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FAPA的2例病例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关于 PFAPA的 2例病例报道

刘漪鸣 梁辉通讯作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00

DOI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摘要:患儿,魏某,7岁,李某,7岁,均因“反复周期性发热”入院,发病时体温在38.0°~40.5°之间,发热呈明显周期性,魏某3周发作一次,李某4周发作一次,同时伴咽部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口腔溃疡,无其余明显不适,给予抗生素后,上述症状无缓解,给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在外院行淋巴结活检、风湿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二人分别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排除伴有其他周期性发热的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为“周期性发热 - 阿弗他口炎 - 咽炎 – 颈淋巴结炎(PFAPA)”,随后入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出院后行随访后发现两位患儿的周期性发热消失。

[关键词] 颈淋巴结炎;周期性发热综合征;自身炎症性疾病

PFAPA( 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cervical adenitis)是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颈淋巴结炎的缩写,属于自身炎症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AID)中的一个类型。1987年,Marshall首次在J Pediatr上系统报道了一组以幼儿开始发生,周期性发热为特征的患儿,并首次以PFAPA为这类疾病名称。因此也有人将这类疾病称为Marshall Syndrome。PFAPA以周期性发热,持续3-6天,间隔3-8周,多为高热,合并有溃疡性口炎,咽炎,颈部淋巴结炎,可能合并出现寒战,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上述症状呈自限性。Thomas于1999年建议了如下诊断标准:(1)5 岁前出现的固定的周期性发热;(2)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阿弗他口炎、咽炎及淋巴结炎中至少 1 种表现;(3)排除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4)发热间期完全没有症状;(5)生长发育正常。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疾病也可能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年人,年龄已经不再是诊断标准。目前国内有少量病例报道。我们报道2例以为周期性发热主要表现的PFAPA,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1 病例报告

患儿魏某,男,7岁,汉族。患儿因“反复发热9月余”入院。患儿于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达40.0℃,发热呈间断性,约3周发作一次,伴咽部不适,无明显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全身其余部位疼痛,无明显吞咽困难及进食困难,无饮水呛咳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体格检查后诊断为“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消除。近9个月来患儿无诱因反复发作发热,约3周发作一次,其余症状同前,上述症状发作非常规律,当地治疗时,每次均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包括激素及布洛芬等),但仅激素可迅速控制发热。患儿3 岁时诊断“过敏性哮喘”,近 2 年未发作,平素未行药物治疗。 5 岁时曾患“水痘”,已愈。患儿对 “虾”可疑过敏,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5 岁时在法国居住 7 个月,无其他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病疫区接触史,无异食癖。系第 1 胎足月剖腹产,出生时无宫内窘迫或抢救史,出生后混合喂养,新生儿期无异常黄疸,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父母非近亲婚配,父母身体健康。

患儿李某,男,7岁,因“间断性发热4年,加重1年”入院。患儿4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达40℃左右,伴有咽痛、口腔溃疡、颈部淋巴结肿大、寒战,不伴有呼吸困难、咳嗽、鼻塞、流涕,偶有踝关节疼痛,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血细胞分析示白细胞水平略高,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正常,查体后考虑“扁桃体炎”,予以输液“地塞米松、头孢类”治疗,2天后可好转。起初发热周期为每月1-2次,余症状同前。1年前开始出现规律性发热,4周发作一次,余症状同前,曾行基因突变筛查发现TUBBI基因突变,后于在当地三甲儿童医院考虑“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颈淋巴结炎”并观察,期间曾予以“干扰素、西咪替丁、核黄素”等药物治疗后发热较前发作频率略缓解,但仍持续规律时发热。患儿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患儿既往体健。自诉有“青霉素皮试”过敏史,未发现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魏某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于入院,再次发生显著高热,对症给予激素全身应用后,症状消失。入院第6天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补液及抗生素治疗,术后患儿体温在36°-37.4°间波动,期间无明显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患儿恢复可,于术后1周后出院。

李某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化验,做好术前准备,查明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后于入院第3天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补液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患儿住院期间,体温在36°-37°之间波动,期间无明显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并于术后第3天出院。

2 讨论

PFAPA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AID病,此病多见于儿童,成人发病率极低。但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成人PFAPA综合征的报道,年龄已不再是诊断的标准。目前国内有少量病例报道。但对于 PFAPA 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具体发病机制及基因变异尚未明确。在发作期,患儿的血 WBC、CRP、ESR 常增高,在发热间歇期降至正常。对于年幼起病的不明原因周期性发热伴咽炎、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患儿,临床医师应警惕 PFAPA 综合征。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此病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选择,对急性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单剂量皮质类固醇,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增加该病的发作频率。为了降低发作频率,有如下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西咪替丁、秋水仙碱和扁桃体切除术,以及新的方案,如白细胞介素1 (IL-1)抑制剂。其中,扁桃体切除术仍然是治愈率最高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可避免反复使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GS, Edwards KM, Butler J, et al. Syndrome of periodic fever, pharyngitis, and aphthous stomatitis[J]. J Pediatr, 1987, 110(1): 43-46.

[2] Hofer M,Pillet P,Cochard MM,et al. International 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cervical adenitis syndrome cohort:description of distinct phenotypes in 301 patients[J.Rheumatology(Oxford),2014,53(6):1125-1129.

[3] Thomas KT,Feder HM Jr,Lawton AR,et al. Periodic fever syndrome in children[J].J Pediatr,1999,135(1):15-21.


作者简介:刘漪鸣(1993-),女,山东临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耳鼻喉科。

通讯作者:梁辉(1975-),男,山东莱阳人,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