教育性、思辨性、指导性的哲理内涵,引导人们崇尚智慧、鄙视愚昧、扬善除恶、追求真理、自我修行。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独到的见解和价值倾向,体现出藏民族思想历程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

二.藏族传统伦理在格言诗中的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民族由于受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藏民族传统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是伦理的普遍性和有机性的统一,这让其成为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树格言》在《萨迦格言》《国王修身论》等格言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藏族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作为藏族独特的伦理思想著作,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成为藏族格言诗的主要内容。格言诗主要探讨了世俗伦理道德,这是由于格言诗的写作初衷决定的,格言诗当中蕴含了丰富的佛教教义和佛法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有利于弘扬佛法,宣扬佛教教义思想。这些不同时期出现的格言诗,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伦理道德思想,能够体现出在当时社会情况下社会现实对于伦理道德重要价值的需求,从而寻找到在不同时期藏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并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了解藏族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各个时期的伦理思想特征,探讨各个时期伦理思想的异同点,加以衔接成一个整体的藏族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不断完善藏族伦理道德价值观体系。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围绕着“善与恶”进行的,以《水树格言》为例,全篇幅围绕着劝善戒恶的具体表现展开,其几乎贯穿于最普遍、最一般的道德原则体系之中。可以看出该格言在藏族伦理思想史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对于近代藏族伦理思想体系的完善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近代藏区伦理思想研究工作提供了文献资料。通过对格言作者的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作者贡唐·丹白准美作为清朝的著名高僧学者,在藏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也是该格言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为了能更加全面客观的分析《水树格言》中的伦理思想,从格言作者的身份以及重要观点入手去分析形成这样观念的原因,从当时藏区的社会现实生活需求展开分析,深入了解群众的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态度,由此探讨该格言的创作原由和创作局限。由于全篇未涉及家庭伦理和婚姻伦理的观念,成为该格言的一大研究局限,这也是藏族格言诗中研究内容较为薄弱的部分,很难通过《水树格言》为近代藏族婚嫁、家庭伦理思想角度的提供相关参考。

三.探讨藏族格言诗的价值

藏族格言诗是藏民族生活哲学百科全书,对于藏民族具有劝教的积极意义,并且不同的伦理思想的价值观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格言诗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积淀和精神价值的体现,要在保持敬重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先辈们留下的智慧结晶。对于传统文化要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不断反思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为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得到一些新的思考和新的方向,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更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构建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藏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正确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作为藏民族历史上一部重要的伦理著作,这不仅对藏民族伦理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大大推动了伦理思想的发展。

藏族传统伦理思想作用于藏民族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挖掘藏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和谐一致,对继承和弘扬藏传佛教以及藏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公民道德要求为指导,调动藏传佛教教义的积极影响,倡导平等互助、和谐友爱、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有助于净化社会心灵,提升社会伦理道德意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实现藏区经济繁荣稳定。通过社会共同道德修养的提升和道德意识的觉醒,有助于藏民族人际和谐、社会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