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勤务学院机场勤务保障系 江苏徐州 210007
摘要:本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这一中心,理顺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航空勤务专业的的两个关系,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学院办学理念特点和军事教育规律、学院思政课程与航空勤务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政原则,系统阐述了提高航空勤务类课程思政水平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习近平强军思想;课程思政;新时代航空勤务精神;航空勤务专业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在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导向,亟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航空勤务各专业教学训练的全过程,积极践行新时代航空勤务精神,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一、围绕“一个中心”
习主席指出,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让高校回归立德树人,这是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逻辑起点。作为科研院所,学院“课程思政”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这一中心进行设计和实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强化育人导向,把价值引领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提升育人质量,为部队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新型航空勤务人才。
二、理顺“两个关系”
(一)理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思政课程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其他课程同样也要担负起育人功能,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课程思政”是要唤醒专业课教员的“立德树人”意识,把传承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与传播理论信仰、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每一名航空勤务专业课教员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思政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两者齐抓并重,不可分割。
(二)理顺“课程思政”和航空勤务专业的关系
“课程思政”不是强加给航空勤务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二者也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更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航空勤务各学科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体系,但其成人与成才的教育功能是相统一的,任何课程教学都必须首先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之问”。因此,“课程思政”原本就是学科专业教学的职责要求,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航空勤务各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最能打动学员、感化学员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将学科专业的教育回归院校育人的本源。
三、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落实好习主席在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形成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是要结合学院办学理念、特点和军事教育规律,依托驻地地域文化,结合学员成长成才需要,做好“课程思政”各层级的教学设计实施工作,体现航空勤务专业的思政特色。
三是要结合学院思政课程与航空勤务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构建思政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思政课教员、基础课教员、专业课教员联动互补的育人体系。
四、坚持“四个原则”
(一)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思政原则
传道者必须自己先信道、明道、守道,教员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尤其是专业课教员,与学员属于同一专业,拥有共同的话语体系。教员思政理论水平、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课上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技巧以及自身的师德师风和对教书育人的担当,对学员的思政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教育者先受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员要自觉学习习主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教育的重要论述,主动跟进学员思政课教学内容,做到常学常新常深,增强思政理论知识储备,具备落实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任务的能力。
二是教员应注重自身“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院内外相关业务培训和观摩示范活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深刻学习理解新时代航空勤务精神的内涵,具备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的施教能力。
三是教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卓越的品行、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既言传又身教,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人格魅力。
(二)坚持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思政原则
各门课程协同育人需要树立“课程思政”体系化的观念,不能各自为战,反反复复给学员灌输一模一样的思政元素,也不能大水漫灌,把无关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全加进来。这就需要将各门课程放到一起协同,进行体系化的思政“分工”,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要搞清楚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二是要搞清楚这些新要求哪些是现有思政课程没有体现,或者无法涵盖的;三是要搞清楚这些思政课程无法体现或涵盖的内容,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在多大程度上,或以什么方式可以协同;四是要搞清楚先导课程已经涵盖的内容,后续课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合理强化。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前提性问题,才可能找到“课程思政”的协同点,确保门门课程有思政,且门门课程有协同。
(三)坚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原则
“课程思政”要定准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隐性”地位,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能喧宾夺主,想当然地把专业课堂教学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课程思政”实施中,教员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情,可事先设计好思政元素在哪里体现和怎样体现,也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巧妙地见缝插针,相机而动,追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盐化于汤的境界,要让学员不抵触、不反感、不尴尬,感觉非常自然、易于接受。切忌生硬切入、简单做加法、空喊口号或过于煽情。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方法,肯定不能达成效果。
(四)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政原则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航空勤务各专业课程种类繁多,教员特质迥异,学员层次齐全,学情千遍万化,思政元素的挖掘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任重道远,思政能力的提升和思政效果的展现并非一蹴而就。每门课程的特点不一样,决定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同一门课,不同特质的教员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课程思政”形式,机械照搬照抄他人的内容、方法,最终可能是东施效颦;同一门课、同一个任课教员,在不同的时间段、面对不同的教学班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方法也不能完全固化,而是要不断地调整、改进、反思。这就要求教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立场,根据自身经历、学识,立足课程,创造性的挖掘、提升和具化思政元素。切忌在还没有具备“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或没有深入研究设计“课程思政”的前提下,为了跟风、赶时髦或者应付任务,便匆匆给自己的课程贴上“课程思政”的标签,简单粗暴地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中塞进大量关于思政的相关话语,而实际教学实施要么是“原汤原药”、要么是生搬硬套,起不到“课程思政”的效果,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这种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
参考文献:
[1] 沈 赤. 课程思政经典案例选编[M]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2] 王能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M].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3] 王光彦.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 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