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研究

刘继峰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409600

【摘要】目的 浅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治疗中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在72例DS患者中展开,均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前来本院行手术治疗,以数字标注法为基准将所有病例划分为2个研究小组,实验组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参照组行椎间融合术,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椎JOA评分远高于参照组,滑脱角远小于参照组,腰背部疼痛评分远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DS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用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有助于减轻疼痛,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是一种以腰痛为典型表现,且有着较为复杂病因的疾病,由于脊柱椎弓滑脱,所以容易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出现椎管狭窄等病理症状,让患者活动受限[1]。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较好效果,也约有20%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下,DS的手术方法有了新的进展,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备受关注,本院为了探寻到最佳的手术方法,将这一手术方案应用到DS患者治疗中,同时围绕实际效果展开实验研究,以便给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见。详情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共计72个,均是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入院的DS患者,在数字标注法下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6个病例。实验组年龄43-71岁,均值(45.63±4.12)岁,男女比例21:15,病程2-17年,均值(9.32±1.58)年。参照组年龄45-73岁,均值(45.82±4.65)岁,男女比例20:16,病程2-16年,均值(9.62±1.84)年。上述数据资料各组间无差异(P>0.05),能对比。

1.2 方法

1.2.1 实验组(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手术中患者保持俯卧姿势,垫高耻骨联合及胸前位置,让腹部悬空,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切口处于病变节段处,向后正中方向切开。C型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病变部位,在滑脱锥和下邻椎体两边根据Weinstein法进针,选择并置入直径、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患者腰椎滑脱程度的不同,采用的减压方法不同,包括全椎板减压、椎板开窗减压;主要是将内聚的小关节、黄韧带清除掉,让侧隐窝扩大,彻底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管狭窄等病理变化。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滑脱的椎体和上下相邻的椎体,置入深度要充分,通过钉棒系统复位滑脱椎体,调整神经根张力。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间隙反复冲洗,人工椎间融合器放置到椎间隙,为了避免自身位移,需放入Cage内置物,以便牢固固定;最后通过钉棒系统加压。术后进行负压引流。

1.2.2 参照组(椎间融合术):体位和麻醉方式与实验组患者相同,切口处于背后正中,逐层切开后,将病变的关节突和椎体上下椎板暴露出来,将4枚椎弓根落定置入上下椎弓根内,C型臂X光机透视查看安装位置。开窗将下关节突、半椎板切除,将神经根和硬膜囊露出,松弛神经根压迫。纤维环、后后纵韧带切开后,将软骨终板、髓核清除干净,骨粒植入,将可透光碳素纤维后路融合器和适量骨粒置入椎间,加压锁定;另外一侧进行横突间植骨和关节突植骨。术后进行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进行X线和CT复查,测量滑脱角度。

1.3.2 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使用腰椎JOA评分表,对患者腰椎功能做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感觉运动功能、步态、主观症状等,分值范围在0-29分之间,功能障碍越轻,会获得越高的评分。

1.3.3 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测评量表(VAS)对患者腰背疼痛程度做测评,分值范围在0-10分之间,疼痛程度低,会获得更低的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3.0软件中录入获得的实验数据,计数资料检验时用x²,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检验时用t,用(62b3f84c43d3c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描述,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小于0.05表示。

2 结果

手术前腰椎JOA评分、滑脱角、腰背部疼痛评分各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腰椎JOA评分上升程度大于参照组,滑脱角恶化腰背部疼痛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1 对比各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恢复情况(62b3f84c43d3c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分组

例数

腰椎JOA评分(分)

滑脱角(°)

腰背部疼痛评分(分)

手术前

术后6个月

手术前

术后6个月

手术前

术后6个月

实验组

36

14.73±3.25

25.73±1.76

6.87±1.32

2.41±0.68

6.81±1.53

2.71±0.64

参照组

36

14.68±3.14

21.05±1.48

6.91±1.54

4.53±0.42

6.76±1.75

3.52±0.78

t


0.066

12.211

0.118

15.915

0.129

4.817

P


0.947

0.000

0.906

0.000

0.898

0.000

3 讨论

DS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大部分患者年龄超过50岁,可以是多阶段、也可是单阶段滑脱,其中男性患者多为后滑脱,女性腰部4/5节段为前滑脱[2]。由于患者的椎间盘形态改变,造成椎间韧带松弛,最终造成峡部腰椎崩裂或滑脱,降低腰椎的稳定性[3]。这一情况的出现,会改变周围组织,椎体之间的挤压、剪切力,会让椎管狭窄,压迫内部的神经。所以,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在保护椎管内神经的基础上,进行减压,复位椎体、植骨,恢复腰椎的稳定。

腰椎后路减压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相对较新的手术方式,在两种方法相互作用下,能够完全减压,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神经受到减压保护,能为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钉棒系统的同时运用,方便完成椎体之间的加压、撑开、牵拉等操作,为固定和矫正腰椎提供帮助。手术后保持位置固定,确保腰椎维持正常状态,有助于术后长期恢复。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运用这一手术方案,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的腰椎JOA评分、滑脱角、腰背部疼痛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DS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用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有助于减轻疼痛,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智钢, 高翠玲, 王伟,等. 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58例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32):60-61.

[2]王羡军. 后路减压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 8(10):1697-1698.

[3]韦玮, 李剑, 黄林海,等. 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20):4995-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