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硬膜外 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叶长华

(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麻醉科 广东 湛江 524005)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全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全麻药物用量较少,且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可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全麻药物用量,还可改善患者苏醒质量,促进医院在围术期医学及快速康复外科的技术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普及意义。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妇科手术的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常常造成较高的机体创伤,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发展,目前许多传统妇科手术均可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机体创伤,还可以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效果。腹腔镜手术的常规麻醉方法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实施单独的全身麻醉常有药物过量蓄积、循环波动较大及苏醒延迟等缺点;硬膜外麻醉能够为阻滞区域提供有效的镇痛和肌松,复合全身麻醉可显著减少静脉药物的用量,降低全身麻醉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术后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进行手术切口区域的镇痛,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为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带来显著的有利条件。本次就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观察组年龄分布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5.51±2.66)岁。对照组年龄分布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36.21±3.54)岁(P>0.05)。纳入标准:(1)可以完整接受治疗;(2)经患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障碍;(2)器官衰竭疾病。

1.2麻醉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2mg/kg,丙泊酚2~4mg/kg[2],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按需间断推注芬太尼和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维持EtCO2值35~45mmHg,术毕退镜缝合时停止泵注药物,静脉追加芬太尼0.05mg,术后保持机械通气直至清醒拔管送返病房。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选择L1~2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单,局麻药浸润皮下后,穿刺针垂直皮肤进针,穿破棘上韧带即退出针芯,接上带有1ml生理盐水的玻璃注射器,轻推注射器有弹性阻力感,继续缓慢进针,针尖穿透黄韧带时通常有突破感,轻推注射器阻力消失,调整穿刺针缺口方向朝头侧,取下注射器,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退针固定导管。患者恢复平卧位,向硬膜外导管推注2%利多卡因2ml+1%罗哌卡因2ml,3分钟后观察无脊髓麻醉及局麻药中毒症状,追加2%利多卡因4ml+1%罗哌卡因4ml,5分钟后评估麻醉平面,若体表麻醉平面满足T8~L2,则硬膜外麻醉效果完善,开始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与对照组相同,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硬膜外导管每小时推注2%利多卡因3ml+1%罗哌卡因3ml,按需追加肌松及镇痛药物,维持EtCO2值35~45mmHg,术毕退镜缝合时停止泵注丙泊酚,术后保持机械通气直至清醒拔管送返病房。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全麻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后RASS镇静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全麻药物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亦少于对照组,拔管后RASS镇静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丙泊酚用量

(mg)

芬太尼用量

(ug)

苏醒时间

(min)

RASS镇评分

对照组

30

356±22

170±14

28.36±10.54

1.30±0.75

观察组

30

295±24

122±9

18.47±10.28

0.67±0.80

t

-

4.972

5.348

15.747

3.159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妇产科不仅担任我国女性健康治疗的主要责任,还负责进行新生儿分娩,故临床应对妇产科发展进行足够的重视。麻醉医生应考虑如何对患者进行安全且有效的麻醉及镇静镇痛治疗,帮助患者确立个体化的围麻醉期方案。

腹腔镜手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仅需在腹壁打一个或数个小孔即可进行手术,手术切口小,因而其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符合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的主流观点。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因腹腔镜手术需要造气腹,操作过程中更是对腹壁肌肉松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的全身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型三甲医院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多为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或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麻醉诱导时间短,术后可送麻醉恢复室等待苏醒,手术间周转快,能满足快节奏高强度手术麻醉的要求。但是,普通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院的手术量并没有三甲医院那么多,手术开台的节奏也没有那么紧凑,而且也很少配备专门的麻醉恢复室,因此在麻醉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腹部开孔点多位于下腹部,如果在静脉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3],可以在手术操作之前阻滞手术穿刺区域节段的脊神经,阻断伤害性刺激上传中枢,则静脉全身麻醉仅在诱导时满足气管插管要求即可,术中丙泊酚的泵注剂量可降低至浅镇静水平,因手术区域无痛,多不需追加阿片类镇痛药,仅需硬膜外按时追加局麻药即可满足手术要求。该麻醉方式为临床较为经典的复合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等特点,因镇静镇痛药物用量较少,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缩短,且苏醒质量较高。虽然硬膜外穿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也增加了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总体而言,联合麻醉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且硬膜外留置导管可作为术后镇痛的通道,相比经静脉镇痛更加精准有效,在费用上更为低廉,从经济角度考虑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胡年富[4]等的研究结果亦证实了此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科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量,进而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改善术后苏醒质量,而且有助于帮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普及意义。

4参考文献

[1] 寻学.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20年7卷13期, 283-284页, 2020.

[2] 李玥姝, 刘传红.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年6卷12期, 34-36页, 2021.

[3] 张炤杰.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 特别健康 2020年32期, 58页, 2020.

[4] 胡年富.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64):2.


作者简介:叶长华(1979—),男,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