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325018
摘要:语文因为其独特的人文性特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当前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实施状况调整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教学,凭借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价值,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角度对学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且在语文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则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不难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联系。第一,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使学生可以构建起完善的语文思维体系,为今后学习语文或者其他科目的知识打好基础。第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与字词之间流露出的美感。第四,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意识,让学生衷心热爱本国的语文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措施
2.1 深入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个人在文化方面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品质,它往往是指个体的知识以及与之适应的能力、情感认知等。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语言理解、运用和思维能力方面联系尤为密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价值。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而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对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理鼓励学生在语文课上敢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其次,解能力。做好阅读首先要扎实推进课内阅读。阅读是学生独立感悟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如发音要准确、流利,并且要注意感情的融入;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要求,尝试结合上下文以及日常积累去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含义,并进行积累,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累。
做好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能够发现更美的世界,也能够使学生看到更优秀的自己。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成为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也能够培养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静下来。同时,学生读的多了其积累也会无形中增加,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格局,这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帮助。
2.2 基于合作讨论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创新与突破,尝试以合作探究活动为基础,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有序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通过思维的有效碰撞,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将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作为分组的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问题,并且基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思维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不断锻炼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尝试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转化,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真正推动学生思维的有效成长。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将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讨论,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科技这一教育主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2.3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检验学生素养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建有效情境,促使学生融入情境,感受情境并体验情境,进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挖掘。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长什么样子吗?”“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然后为学生们播放相关记录短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促使学生在短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随后让学生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分析文章蕴含的情感,并联想视频情境下的地球景象,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文字的描述下产生画面感,有效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4 习作教学,提高思维素养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写作不仅锻炼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针对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出现的畏难心理,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习作教学,切实通过习作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素养。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写作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经历,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把“看”与“思”二者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获得新的知识与收获。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生在思考想象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事物进行加工创造,这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制造悬念或者给学生留白,创造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甚至有时候可能会“异想天开”。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教师要注意保护,因为这些往往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思维、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苑艳艳.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撬动课后学习方式的变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Z1):18-20.
[2]蓝惠.营造书香班级,共享“悦读”人生——班级“悦读”文化建设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07):146-148.
[3]李甜甜.刍议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