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建设中农村风貌变化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基于农村建设中农村风貌变化问题分析

蓝斓 

百色市右江区委巡察工作 信息中心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文章主要对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风貌变化的问题现状进行探讨。首先阐述农村风貌塑造存在的问题现状,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特色风貌塑造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相关措施的提出后,能够给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建设;农村风貌;变化问题;建议解析

引言

在农村建设的阶段中对于农村风貌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因此在各项工作开展阶段要严格的按照农村建设标准要求,在保留农村原有面貌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控制,如此才能够在提高农村风貌变化质量的基础上保留农村的文化气息。

1农村风貌塑造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丢失,村庄聚落风貌趋同

传统农村风貌是经过较长历史时间所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农村建设往往都是大力的拆除和建设,并且没有任何的规律可以遵循,盲目的拆除、大规模的新建造成原有的农村风貌逐步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新鲜建筑形式,这就让地域文化的消失,建筑历史文化无法传承。在农村建设实施中,有些村庄会模仿城市进行建设,比如一些小洋楼形式的景观建筑,这与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是极为相似的,没有任何特色可言。而这种盲目跟风模仿的方式,没有结合具体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定位和建设,造成很多自然环境或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所以存在盲目拆建的情况,造成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被拆除,文化流失比较严重,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更有一些农民往往会自行建设房屋,生搬硬套一些标准的图集,导致整体风貌被破坏,和当地建筑特色是不符的。

1.2前期配套设施规划不到位,造成生态环境无法恢复

在农村地区建筑建设中,有些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配套不合理,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农民认可度非常低。有些农民对于形象过度追求,盲目的拆除重建,极大的损坏原有的农村建筑风貌。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建设管理重城轻乡的倾向尚未根本扭转,很多地方县(市)一级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力量没有延伸到村镇,更谈不上全覆盖。人员力量紧缺,辖区内对应的农村建筑数量多,监管排查难度大,极大的影响监督管理效果。村庄是村民的居住场所,有些建筑是通过政府和建筑师设计完成的,且没有考虑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过度关注表面,造成建设完成后,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要,也就会损害村民的根本利益,也不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比较差,主要是活动空间较小、综合体建筑不足等。

1.3农村规划建设相关公共政策不完善

公共政策是确保农村长期建筑和运行的关键,也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延长,公共政策措施的指导效果较差,资金投入不能满足要求,也会导致重复建设的情况。政府部门要结合村庄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有些特色农村旅游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不断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房屋现状比较混乱,交通、环境的变化,年久失修的故居、遗址等,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因为政府部门没有提供充足的资金,导致村镇在保护时无法有效的落实,创建动力不足。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监督中,激励制度不完善,如果仅在一年进行一次,难以达到整体处理的效果,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难以从根本上治理。

2农村特色风貌塑造的策略

2.1农村特色风貌塑造的原则

2.1.1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就是要满足不同地区的情况,考虑到不同村落的特点、发展趋势、优势、劣势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技术实施方案。农村特色风貌在塑造中,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分析,包含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发展状况等要素,符合当地村民的心理需要和标准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农村风貌进行建设。对于目前依然存在的民居及时进行改造,塑造时还要保持原有民居的风貌以及空间形态,保留其中的历史文化氛围,并且立即修缮处理。对于普通老旧农宅塑造中,从农宅建造、结构组成中提炼特色元素,达到重文化、重外形、重质量、重长久等“四重”标准范围内,更好的保护乡村传统空间肌理和发扬农村建筑的风貌。

2.1.2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的关注农村住宅使用者主体,了解住户的需求和心理方面的特点,风貌塑造时应该结合不同家庭、不同生产生活状态、不同生活空间需求方面对村民进行调查,实现外部环境和景观方面的分析,合理搭配使用,分别进行设计。同时,鼓励村民提出自己的意见,促进村民参与度的提升,才能更好的传承文化。

2.1.3生态环保原则

经过本次调查分析和研究,有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损坏环境,村民生态意识比较薄弱,各种垃圾随意丢弃,私自建设棚户等。村镇建设中,必须要保持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人性化的特点,营造出宜居的农村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风貌变化研究的阶段中,考虑到农村建设的标准,对于生态保护的原则要综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严格的按照农村现有的特征做好生态保护,避免过度扩张而引起的各种生态变化问题。

2.1.4经济性原则

农民经济收入比较低,风貌塑造时,必须要考虑到农民自身的经济情况,在经济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住宅的改造,综合分析各种需求的成本,实现总体的调整处理,符合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给村民提供良好生活状态。

2.2农村特色风貌塑造的策略

2.2.1修复建筑风貌,提升建筑质量

农村风貌塑造中,不仅应该融入到当地的自然乡土环境,还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农村风貌特色,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特色。农村风貌特色塑造必须要充分的展现出农村特色,并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城市的建筑或者模仿其他农村地区。因此,在农村风貌修复中,要展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提升建筑的质量,历史文化传承有序进行。

2.2.2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房屋是村民重要生活场所,其建筑质量对于村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改造方面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也会关系到农村整体风貌。同时,住房问题也是农民关注的重点,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住房质量问题,塑造和提升农村风貌有重要的作用。对村屯中的住宅、道路、公共设施、产业用地等要素,做出有序合理地安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四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网”(电网、路网、宽带网、电视网、排水网)“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沟渠)建设。此外,还要重视农民意见,促进农民参与度的提升,为农村风貌和环境的改善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正的给农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2.2.3强化政策引导农村风貌特色塑造

农村风貌特色塑造必须要重视政策的发布和实施,积极落实各级部门和政府单位的规划方案以及要求。以农村地区文化保护以及历史传承为出发点,制定出宏观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农村特色风貌塑造中,对于当地的情况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村落发展的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和研究,了解工作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服务设施以及规模方面,才能实现总体规划和设计,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导机制,让村庄规划更加的顺畅。

3结语

在我国的美丽乡村理念发展之下,农村风貌塑造以及文化传承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加强农村村落的恢复,提升建筑质量水平,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上文分析中对农村建设中农村风貌变化的问题现状与建议措施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提升农农村的自然面貌,从而让文化传承得到保留。

参考文献:

[1]杨召文,刘强.山西宁武提升农村风貌打造幸福家园[J].经济,2020(04):108.

[2]江仁菊.漫谈农村建筑风貌整治现象[J].建材与装饰,2017(14):104-105.

[3]李小娟.珠三角新农村风貌两种话语与表征符号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