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政府 山东 济宁 272606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属于一个全面、系统、具体的工程,而这也是新时期乡村农业振兴关键的顶层设计。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的重要性,其中最关键的基础与标志即是乡村地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而三农问题是否得以有效解决也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联系密切。故而,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解读,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学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学;发展路径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高层设计。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在富裕的社会建设幸福村做出了精彩的规划,农村经济健康、普惠、快速发展是基础和最重要的标志[1-2]。从农业经济角度全面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产业时,必须将提高农村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首要目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才能制订出有助于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有序开展的策略。
1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
1.1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个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三个重要标志,即“农业强业、农民兴业、乡村美丽家园”。这一重要标志与“三农”一一对应,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基础,完全符合“现代三农”的普遍规律。发展农业经济和涉农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农村建设和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3-4]。 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指让从业者有尊严、有回报,能够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获得丰厚的回报,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认可。
1.2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五个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五项“新要求”,即“围绕产业繁荣,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活力为重点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模式,以农村文明为保障,繁荣富强,营造农村文明新风貌,在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基础工作,构建农村新体制。治理和建设富裕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5-6]。“美丽乡村新风貌”等。其中,“新动能”、“新模式”、“新风尚”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新气象”、“新体制”也与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关。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总体水平是实现“五个新要求”的重要前提。只有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农村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新格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最终才能实现给农民带来更幸福的生活。
1.3明确提出一系列“禁止性”行为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禁止”、“严格禁止”等多个字眼。由此不难看出,为有效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尤其是在政治红线方面,发现有人触及了它就会严格处理。“禁止”行为提案在有效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的同时,在规范产业运行中也能极大地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7-8]。仔细研究禁止行为,表面上是和以前的政策相呼应,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就必须制止这些问题。例如,禁止城市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业发展转移,以保证农业发展和环境生态的持续发展,也将为未来多年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护。在社会经济中,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同等重要,必须平等对待。农村不能复制城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更不能让农村经济发展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业经济发展意义
2.1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结构水平及效率的过程。产业结构作为农业经济的核心部分之一,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9]。政府部门必须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为基础,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明确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在确保农业经济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下,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效提升和促进了农业生产力,而且推动了农业经济从落后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的稳步前进,确保了农业经济繁荣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3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落后且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力度,才能在冲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束缚的前提下,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10-11]。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人们深刻认识到新技术、新工艺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面临的问题
3.1乡村文明建设落后
所谓乡风文明,主要体现于农村社会治安、风土文化以及基层法治建设等层面。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缺少完善性,缺少各类农村文化活动,难以充分满足农村居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文娱生活的祈求和渴望。其次,在我国农村地区,依旧存有诸多消极陈旧思想,使得农民思想觉悟持续降低[12]。由于农村地区封建思想相对严重,在婚丧和嫁娶时为了能够获得名声而花费诸多金钱,并以此产生极为严重的攀比心理。而且,由于农村地区文化设施陈旧落后以及文化生活缺失,贩卖、赌博等多种不良习惯趁虚而入,对农村社会风气产生严重影响,损害农村居民的心灵。再次,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一旦遇到问题无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应有权益,一般均选择带领家人和朋友聚众闹事,依靠人多势众来“保护”权益,故而,在农村经常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的暴力事件。另外,我国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全面,地方管理组织一般只重视经济发展水平,忽视了农村居民思想文化建设,很多基层领导仅片面追求农业经济发展,不注重文化建设,从而造成某些乡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但农村居民思想觉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脱节,存有极为严重的落后性。
