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实验学校 532199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深度学习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教师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概念、方法,从多重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并建构相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师立足学生视角关注知觉和思维的全面参与,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索教学内容,体验成功并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构建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逐渐向深度学习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的内涵,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概念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教师本身就必须要明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概念。首先是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引领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他们自身的学习体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引领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或进入另一个单元学习的初步阶段让学生通读该部分的数学概念,通过记忆和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的理解。然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却缺少了对数学概念形成的分析和阐述,学生也因此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掌握到这些概念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维。其次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指的并不是学生依据教师所给出的解决方法依葫芦画瓢,而是根据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去摸索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或者是得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心得,让学生彻底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最后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深度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出自我探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能够使得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去钻研、思考,培养学生严肃谨慎的学术研究精神,这才是引导学生进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在小学数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引领学生深入地解析数学的理念和技巧之外,还应当加深关于数学文化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有所改变,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充满温度,进而更好地沉浸在数学王国的探索之旅中。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较弱,学习难度较大。为此,教师一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基础性和逻辑性等特点,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使其逐渐具备相应的学科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积极体验获得成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重点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学习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深度学习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应该明白: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可取代的价值不在于知识传递,而在于知识建构。也就是说,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新和改造图式、实现动态平衡,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相比于只重视知识灌输的机械学习,深度学习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在深度学习模式下,教师要“看见”每一位学生,重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学习权。“深度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让学习“真正发生”。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深度学习深在理解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深在感悟知识蕴含的思想方法,深在用联系的观点对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教师只有读懂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进一步把握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知识、长见识、悟道理,真正把数学学习引向深入。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缺乏深度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仍然在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随处可见,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造成课堂教学只有输入知识的过程,没有深入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获取只能依靠数学教师的灌输,理解程度只局限在知识的本身,难以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致使学生无法进入到深度学习中,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拓展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深度学习的开展离不开数学教材的辅助。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大部分数学问题都是直接取自教材,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很强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数学教师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缺乏数学思维的敏锐性,不能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出现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认可,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会采用一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由于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这就需要具备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往往会导致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就下课了,有序的教学安排被打乱,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对教学知识点过于延展的原因之一。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以合作方式开展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但其中也不乏需要学生通过提升思维进行深度研究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新教师面对此类教学问题时常会采用跳过或强制教学的方式,其结果只能是部分学生理解。而富有经验的教师则能够依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通常只能理解知识的结构特点,而对于隐性知识,则需要由教师作为指导者完成深度“加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准把握。
比如,教师在进行“表内除法”教学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以下探讨问题:某一能够被2和5整除的数字,我们能够在该数末位找到规律,那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是否也能够从末位中找到规律?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学生出现分歧后,教师出示几组例子,如2、5、8和1、3、6等,让学生继续围绕数字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虽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但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答案的求知欲,而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对于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结合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讨论环境中思维提到提升,在交流和沟通中实现经验的相互交换。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自主思考与学习,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深度探索,寻找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对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利用信息网络优势为学生制作微课,将学习的重难点部分罗列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课前预习。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优势,可以将抽象数学知识直观地体现出来,使学生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原理,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将无法理解的部分记录下来与教师、同学交流,从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深度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和生活具有密切关联,增强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激活其学习动力。有些数学问题较为抽象,单纯的口头授课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此,数学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知识转化成具象可感的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旋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提前准备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2、4、6、8的梅花、红心、黑桃,要求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并旋转180°,随后教师立即指出那张被旋转过的扑克牌,学生则因为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而感到困惑。借此,教师就可以自然引出本节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旋转知识。
