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预见性护理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何婷婷

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分析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90例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而言,通过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合理改善。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病;心预见性护理;护患纠纷率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随着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加,各类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埋下了极大隐患。在此过程中,部分精神病患者往往伴有暴力行为,从而导致其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此类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实现对于自身行为的充分管控,从而增加了其出现伤人毁物等问题的几率。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护理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进而促进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合理调整与变革[2]。在本文中,研究人员针对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90例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35~62岁,平均(47.65±2.25)岁;研究组年龄37~70岁,平均(47.33±2.28)岁;以P>0.05,表示患者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做好病房内部环境的介绍与住院注意事项的告知。②定期发放药物并引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③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1.2.2 研究组 给予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强化护士防暴力技能掌握水平:引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于防暴力技能知识进行充分学习,确保其可以在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倾向时及时对其进行约束。②做好患者预见性评估工作: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对患者日常表现进行一些关注,若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波动、神情紧张以及坐立不安等危险因素,则应加强对于患者的重点防范。③落实患者不良心态疏导: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认清自身病情,以便实现患者不良心态的充分缓解,联合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情感支持,促进患者病情的合理改善。④丰富院内护理期间生活内容:为了有效减少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几率,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于医院住院期间相关内容的充分丰富,从而引导患者通过打球下棋等多种文娱活动实现对于精力的合理分散。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暴力行为发生几率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

1.3.2 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3.3 护患纠纷率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2.0软件计算组间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暴力行为发生几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暴力行为发生几率

组别

n

暴力行为数量

暴力行为率(%)

研究组

45

2

4.44

对照组

45

9

20.00

χ2

-

-

5.075

P

-

-

0.024

2.2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5

70.41±3.28

88.45±2.51

对照组

45

70.33±3.45

77.64±2.47

t

-

0.113

20.592

P

-

0.911

0.000

2.3 护患纠纷率对比

研究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3。

表1 患者暴力行为发生几率

组别

n

护患纠纷数量

护患纠纷率(%)

研究组

45

3

6.67

对照组

45

11

24.44

χ2

-

-

5.414

P

-

-

0.020

3 讨论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病女性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女性患者群体身体健康的充分维系,医护人员应在组织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做好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密切伙伴相应的护理工作[3]。在这一问题上,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基于传统护理模式下,部分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难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暴力倾向进行合理关注与及时应对,继而不利于患者暴力行为的充分预防[4]。因此,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于患者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继而促进了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实践表明,基于这一护理模式下,医护工作者可以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相关表现对其精神状态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促进患者护理工作针对性的全面改进。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医护工作者可以进一步推动护理工作的充分细化,对于患者暴力行为的充分规避与其自身健康的合理保障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预见性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相对较低,且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基于此,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有效实现护理质量的改进,医护人员应积极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展开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薷心. 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2):139.

[2] 苏光耀,邓爱萍,刘雨. 预见性护理对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6):95.

[3] 张士巧,乔翠,杜颖. 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3):147-149.

[4] 章丽平. 预见性护理在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