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

王鑫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实验组患儿施加认知行为干预,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康复效果更佳。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效果具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功能性构音障碍;康复效果


功能性构音障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儿日后难以正常开展生活活动,甚至诱发心理疾病,因此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就医,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通过正规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整体的有效率可以达到85—9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以及进度也成为了临床上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实验以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的实际运用效果和推广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6.2±1.7)岁,男女比例(26/14),对照组均龄(6.3±1.4)岁,男女比例(26/14),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理、智力、精神障碍口腔生理结构缺陷以及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的患儿。两组患儿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实验组患儿施加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认知干预:治疗师需要帮助患儿家长构建科学的疾病认知,家长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疾病认知存在着片面性甚至是极端性,家长作为患儿的监护人,其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质量,因此治疗师可以通过集体教育以及单独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加强的认知干预活动。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病理知识以及目前医学上的治疗方式,介绍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治疗案例等提升家长的治疗信心。此外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也需要进行讲解,表明康复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避免家属对短期治疗效果产生不合理的期待。在单独宣讲的过程中需要契合患儿的具体病情指导家属在康复治疗活动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此外可以帮助家属制定日常训练计划,通过临床护理结合家庭护理最大程度提升治疗的效果和质量[1]

行为干预:①在训练前期需要尽可能的保持训练室的安静,提供给患儿喜爱的玩具,避免患儿产生抵触感以及防备感,在患儿活动时间治疗师需要有意识的陪伴在患儿左右,但是避免干扰到患儿的自主活动,只在患儿出现危险行为时加以保护和制止,以此获取患儿的信任感和认同感[2]。②治疗师在与患儿熟悉后可以灵活运用游戏、音乐等实践活动引导患儿认识世界与感受世界,尽可能的选取患儿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提升患儿的参与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改善患儿焦虑以及躯体不适等问题[3]。③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有意识的为患儿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获取成就感调动患儿积极体验,以此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④在患儿能够独立完成训练活动后,治疗师可以培养患儿的协作意识,鼓励患儿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在协作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耍赖、违纪甚至是攻击性的行为,治疗师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必要时可以采取隔离的方式。⑤对病情相近的患儿可以组织竞赛,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提升患儿的自我意识,并且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能够实现整体的进步[3]。⑥在家庭中治疗师需要将当日训练的相关内容以及家庭作业反馈至家长,可以请求家长的协作对患儿进行反复训练并且监督作业的完成,治疗师再结合家庭的作业的完成度以及质量等改进训练方案。对行为问题较为突出的患儿,需要更加重视训练质量,要求严格实行定时、定点以及定人的训练的方式,根据患儿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以及目标[5]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构音障碍康复效果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儿构音障碍康复效果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n=40)

16(40.00%)

12(3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n=40)

14(35.00%)

18(45.00%)

8(20.00%)

32(80.00%)

P

/

/

/

<0.05


3.讨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一般无需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通过加强口腔等构音器官的功能锻炼,纠正患儿的错误发音等方式整体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患儿由于自身年纪较小,对治疗缺乏依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康复的效果,并且由于家长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当采取错误的训练方法甚至可能导致增强患儿对训练的抵触情绪,进一步延缓了康复的进程,因此改进训练方式也成为了临床上和家长的共同的希望和需求[5]

常规护理模式中往往以治疗师为主导开展相关训练活动,由于忽略了患儿自身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导致患儿对训练的参与度以及配合度不够,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认知行为干预训练强调尊重患儿的训练主体地位,围绕患儿设计具体的干预措施以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提升康复效果和质量的目的。比如在本次研究中先通过健康宣教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认知,这是确保患儿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治疗流程的基础,此外当家长配合临床开展训练活动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为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提升患儿对训练活动的接纳度,避免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而抗拒训练,此外围绕患儿的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患儿自我纠错意识,并且结合团队协作、竞技以及适当的奖惩措施充分开发患儿的潜力,最终实现康复效果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儿在相同的疗程表现出更高的治疗收益,证实了认知行为干预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因此说明其在功能性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永.父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3420-3423.

[2]赵小燕,唐玉梅.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影响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05):433-435.

[3]颜廷岐,关丽君.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语音错误模式及智力结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02):96-98.

[4]冯亚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90-91.

[5赵玉霞.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康复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