又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要在趣味性情境中开展,对此,教师可创设“图形王国”里的图形迷路了,大家给它们找家的趣味性情境,这一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深度探究图形特征的兴趣。由于自主课堂离不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教师还可设置图形分类、在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这两个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图形分类、同桌合作说图形的特点、判断图形等活动中,深入掌握每一类图形的特征;在摸一摸、小组交流的活动中,知道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中来的,以及每种立体图形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四)任务驱动下的“先学后教”
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一些知识性问题产生疑问,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先不为学生进行解读,而是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对此,继情境引人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定学习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学成果,同时结合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新知识的起源,以引导学生从需求的视角形成新知识的学习诉求。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结合课标中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时,教师可对单元整体结构进行建构,重新设置单元结构。在教学前增加一节有趣的立体图形活动课,为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提供丰富的素材,旨在开启立体图形知识的大门。设置的课堂活动:一是让学生摸一摸、拆一拆、切一切各种立体图形,二是把平面图形折一折、卷一卷、转一转等变成立体图形。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互相质疑、辩论,引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诉求,激起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探究欲望,产生了切一刀可以出现什么形状的截面,或者立体图形增加几个面,哪一种平面图形折一折、卷一卷、转一转会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等疑问。为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以及学习丰富的一系列立体图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开启了新知研究方法以及探究方向。
(五)梳理知识网络,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学科知识有自身规律,教师要对学科教学规律做重点研究,为学生创造适合学习场景,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教师要正视知识传授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做科学梳理,形成系统性知识,这样才能发挥知识的助学作用。数学知识带有系统性、连贯性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做知识构建最为关键,学生学习有个性追求,教师进行学情调查,针对学习需要做出反馈和设计,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做好提示,设计一些知识梳理的任务,让学生在反复强化训练中建立知识体系,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做迁移性操作,自然需要更多知识的支持,让学生在操作应用中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定理,这应该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学生进入学习核心,对数学知识做梳理性学习,自然建立内化机制,教师要做出必要组织和指导,为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系统构建创造条件。
如教学《倍数与因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一些正方形卡片做导学设计,要求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根据学习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在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知识梳理:要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如: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这些概念有一些认识,但缺少深度解析,对相互关系缺少归结,教师指导学生做回顾和总结,学生都能够主动展开行动,对这些数学概念做重点研究,找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勾连关系,为倍数和因数概念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列举一些训练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做出分析和判断。如:0、1、2、3、4、5、-1、-2、-3、-4、-5,观察这些数字,根据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设定进行分类,看谁能够完全做对。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自然能够积极回馈,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归类操作情况做观察。教师围绕数学概念做设计,组织学生梳理概念内容,进行对应训练,根据概念内涵对相关数字做分类处理,为学生创设知识应用的机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往往很肤浅,即便有一些印象,也是死记硬背的结果,难以做到活学活用,教师设计集中梳理任务,对相关知识做网络构建,而且配设一些训练任务,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情境之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习惯有一定帮助。
(六)培养独立思考,重视教学启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的目标不应该止步于教材内容的传授和优异考试成绩的实现,更为宝贵和值得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是一项优秀的品质能力,更是教学培育中一门焕彩的艺术。只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逻辑的论证才会更严密、更真实,才能在思考中收获新知、纠正错误。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启发。譬如在习题课上展示一道鸡兔同笼的应用思考题时,老师不必追求学生可以用方程的思想给出解答,而是去鼓励、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问学生:“兔子的腿数和鸡的腿数能否不用枚举法解出?”“在该问题中哪些元素是变量?”通过设问的方法积极诱导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将不同的思路记录下来。然后加以对比分析,在众多的可能中找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在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都应投以肯定的回复,如微笑、点头等,帮助学生找到发言的自信,从而在班级内形成一股正向教导的风气。另外,课堂的深度学习是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而独立思考的能力正与深度理解的要求不谋而合,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七)利用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新教学方式
学习和生活作为学生密切相关的部分,他们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知识和学习内容都与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有共同之处,而这些共同之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课堂上的高效学习,使高难度且枯燥的数学知识能够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将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创新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并且利用生活实际的切入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个谜语来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接触过谜语呢?现在老师来为大家设置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平时不用放河中,能搭长桥,能盖房。”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认识相应的图形。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熟悉这些图形的特点。通过上述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还能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好地使深度学习在数学课上发挥出一定的有效性。
(八)明确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深度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深层次的认知能力,便于学生吸收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将其应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之中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深度学习理念的推行时,要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不成熟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制订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之间数学思维的差异性以及数学认知能力的差异性,确定具有层次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能够凭借深度学习,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深度学习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数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满足所有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这一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深度学习,将课堂打造成品质课堂。比如为了让学生对方程有一个基础的理解,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来代表数字。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用字母a代表正方形的边长,用S代表正方形的面积,用C代表正方形的周长,那么教师可以写出正方形的面积S=a×a,周长C=a×4,这些就是简易方程。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并用字母a、b代表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让学生自行写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简易方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少贤.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J].天津教育,2020(35):163-164.
[2]丘金寿.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20(26):50-51.
[3]陈清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85):61-62.
[4]方淑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73-74.
[5]马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J].家长,2019(36):36-37.
[6]张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630-632.
[7]林顺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今日财富,2018(11):197-198.
[8]石晓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73.
[9]房禾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5):71-72.
[10]王桂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