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课程 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究

杨喜林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如何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相融合,提高专业课程思想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相融合、立德树人

如何找到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如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学校有氛围、课堂有示范、教师有榜样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

一、“课程思政”强调内涵,重在改革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它要求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协同融合渗透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之中,并真正使广大青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更多的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可以量化的知识才能上,没有过多的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成长塑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课程改革。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高教师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关系的正确认识,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真正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和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发具有相关专业特点的系列课程,形成每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二、“课程思政”重点在思政,表现在学生

1.“课程思政”重点在“思政”。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教师要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课程思政”进行的好坏,表现在学生。要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挖掘。除一般共识性的职业素养之外,不同学科和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各有侧重,甚至差异很大。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从网络人才标准化作业、网络安全标准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要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挖掘,激发学生爱国、爱党、敬业的深厚情怀。要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挖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内容进行教学,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铁等,增加学生民主自豪感。

三、“课程思政”重在融入,决定在教师

“课程思政”最终实现的效果在教师的执行。教师对课程的设计直接决定课堂效果。教师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整体设计要求,重新梳理课程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

改革的关键是融入。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方案,既是对融入的内容、时点、方式、方法等根据学科知识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的科学合理设计,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梳理和再造,以确保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统一。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强实践育人,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育人目标统筹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去,把育人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工作全过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温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及对策[J],2007(11).

[3]王瑛,许洁.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9(2).

课题名称: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GZB13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