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医院, 100074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联合运用院前急救和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救治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救治,治疗组则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介入溶栓一体化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7.37%、81.58% ,P<0.05;并发症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26%、7.89%,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可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院前急救;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救治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极具危害性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脑血管血供猝然中止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患者的发病突然,其残疾率以及死亡率相对较高。对该类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为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其目的是促使患者梗死脑动脉恢复再通,进而改善其脑组织局部的血流灌注。然而上述血管再通方案在应用中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在患者发病之后4.5小时内需要尽早给予静脉溶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所以积极优化救治方案来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这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性环节[1]。以下将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开展院前急救以及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病例选取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急诊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共计76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8例,治疗组男、女分别为19例、19例;年龄分布于55~86岁,均数(67.6±1.3)岁;病程为20~55min,均数(38.6±9.6)min。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8例;年龄分布于54~87岁,均数(67.5±1.4)岁;病程为18~58min,均数(38.5±9.7)min。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一般有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比如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头颅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需要排除出血性梗死、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者,以及近3个月内曾接受过手术治疗者;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发病时间、基线NIHSS评分等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最好有相应的图表)
变量 治疗组(n=38) 对照组(n=38) P值
性别(男) 19(50%) 20(53%)
年龄
高血压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吸烟
饮酒
发病时间
基线NIHSS评分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救治,即患者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d进行口服,血栓通150mg+0.9%氯化钠溶液30~40ml实施静脉注射治疗,1~2次/天,同时应用神经保护剂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则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介入溶栓一体化治疗,具体如下:在接到“120”急救电话之后需要迅速反应,并在2分钟内出发,以电话沟通的方式与现场人员进行交流,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之后及时与院内卒中中心沟通,并迅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在对患者院前急救中通过合理用药等维持其血压水平达到合理范围,在取得知情同意后迅速送抵手术室。给予患者脑动脉内介入溶栓,通过塞丁格法进行穿刺,导丝以及导管置入,实施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病变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导管腔将准备的微导管送达患者病变,周围给予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进行注入。结合其脑血管造影情况判断脑血管再通,在40~60分钟需要完成药物灌注,实施血管造影复查,导管、造影完毕拔出导管、血管鞘等拔出,对穿刺局部进行按压,并妥善加压包扎。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若无颅内出血,则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
1.3评价准则
(1)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小于18%或进一步升高。(2)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如脑出血、牙龈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以及鼻出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 ±s),数据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数据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2组间相比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7.37%、81.58% ,P<0.05。
表1 临床疗效2组间相比[n(%)]
分组 | n | 基本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38 | 12(31.58) | 17(44.74) | 8(21.05) | 1(2.63) | 37(97.37) |
对照组 | 38 | 3(7.89) | 13(34.21) | 15(39.47) | 7(18.42) | 31(81.58) |
χ2值 | | 10.035 | 5.025 | 8.635 | 5.362 | 5.362 |
p值 | | 0.003 | 0.029 | 0.015 | 0.026 | 0.026 |
2.2并发症率2组间相比
并发症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26%、7.89%,P>0.05。
表2 并发症率2组间相比[n(%)]
分组 | n | 脑出血 | 牙龈出血 | 上消化道出血 | 鼻出血 | 总计 |
治疗组 | 38 | 0(0.00) | 1(2.63) | 1(2.63) | 0(0.00) | 2(5.26) |
对照组 | 38 | 1(2.63) | 1(2.63) | 0(0.00) | 1(2.63) | 3(7.89) |
χ2值 | | 0.965 | - | 0.965 | 0.965 | 0.538 |
p值 | | 0.338 | - | 0.338 | 0.338 | 0.157 |
3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救治时主要环节是做到早期溶栓,患者发病早期梗死脑组织周围仍具有缺血半暗带,早期给予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组织功能。通过开展院前急救能够在患者发病后迅速抵达现场并给予相应救治,可抑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为后续的院内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行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通过给予尿激酶进行病变局部注入能够实现迅速溶栓,可加快闭塞血管再通,有助于改善患者脑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供应,对于缓解脑损伤以及改善预后有重要帮助[2]-[4]。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救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并发症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院前急救以及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两者联合应用,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可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叶景华. 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3):69-70.
[2] 王浩,杨旭,孟庆凯,等. 院前急救系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的影响研究[J]. 大医生,2020,5(19):118-120.
[3] 孙量.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死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48-50.
[4] 杨小梅,金泉伟. 超早期选择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J]. 海南医学,2019,30(19):245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