3.2乡村教育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在现代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十分显著:首先,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缺少完善性与健全性,农村地区诸多学校在其硬件设施层面严重短缺,很多学校课堂桌椅板凳依旧使用传统陈旧落后的木质桌椅[13-14]。在现代信息文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学校已经广泛运用数字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网络化教学模式,然而,在农村地区,因教育资源不足无法实现此目标。其次,农村地区优质教师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中,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其父母或是一方均在城镇里打工,这些留守儿童一般都是跟着家里老人一起生活,因为老人年龄相对较高,文化水平不够,并且这些孩子正处在懵懂无知的年纪,缺少应有的社会认知能力,致使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依靠教师来承担,所以教师工作压力极大。再次,农村地区教师薪资水平较低,而且农村生活水平与城镇地区进行比较相对落后,很多刚进入校园任职的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此种生活与教育环境,往往会选择离开农村地区,从而造成优质教师资源流失。最后,农村地区学生资源流失问题也愈发严重,众所周知,城镇教育水平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进行比较,二者存在极大差异,很多父母为了自身孩子未来更好发展,宁愿花费更多金钱和时间也要将孩子带到城市上学,由此即产生因学致贫的情况,而以上这些现象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发展路径
4.1重视多元发展思路
要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开展,必须注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创建多样性品牌发展体系,从而打造城镇和乡村有机结合的发展形式,在持续延伸产业链的前提下抓紧机遇,以此推动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第一,将品牌作为载体,扩充农村居民增收链,在此种品牌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重点打造特色旅游、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产业园等相关项目,促使城镇和农村进一步融合,在景观农业发展观念下提升乡村农业发展质量[15-16]。第二,注重不同产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协助,提高对农业产品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重视完善资源配给模式,在强调农业产品品牌专业性特色的同时,还应当有效拓展农业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在更为宽广的领域内推广与宣传各种农业产品品牌。第三,发掘农产品社会市场信息,在现代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扩展农业产品传播,必须将互联网作为基础来搜集消费者信息,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对社会市场构成动态反馈体系,从而在日益激烈社会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最后,乡村经济振兴面对着宽广的市场环境,农业经济需要在产业融合视域下实行发展,唯有避免出现低端农业产品问题,使传统产业真正完成现代产业转型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品牌的多样性,从而为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拓宽道路。
4.2优化乡村农业布局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乡村农业经济现实情况作为基准,根据地方人力资源禀赋对上下游产业展开合理布局,根据多样性渠道推动乡村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其一,创建完善健全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到农产品消除现代化、动态化管理体系,完善乡村农业产品物流销售渠道,在科学正确产业链布局下创建现代化、一体化乡村生产体制,有效延展乡村农业整个产业链条,在社会市场正确引导下渐渐消除乡村农业经济盲目发展的不良问题[17-18]。其二,实现物尽其用,结合地方地理环境展开重点培育,注重推行特色化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民根据特色化产业项目来发家致富。在对市场消费者需求展开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农业产业发展链条,尽而为乡村农业经济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其三,还应当积极引进对乡村农业经济的大力投资,政府应颁布振兴乡村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建立乡村经济特有品牌,在乡村品牌影响下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成效和发展质量,并以此强化农民品牌意识,将品牌战略作为基准逐渐完善乡村文化建设。其三,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效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积极宣传农业大户,将培养龙头企业和新兴市场主体视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主要环节,大力推广乡村振兴优秀典型经验,在优化乡村产业体制的同时加强对人们精神文化的教育和引导,进而为创建小康社会提高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要立足于实现农民富裕、农村富裕。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农业经济放在首位。制定了《乡村振兴综合战略》。2020年,我国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农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前景正在到来,农业经济也将实现由发展速度向质量发展的质的飞跃[19-20]。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胡丽霞.山西农经,2021(23):58-59+62.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23.023.
[2]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探究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惠文文.山西农经,2021(23):70-71+74.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23.028.
[3]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应美英.经济管理文摘,2021(23):8-10.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J].张义超.山西农经,2021(22):63-65.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22.024.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田文勇,黄明艳,瞿登辉,杨建.安顺学院学报,2021,23(04):99-104.
[6]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解析[J].姜岩.农业经济,2018(07):28-29.
[7]机器学习和农业政策研究范式的革新 [J]. 于晓华,唐忠,包特. 农业技术经济. 2019(02)
[8]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经验证据、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 [J]. 阮文彪.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1)
[9]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解析 [J]. 姜岩. 农业经济. 2018(07)
[10]农业经济学专著《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模式研究》出版发行 [J]. 一得. 甘肃农业. 2018(09)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研究 [J]. 姜晓东. 现代农业研究. 2021(12)
[12]农业经济学学科介绍及国内外前沿问题 [J]. 陈煌. 经济资料译丛. 2020(01)
[13]苏《经济报》载文批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教科书 [J]. 怡晓. 经济学动态. 1964(16)
[14]现代农业经济学:涵义与构建初探 [J]. 熊德平. 高等农业教育. 2002(10)
[15]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体系初探 [J]. 孙燕铭. 中国农村经济. 1988(01)
[16]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解析 [J]. 姜岩. 农业经济. 2018(07)
[17]日本农业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J]. 倪心一. 世界农业. 1985(08)
[18]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学兴起述论——以卜凯与陈翰笙代表的农业经济学为侧重 [J]. 郑京辉. 中国农史. 2013(04)
[19]对编好《农业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J]. 石英. 中国农村经济. 1985(03)
[20]农业经济学在20世纪的科学化进展 [J]. 孙中才. 阴山学刊.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