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4


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技术


陈贝尧 吴彩谦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广西贺州 546810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有害微生物含量超标。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茶叶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两个环节,在实际生产中,鲜叶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最大,因此分析影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推广应用茶叶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控制技术

0 引言

中国是茶叶消费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生产者发展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叶,开展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制订茶叶质量标准,完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改善生产环境,确保茶叶安全指标符合标准,茶叶质量逐年提高。但是,在对外出口贸易中,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仍然时有发生。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茶叶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两个环节,在实际生产中,鲜叶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最大,因此分析影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推广应用茶叶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药残留超标

茶叶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农药、生长调节剂在茶园上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叶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20世纪90年代前这一现象发生较为普遍。自从国家发文禁止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来,同时加强了茶区农药市场管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茶叶农残超标现象呈逐年递减趋势。然而,欧盟、日本等一些国家对茶叶出

口的农残标准不断提高,检测项目不断增加,限制使用的农药越来越苛刻,出口茶叶的农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对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来说,超标和检出最多的农药有吡虫啉、啶虫脒、草甘膦、联苯菊酯、硫丹等。

2.2 重金属含量超标

在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重金属如果在人体的骨骼、内脏里富集积累,会对人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伤害。在茶叶产品中,铅含量偏高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我国对茶叶中铅含量执行强制性检验,国家标准铅含量限量为5mg/kg,而其他主要茶叶进口国如欧盟为5mg/kg,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10mg/kg,日本为20mg/kg,非洲等国家不作要求。由于我国茶叶中铅含量标准过严,导致茶叶中铅超标问题较为突出。

2.3 有害微生物含量超标


茶叶产品有害微生物含量偏高主要是由于在采摘、摊放、装运、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合格所引起的。茶叶产品中有害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黄曲老霉素等。除少数国家对有害微生物提出要求外,多数国家尚无严格要求,但已引起了普遍重视,无公害茶叶标准已将大肠杆菌列为检测内容,茶叶有害微生物列为必检项目已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产地自身环境

茶叶产品源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土壤、水、空气状况与茶叶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关联。产地环境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三废”对茶园重金属的污染。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对茶叶生产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二是生产基地上游金属矿产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排放,重金属随水流动对下游生产基地造成污染。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茶园修建了公路,有的交通路网直接穿越茶区,汽车尾气给茶园造成污染。四是茶园长期施肥,特别是施用化学肥料,使土壤PH值下降,土壤酸化增加了茶树对铅的吸收1。受上述原因的影响,原来良好的茶树生长环境受到破坏,近几年来,茶叶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主要有汞、砷、铜、锌、镉、铅等重金属污染,茶园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是铅、铜、镉等1

2.2茶园生产投入品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极易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一是茶园施肥环节,为了培育良好的树形,增加茶叶产量,在茶叶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化肥,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严重酸化,增加茶树对铅元素的吸收。使用有机肥的茶园,由于目前一些有机肥基质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场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会导致有机肥重金属含量超标。二是茶园病虫害防治环节,随着茶叶规模化种植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茶园病虫害有着加重发生的趋势,在实际生产中,喷施农药还是目前降低茶园病虫为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茶园喷施难以降解的农药,用药次数频繁,超剂量用药,未达到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收,都会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3 采摘装运环节

在茶叶的采摘装运环节,如果不注意采茶工人的双手卫生,或不注意采茶机械卫生,或者采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物装运鲜叶,都会造成茶叶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污染。采收后如果不及时摊晾,或者在装运过程中,茶叶透气不够,也会造成茶叶发热变质,滋生有毒有害物质。

3、茶叶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3.1实行茶叶种植基地环境的选择和保护

新建茶叶种植基地要严格按标准进行规划和布局,对种植基地的土壤、生产用水、空气进行严格检测,达到生产标准后才种植茶叶。生产无公害茶叶的基地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的要求,生产绿色茶叶产品的基地要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生产有机茶叶产品的基地要符合《有机茶 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的要求,否则不宜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同时,必须对茶园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确保茶园与工厂、医院、市区、居民生活区等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区域保持安全间隔距离,或设置有效的隔离带,避开污染源对基地的影响,确保生产基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1: 茶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项 目

无公害茶园

绿色食品基地

有机茶园

PH值

4.0-6.5

6.5-7.5

4.0-6.5

镉 (mg/kg)

≤ 0.3

≤ 0.3

≤ 0.2

汞 (mg/kg)

≤ 0.3

≤ 0.25

≤ 0.15

砷 (mg/kg)

≤ 40

≤ 25

≤ 40

铅 (mg/kg)

≤ 250

≤ 50

≤ 50

铬 (mg/kg)

≤ 150

≤ 120

≤ 90

铜 (mg/kg)

≤ 150

≤ 50

≤ 50

3.2强化茶园生产投入品管控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投入品较多,应该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确保生产投入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在众多的生产投入品中,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化肥和农药。一是茶叶质量监管部门要建立茶园生产投入品准入制度和追溯机制,要求生产基地完善生产投入品台账,确保茶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投入品符合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要求,随时接受质监部门的检查。二是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点的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季节性突击检查,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基地,从源头把好茶园生产投入品质量安全关。三是科技部门要加强茶园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引导茶叶生产者自觉按照茶叶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在茶园施肥中要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在病虫防治中要积极开展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保护茶园天敌,利用好茶园生物的多样性控制害虫增长。

