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摘要】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临床指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7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5例患者,行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恢复坐位时间以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1.43%,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并加快康复进程及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不稳定型;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功能恢复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n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LI Ya-guang,SHI Zhi-qia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bone plate fixation technique and its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Methods:7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in January 2020~in January 2021 were randomized digital table group,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osteoplate fixation technology,and 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inci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Result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recovery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hort than P<0.05,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ate was 97.14%,85.71% and P<0.05;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86%,11.43% and P<0.05.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 rate.
【Key words】pelvic fracture;instability;minimally invasive splice;internal fixation;functional recovery
骨盆骨折的发生多与严重外力侵害有关,使得患者骨盆受到高能量创伤,且临床中多以不稳定型骨折较为常见,人体骨盆结构以及形态十分复杂,因此骨盆骨折发生后容易导致神经以及血管等受损,其并发症率偏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死亡。以往多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满足基本的骨折治疗需求,然而该手术的创伤性大、感染风险较高,容易对神经造成损伤[1]。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进行微创治疗已成为医患的共同追求。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属于近年来常用的微创术式,该手术的手术创面明显缩小,失血量减少同时疼痛感较轻,可预防医源性骶神经受损。以下将进一步分析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
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7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4~67岁,均值为(41.5±1.2)岁;骨折时间1~12d,均值(3.6±1.4)d;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事故24例,意外跌坠伤8例,以及重物压伤3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均值为(41.4±1.3)岁;骨折时间1~11d,均值(3.5±1.4)d;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事故23例,意外跌坠伤9例,以及重物压伤3例。两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给予影像学检查,了解其骨盆损伤的具体情况,术中麻醉生效后于髂前上棘做手术切口,长度约3.5cm,进行逐层分离,最终抵达腹外斜肌腱膜。继续在耻骨上侧联合处作横行手术,切口长度约4.5cm,对腹直肌至耻骨进行钝性分离,精索或子宫韧带实施解剖分离,并于骨膜下创建手术隧道,在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手术重建骨钛板实施塑形并经由隧道置入,两侧旋入皮质骨螺钉,对于骨盆前环进行妥善固定,双侧髂后上脊作弧形切口,进行逐层分离,使骨折断端以及骶髂关节充分显露,骶骨后创建皮下隧道,重建钢板塑形。患者双侧髂后上棘应用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手术切口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中保持仰卧体位,麻醉生效后利用C臂X线机进行辅助,明确患者骶髂关节脱位情况并进行纠正,床边摄片了解骨折复位。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处通过前路切开复位进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耻骨联合上侧做手术入路,使耻骨联合能够充分显露,重建钢板进行妥善固定,于前路进行妥善固定,改为俯卧体位,患侧骶髂关节入路实施骨折复位,对骶髂关节进行复位,最后利用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处理方法同观察组。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恢复坐位时间以及负重时间。(2)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参照Matta标准,优:患者骨盆骨折断端的移位<4mm,可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良:患者骨盆骨折断端移位为4~10mm,可恢复部分工作、生活;可:断端移位为11~20mm,工作生活仍然受限;差:断端移位超过20mm。(3)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如如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臀部上动脉损伤以及切口感染和股神经损伤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恢复坐位时间以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对比( ±s)
分组 | n | 住院时间(d) | 恢复坐位时间(d) | 负重时间(周) |
观察组 | 35 | 6.36±1.29 | 4.62±0.53 | 3.19±0.89 |
对照组 | 35 | 9.95±2.06 | 8.59±1.36 | 5.39±1.29 |
t值 | - | 6.925 | 7.153 | 5.228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1 |
2.2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可 | 差 | 优良率 |
观察组 | 35 | 19(54.29) | 15(42.86) | 1(2.86) | 0(0.00) | 34(97.14) |
对照组 | 35 | 11(31.43) | 19(54.29) | 4(11.43) | 1(2.86) | 30(85.71) |
2值 | - | 9.635 | 6.352 | 4.083 | 0.365 | 5.826 |
P值 | - | 0.000 | 0.001 | 0.005 | 0.175 | 0.003 |
2.3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臀部上动脉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2.86%(1/35),对照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臀部上动脉损伤2例,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1.43%(4/3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发生往往与患者受到剧烈的外力撞击有关,使得患者骨盆前后环出现移位,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有利于促使患者骨盆结构改善并逐步恢复稳定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2-4]。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较多,例如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骶骨棒内固定术以及近年来新型的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等。传统手术方案应用中缺陷显著,如并发症率偏高,特别是容易造成神经损伤,在手术操作中进行钝性分离容易对软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5]。例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偏高,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则属于新型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该技术手段的弹性固定特征显著,因此为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可满足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要求,更好地缩短术后活动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有利于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6]。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经评估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以及恢复坐位时间等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进一步表明,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并加快康复进程及降低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夏联义,黄晖.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2):241-243.
[2]于晓瑞.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经内固定治疗预后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1):54-55.
[3]马文书.两种手术方法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价[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6):443-446,450.
[4]王娜,王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2014.
[5]朱金勇.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19):44-46.
[6]贾捷登,李博,蒲朝良.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144-147.
收稿日期:2021年7月5日
出刊日期:2021年12月25日
引用本文:李亚光,史志强.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对临床指标与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J].当代介入医学, 2021, 1(18) : 1-2. DOI: 10.12208/j.jcim.2021.18.001
Copyright:© 2021 by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