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350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职业化、技能化特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了其现代化建设基础任务。市场经济的愈演愈烈,促使技术与理论知识“双高”教育人才,成为了行业竞争核心,而“双师型”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教学顶层设计,提供了有效服务。结合产教融合模式,引进现代化实践思想,不仅能强化理论与实践联系,还能提升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凸显特色化教学的基础保障。本文在阐述“双师型”教师概念基础上,对其培养与引进意义,进行了浅层分析,并结合“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对其培养质量,进行了全面诊断,旨在为创新引进与培养计划,提供新思路,从而实现教学品质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引进策略;培养路径
引言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点强调开放性与实践性,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会提升纸上谈兵的教学风险。没有结合实践所需的教学计划,不仅会提升内容的空洞性,还会导致专业知识缺乏较高的指向性与灵活性。而“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是学校与企业发展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二者构建互惠互利关系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高职教育事业转型,提供了新契机,为企业优化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可谓是开启校企双赢模式的“金钥匙”。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搭建了平台,“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校企之间,专业人才完美对接的基础保障。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
“双师型”教师指的“双证”教师,即既具备教育资格,又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师,是理论与实践双向达标的综合性教育人才。为了共建校企共赢关系,促进社会稳步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联合企业,构建的一种特色化职业教学模式。[1]由于“双师型”概念,缺乏权威性解释,故在现阶段培养计划中,将具有“双职称”的教师,统称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教学能力,都呈现出了高素质特点,是拓宽专业知识传授路径,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保障,其不仅能做到“传道受业解惑”,还能实现校企专业人才的无缝衔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推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意义
作为向社会发展输送大规模专业型人才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双师型”培养机制,符合高职院校教育转型需求,对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建立校企互惠互利关系
社会环境的交替更新,促使人才培养计划不断转变,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仅凭高职院校一己之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要求,无法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集合。而“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引进,不仅能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还能强化师资力量,促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具完整性与科学性,有助于高职院校突破发展困境,在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增强发展自信,并为校企之间建立互惠互利关系,夯实合作基础。“双师型”教师培养,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并创造丰富的经济收益,提供反向作用力,从而实现校企的双赢目的。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实用型知识的传授,故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是高职学校的教育重点。“双师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其能精准掌握管理流程,对各项制度也是熟记于心,所以“双师型”教师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其传授的知识,更具实用性与指向性。[2]对于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来说,其教学体系更具完整性与系统性,能够结合企业发展所需,制定高效教学内容。经过企业与学校的双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强,教学优势更为突出,其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所需,切合程度较高,随时间的推移,会使“双师型”教师经验更为丰富,教学眼光更独特,是专业能力持续攀升的助推力。
引领教学发展
作为高职院校高品质师资队伍建设核心,“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融合,是学生从容面对严峻就业形式的有力保障。由高职学校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环境,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其充分发挥自身社会价值,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够通过校企合作,丰富教师实践经验,使其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适用性与先进性。职业素养较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提升现有教学结构的完整性,还能提升知识传授路径的高效性,从而引领高职学校教学发展,在凸显其发展优势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影响力。
三、“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双师型”能力培养标准,不仅是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满足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实践所需。在现代化建设中,“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学科思维现代化
作为高品质“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现代化的学科思维,其专业思维应当与社会发展高度相符,在科技跟新速度不断环境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形态逐渐转变。[3]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力、物力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激烈的市场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双师型”教师现代化的学科思维,不仅能将各项教育资源禀赋,进行最大化凸显,还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教学转型契机,在凸显教学内容新颖性同时,提升教学品质。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中,新岗位、新行业不断涌现,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有所调整,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自信,“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现代化学科意识,以此凸显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教学策略多样化
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需要“双师型”教师,拥有极高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做支撑,从而为高效传授专业知识,提供多样化教学路径。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社会性特点较为突出,对于大量隐形专业知识,教师要借助实践操作,通过关键步骤的亲身示范,讲解实践心得,从而提升专业知识讲解准确性,为高职学生动态化捕捉有效信息,提供有效服务。要想使隐形专业知识,讲解路径更具实用性,“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在准确传达核心专业知识点同时,弱化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从而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使用价值,实现隐形专业知识的高效、准确渗透。
四、“双师型 ”教师培养质量诊断
以实践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生产的教学理念,促使“双师型”教师引进与培养计划,初见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双师型”培养结构,尚不完善,引进与培养机制,欠缺一定的科学性,致使“双师型”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具体培养质量诊断如下:
认定标准参差不齐
虽然“双师型”教师培养理念,早在多年前提出,但是基于地域差异,“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参差不齐。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不同,都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性。对于一些冷门专业,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专业人员的稀缺,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较低,只要具备实战经验,就可以加入“双师型”教师行列。对于一些当今热度较高的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相对较高。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校,都能正确认知“双师型”教师培养任务的重要性,部分高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过于表面化,评定内容较为空洞。在多种原因的合力作用下,我国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标准,青黄不接,差异性弊端较为突出。
培养制度乏完整性差