3.3推广应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3.1及时中耕除草,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 冬季结合清园除草进行深耕培土,将表土层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中,同时,又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环境不适或天敌捕食而致死。在清园过程中清除茶园的枯枝落叶,铲除茶园内杂草,并集中作堆肥或结合施肥进行深耕,可消灭多种叶面病害的菌源和破坏多种害虫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病虫源基数。及时清园除草的茶园茶炭疽病、白星病、茶刺蛾、假眼小绿叶蝉等菌源、虫源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当年茶园病虫害发生程度。

3.3.2适度修剪,适时采摘,恶化害虫食物链 对茶树进行修剪采摘,可以有效阻断或破坏害虫食物链,影响害虫的正常取食,减少虫源基数。在谷雨至立夏茶小绿叶蝉第一个高峰出现前进行一次重修剪(俗称夏剪),剪去茶园顶篷叶片层,以及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对控制全年茶小绿叶蝉和茶角胸叶甲的发生效果显著。在秋茶期再进行一次轻修剪,剪去被害枝叶,可减少茶蚜、茶毛虫和茶黑毒蛾等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螨类、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夏剪对茶小绿叶蝉的控治效果见表2。适时分批多次按标准采摘芽叶可恶化病虫的营养条件,避免茶丛郁蔽,有利于减少叶面病虫的危害,提高茶叶品质。

表2: 夏剪对茶小绿叶蝉的控治效果(头/m2) (2019年10月,广西昭平)

时间(日/月)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5/10

夏 剪 区

50

3.6

9.2

15.6

19.6

26.8

37.2

对 照 区

52

82.0

80.8

52.8

71.2

81.4

80.0

虫口减退(%)

/

95.61

88.61

70.45

72.47

67.08

53.50

注:4月25日调查后修剪,每隔1个月调查1次。


3.3.3合理施肥,施用符合符合生产标准的肥料 合理施肥可改变土壤性状,恶化某些害虫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引起害虫死亡,科学合理平衡施肥,施足基肥,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肥料,重点以茶叶有机肥为主,不偏施氮肥,辅施叶面肥,能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树健康生长,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轻化学防治压力。例如在茶园喷施“欧甘”植物营养液,可以提早萌芽期、增加百芽重、提高鲜茶产量,对第一批春茶增产效果非常显著。根据试验调查,喷施800倍“欧甘”植物营养液的茶园,春茶萌芽期提早10d,茶芽多而壮,颜色油绿,光泽度高,春茶平均百芽重增加28.31%。茶芽鲜重增产25.54%[2]

3.3.4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 根据茶园害虫的趋光习性,在茶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树害虫,可大大降低茶园害虫的种群数量。根据试验观察,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具有诱虫种类多、诱杀虫量大、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诱杀茶园害虫涉及6目22科33种,单灯平均每天诱杀茶树害虫126.3头。所诱杀的害虫以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为主,诱杀效果最好的是茶卷蛾科、茶鹿蛾科,其次是茶白毒蛾、黄刺蛾、扁刺蛾、叶甲和金龟子,大面积连片应用效果更佳3]。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见表3。

表3 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头) (2004年9月,广西昭平)

种 类

数量(头)

种 类

数量(头)

茶卷叶蛾

785

金 龟 子

15

茶鹿子蛾

801

扁 刺 蛾

11

叶 甲

117

灯 蛾

214

茶园白毒蛾

29

夜 蛾

459

突背斑红蝽

534

黄 毒 蛾

13

黄 刺 蛾

12

其他毒蛾

27


3.3.5推广黄板诱杀技术 根据茶园害虫的趋黄习性,在茶园中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茶树害虫,可减轻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为害。根据试验,每667 m2挂黄(蓝)板15-20片,平均1片黄板(蓝)板1d可诱杀黑剌粉虱33-40头,诱杀茶小绿叶蝉13-37头。茶小绿叶蝉是我区茶叶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由于其虫体小,飞行能力差,灯诱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证明,黄板诱杀技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

3.3.6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在茶园周围植树造林,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并充分利用茶园中捕食性天敌如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绒茧蜂等有益生物,禁用限用广谱杀虫剂,保护天敌,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提高茶园自身的控害能力。

3.3.7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 在病虫防治中使用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不杀伤天敌,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残效期长等特点,如鱼藤酮、苦参碱、BT、阿维菌素、核多角体病毒(如茶毛虫NPV)、宁南霉素、新植霉素等,可降低化学农药的残留量5]

3.3.8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也具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形成和引起害虫再猖獗等弊端。在当前茶叶生产中,并不是完全排除使用化学农药,而是要求合理进行化学防治,使产品达到安全要求。在病虫基数达到防治指标必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坚持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按照规定使用农药剂量,按标准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实行轮换用药,改进施药方法,提高施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富,纪小青等. 茶叶质量安全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275-276.

[2]吴彩谦,左伯荣等. 冰冻灾害后茶园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广西农学报2009(S1):58-60

[3]左伯荣,贝小燕等.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树害虫试验观察 [J].广西植保. 2005,3:16-1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