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的效果探讨

何霞

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黔南州 558000

【摘要】: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时间:2021年1月到10月,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50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实施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后,饮食、用药、生活、运动等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能够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行为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作为中老人群常见病、高发病之一,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病程缓慢且并发症较多,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冠心病尚无根治手段,患者治疗时间较长,而且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均会对其病情产生负面影响[1-2]。然而很多冠心病患者无法改变自身的行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相关研究认为,冠心病患者在护理期间需要实施行为护理,从而改善各个方面的行为方式,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选出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时间范围:2021年1月到10月,以简单随机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前者展开常规护理,后者采取行为护理,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范围:56~72岁,平均:67.42±2.44岁;病程范围:1~6.7年,平均为:3.40±1.35年;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范围:55~73岁,平均:67.64±2.43岁;病程范围:1~7年,平均为:3.45±1.44年。

比较2组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护给予常规吸氧、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加强病房查房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展开行为护理:(1)生活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患者有无不良生活习惯,并对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详细阐明抽烟喝酒的危害性,并列举出相关病例,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尽快戒除烟酒。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共同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1. 饮食行为干预 部分冠心病患者进食不规律、不节制,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种饮食习惯对其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患者的时间情况,根据病情、身体素质、口味爱好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在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补充营养并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2. 用药行为干预 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每种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用药必要性,告知患者用药对其机体健康的影响,不按时用药的危害性,同时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于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患者,需要采用闹钟、专人陪护的方式进行用药监督管理,保证用药依从性。

  3. 运动行为干预 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病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运动指导。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展开合理运动,出院以后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运动,运动量不易过大,运动方式可以根据患者喜好,让患者从被动运动逐渐转化为主动运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

SPSS22.0,计量资料“62ba53fe331db_html_303d1a8df8b95717.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62ba53fe331db_html_d7b122bab5119bc1.gif ”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行为、护理满意度评分(62ba53fe331db_html_303d1a8df8b95717.gif

组别

生活行为

饮食行为

用药行为

运动行为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84.46±3.14

83.59±2.03

84.20±3.02

84.21±3.49

87.30±3.20

观察组

89.60±2.16

87.13±4.55

87.27±3.69

88.70±3.92

90.64±2.74

t

8.530

4.494

4.072

5.411

5.0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率22.00%,数据比较: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脑供血不足

栓塞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3(6.00)

4(8.00)

2(4.00)

2(4.00)

11(22.00)

观察组

1(2.00)

1(2.00)

1(2.00)

0(0.00)

3(6.00)

卡方值

——

——

——

——

5.3156

P

——

——

——

——

0.0211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病,发病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缺氧有关,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而且常见于老年人群[3-4]。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其病情造成干扰,所以实施有效的干预方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行为十分必要[5]

行为护理方案是一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了解不良习惯对其疾病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减少其他风险因素[6-7]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说明行为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由上所述,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而且行为护理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静科,李婵,吴亚. 基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纽曼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27-30.

  2. 钱红娟,王莉,王晶晶. 行为干预联合新型护理模式在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2070-2073.

[3] 李娜.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63-164.

[4] 张艳霞. 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128-129.

[5] 刘小红.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家有孕宝,2021,3(15):244.

[6] 杨海鸿,王静,陈慧玲,等.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341-342.

[7] 王丽群.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