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315300
【摘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听说读写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能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微,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感;语感能力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话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其重要的。
一、语感的内涵
有人认为,语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能力;也有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隐含意义的深刻直觉,但最普遍的认识是语感是通过对文字符号的确切感知形成的对语言表达材料特有的直觉或下意识的敏锐感知力。通俗地解释,语感就是一种凭借日积月累的阅读积淀形成的直觉思维的悟性[1]。
其实,语感就是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的全方位反映。因为语感首先是一种特有的直觉思维,而不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另外,语感又是在大量的语言经验积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敏感特点的语言感悟。经验思维在整个思维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会在头脑中寻找以往经历的相似经验作为借鉴,进行类推,从而得到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思维。语言的经验既具有语义内容的感性形态,又具有语言形式的抽象形态,在语言经验的反复运用过程中,已有的经验与当下的语言材料会构成反射,从而达到无意识或潜意识状态,这就使经验思维在语感思维中具有迅疾的特点。
二,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
培养语感能力,就是要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要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准确、得体,连贯使用语言的能力,最终使其达到能对语言材料进行鉴赏式语感分析。
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呢?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一个来自遗传的、为人类所独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接触具体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直觉的语言知识、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句子,创造和生成句子,逐步地,语感也就形成,语感也就是直觉的语言知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多读”。
这个“读”,包括朗读、吟诵、默读,背诵等多种读的形式。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它的解释是“并不是任何的事物属性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为了要产生感觉,事物属性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能引起感觉的事物属性的起码量,叫做“感觉的绝对阈限”。那么,为了形成语言感觉,就必须达到它的绝对感觉阈限,即一定的量。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从一段段、—篇篇文章,特别是课本中所提供的“范例”的朗读、默读中完成一个个量的积累,使大量的字、词,句、篇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储藏,形成一次次的飞跃,使规范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印在心里,溶入血液,变成学习者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一种直觉[2]。
首先,“多”,是指数量多,这不仅指的是课本中的范例要读、诵多遍,还指阅读―定数量的文章,即在课本范例的基础上,要加强课外阅读,通过增加感知语言的机会,扩大视野,增加积累,积淀语感经验,逐渐实现质的突破。
其次,它还指形式多,如朗读、吟读、默读、背诵等多种读书方式可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读,可以有领读、个别学生读、全班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兴趣,活跃学习气氛。
三,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以多读促语感
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语文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课堂上要让学生人人读起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轻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斟酌词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比比、赛赛的方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这样,即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也能提高学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内容、表达方法和思想情感,增强语感。
2.加强读的指导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名家名篇,通过教师指导读,可以使学生在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文悟其神”的境界。
3.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
阅读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长的内容,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受,进而达到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导语、演示、电教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为学生的想像、领会、说话提供语境,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4.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学法促语感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方式,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定型。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更快、更科学地获得语感。
(1)学会比较研读。语文的语言简洁、流畅、优美、生动,加一字或少一词,语序变动均会损及原文的整体和谐及内在意蕴。
(2)学会积累生活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刻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我们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自觉地将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达到领悟。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向和策略问题,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势必推动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带来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袁静.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
(24).
[2]周敏霞.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中学语文,
20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