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茗苑小学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摘要:语文课前自主学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学中对此重视不足、指导不够,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流于形式。改进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加强指导,通过目标设置、任务驱动等多种措施加以改进优化,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开学以来,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常态课研讨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不禁为同事们的能力所折服,感觉获益匪浅,也为自己能够与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共事而感到庆幸。与此同时,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更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打好基础并获得拓展和提升。而且,课前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不那么“正常”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几乎千篇一律,并且非常“准确”!经过询问,我验证了自已原来的猜想:学生大都会在诸如《教材全解》这样的书上找到预习问题的答案,然后照抄过来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学任务“费时多,负担重,收效微”,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自主学习基础,课堂教学工作往往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课后的拓展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但是,若是一味的照抄现成答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的习惯上的懒惰、深植与内心畏难情绪都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工具书真正为我所用,让自主学习过程体现其应有价值?在与同事们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自主学习目标,兼顾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一是前期指导要做到具体化,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是什么,如学习的范围、内容、时间等,知道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要分层化,合理拉开梯度,对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拔高,提出一些能够鼓励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字词的识记和文章的初步阅读。通过这些差异化的要求,力争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收获自信;三是要有创造性,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计划和执教策略,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材创造性的设计问题,做到“设计问题不抄袭”,避免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不一致;四是要充分体现愉悦性,减少枯燥乏味的内容,增加趣味知识,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有研究的欲望。
二、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有限,他们有一些词语理解难以准确,距离一些概念也比较远,往往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时候工具书就非常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要允许甚至倡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使用工具书,但要坚决杜绝抄袭工具书的行为。
具体来讲,一是要鼓励学生表达那些并不完美的自主思考成果,即使语言组织不到位、用词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或缺失都不要紧,教师要表彰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帮助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二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意识,当在思考的基础上不得不寻求工具书帮助时,要学会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知道答案背后的逻辑和道理,要学会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工具书。课堂重要的探究、交流和表述,这些环节才是学生学习的精要,而工具书的过度使用会冲淡这些重要环节的作用,甚至扼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寻求其他途径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就显得非常有难度,因此就会有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表现出来就是懒于思考,面对自主学习任务采用照抄现成答案的错误方式。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让他们体验到战胜挑战的快乐。
首先在目标设置上要注意知识的坡度,能够由浅入深的提出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是相对轻松的、可以完成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每个孩子犯错和进步的空间,避免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去训斥学生,而是要用亲切、关爱的的口吻和幽默、生动的话语去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为学生改进自己、突破自己提供舒适的土壤。还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赏识学生的每一个细小成绩,及时的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化解学生怕苦畏难的心理,消除紧张畏难情绪。
四、适量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的“懒”,其实大多数是“逼”出来的。在当前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甚至不断加码,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更不用说部分学习本就吃力的学生。作为独立自主学习重要一环的预习过程本就难以监督和量化,就更容易成为被学生选择性省略的一环。面对这个问题,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摆脱应试教育那种反复训练为主的作业形式,在科学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少而精,能够满足考察要求的作业,尽可能的减少课后作业需要的时间,尽情学生课业负担,把独立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有充裕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和其他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动手又动脑,发挥自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五、鼓励学生开放性学习。
自主学习作为现代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他要求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让学生能够遵从学生自己的兴趣、意愿去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人都能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获得发展和进步。比如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可以是好词好句,也可以是文章阅读、诗词背诵。而形式上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诵读,也可以背诵或者抄写,甚至是书法绘画方面的探索。作为语文老师,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哪怕学生研究的东西脱离了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但只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要去鼓励他们进行开放性学习,而不是限制。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只有让学生开放性的开展学习,广泛地接触和研究各种语文材料,才能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语文成绩的提升也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要体现价值,就要凸显其自主性,就要求从学习时间上、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学习形式的确定等各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当作教师管理失位的借口。学生的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撒手和撤步,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更多、更细的工作,有更加科学严密的设计和执行措施。尤其是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必须要有科学精准的应对策略。只有教师提前做的多而科学,执行起来才能显得少而高效,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为学生成长打好基础。从而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秋平,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