受地域限制,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双师型”培养硬件与软件支撑,较为强大,培养制度相对完善,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身社会竞争实力较弱,大型优质同类型企业数量较少,在此种发展环境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自然也就弊端凸显,知识“双师型”培养计划,表面化问题较为严重,资金、软硬件设备的不足,都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出现了诸多掣肘力量。培养制度的片面性,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受阻,无法发挥人才培养与管理优势,再加上“双师型”教师薪资偏低,无法吸引高品质教育人员,加入到“双师型”培养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匮乏,都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力不足,基础支撑薄弱,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培养制度完整性的提升。
培养策略局限性较高
社会的进步、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促使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双师型”培养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典型成功案例的指导,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方面,存在较高局限性。[4]众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培养目标指向性差,这就导致培养内容针对性较弱,培养策略欠缺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较弱,毫无规律可言的培养机制,不仅模糊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流程,还弱化了本身培养优势,在此种发展环境下,众多“双师型”培养任务不达标,培养实效性较弱,不仅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还分散了教师精力。局限性明显的“双师型”培养策略,无法全面发挥“双师型”教师培养优势,对教学质量、学校社会影响力的稳步提升,较为不利。
五、“双师型”引进培养思路
通过多种经验借鉴,总结“双师型”培养思路,是完善“双师型”培养计划的有效路径,针对性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弊端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强化培养内驱力
要想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结合社会发展所需,革新培养观念是基础。作为自我提升的内驱力,转变培养观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高职院校可以在“双师型”培养活动中,找准思想渗透契机,通过培养观念的实时灌输,强化培养内驱力。高职院校要以革新培养观念为切入点,通过良好培养环境的创建,带动培养策略、培养计划的科学转变,促使“双师型”人才培养内容,更具适用性与科学性,在充盈培养内容同时,优化培养策略、完善培养标准,从而凸显“双师型”培养计划的现代化、新颖性、特色化优势,以此开辟新培养环境。通过强化培养内驱力,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实力,为教学品质、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强劲支撑。
统一评定标准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高职学校经营方式,“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必不可少,而统一化的评定标准,是选拔高品质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保障。社会发展所需支撑力的不同,促使教育方向不断转变,在此种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统一化周期较长。[5]为了实现以教育促生产目标,需要高职学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全面审核“双师型”专业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师资团队建设质量。要想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高职院校就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把握,在众多教师中,筛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职业操守良好的综合性教育人才,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凸显特色化教育优势,提供技术、知识双高型教师。严格把控评定标准,细化评定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学实力稳步提升的关键。
创建良性合作平台
为了夯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基础,学校要与当地高品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以现代化交流技术为桥梁,创建良性、高效平台,为高职教师深入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并深层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以此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流畅、高效的合作平台,可以辅助教师结合市场实际,充盈自身知识结构,在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前提下,完善培养内外条件,以此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对于企业来说,要全面认知“双师型”教师培养重要性,不能以短期利益衡量一切,要用长远发展眼光,处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和谐氛围,促使顶岗教师,全面融入企业内部,实现其实践能力切实提升目的。校企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置换目的,还能为二者的持续发展,开拓创新路径。
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社会环境影响下,提升高职院校的运营能力,成为了其发展核心,随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势头的持续高涨,为“双师型”教师创造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成为了培养品质提升关键。作为“双师型”培养主阵地,企业应当积极配合高职院校,为高职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辅助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成长优势,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优化教学方案,在激发高职学生课堂活力同时,使其掌握与社会所需高度匹配的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在实践中的知识运用灵活性。为了使“双师型”教师掌握的实践经验,更具现代化与新颖性,高职院校要与当地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为教师提供丰富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健全评审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院校要结合现代化建设需求,引导教师努力拓展专业知识,通过高效、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职务评审机制,使高职学校具有职务可上可下的评审制度。[6]实践性突出,职业化明显,是高职学校的主要特点,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特色,制定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在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同时,鞭策其调节工作重心,从而提升其专业知识覆盖面。专业技术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任务,故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健全的评审机制,鼓励教师结合实践,精准定位市场发展需求,并拥有强化自身实力的意识,为高职教师“能出能进”提供有效服务。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知识引导者,教师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与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高职学生快速融入市场竞争中,具有直接影响。在就业压力、社会发展双重影响下,理论与实践知识“双高型”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合理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及引进,具有较高的必要性。要想凸显高职院校特色化教育,就需要结合教学弊端,从强化思想内驱力;统一评定标准;创建良性合作平台;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健全评审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培养计划,为平衡市场人才供求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贞贞,华冬芳.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培养困境与提升策略[J].职教通讯,2021(05):98-103.
[2]马玲.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音乐教师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1(13):171-172.
[3]郝付军,张碧,王云波.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1):72-76+108.
[4]叶国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商业故事,2018(14):172-173.
[5]姚瑶.基于政校行企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3):13-14.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3.006.
[6]王珂琦,李晓.新业态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07):2.
[作者简介]
姓名:商卓,出生年月日:1988.01.30,女,满族,籍贯:辽宁凌海,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工作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课题: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双师绩效评价指标细化研究
课题来源: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编号:2021-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