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品种密度比较试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3

水稻不同品种密度比较试验

唐引莲,覃玲梅

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柳州 545400

摘要:通过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不同品种﹑密度试验得出: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采用2.5片叶左右双本抛栽的措施是比较适合广西推广应用;参试三个超级杂交稻品种、二个密度水平,水稻分蘖力差异不大,晒田迟早主要取决于抛秧苗数;不同密度之间、品种与密度之间交互作用达不到显著水平;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最适合广西进行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因该品种有充足的光合物质供给穗粒发育需要,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最多,广西桂中、桂北地区因季节比较紧张,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也可采用较为早熟的Ⅱ优6号,但要注意适当增加抛秧密度。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水稻   强化栽培体系   品种   密度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且大部分人以大米为主食。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创造了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奇迹。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还在增加、且穷困人口数量较庞大、耕地质量在下降,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农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大挑衅。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水稻系列中,超级杂交稻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抗病虫害强等综合优势,越来越受到农业科技战线和广大生产者的青睐和关注1~3〕,广西2006年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达到8.07万hm2面积。

对于水稻强化栽培在广西的应用,何荫飞,简峰等曾于2002~2003年进行了研究,对于水稻强化栽培在广西的应用提出了初步见解〔4〕。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之国家开放早稻收购价格,使得米质相对较差的早稻价格大幅下跌,为保持广西粮食总产的稳定及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合适的种植品种和密度从而获得增产显得尤为重要[5]。为了探索超级杂交稻在广西进行强化栽培采用合适品种和密度,我们于2020年上半年进行该试验,以期进一步探索强化栽培模式的实用性,为超级杂交稻在广西种植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中浙优1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及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Ⅱ优6号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制种育种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主持,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优质与特种用稻选育与产业化》项目(2001Z100)中育成的综合性状突出的突破性超级稻;新两优6号由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育成。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以Ⅱ优6号、中浙优1号、新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基本条件

试验于2020年早造在广西融安县浮石镇农场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沙壤土,前茬为水稻,排灌方便。

2.3 试验方案及田间设计

试验为两因素,品种为三个水平,即:A(Ⅱ优6号)、B(中浙优1号)、C(新两优6号);密度为2个水平,即:a(11.25万穴/ hm2)、b(16.50万穴/ hm2);试验共6个处理,各处理内容如下表:

表1 水稻强化栽培不同品种、密度对比试验的处理

处理编号

品种

抛秧密度(万穴/hm2)

Aa

Ⅱ优6号

11.25

Ab

Ⅱ优6号

16.50

Ba

中浙优1号

11.25

Bb

中浙优1号

16.50

Ca

新两优6号

11.25

Cb

新两优6号

16.5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2㎡。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

2.4 田间主要管理措施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按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各项措施力求一致,具体方法是:

①播种育秧。试验于3月1号播种,采用424孔/盘的秧盘,每穴播2粒谷。

②及时抛秧。秧龄为2.5叶时进行,育苗自苗床取出后在1h内抛栽到大田。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采用2.5叶左右双本抛栽的措施是比较适合广西推广应用的。克服了秧龄太小,对整地要求过高;双本抛栽能省工,减少插秧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同时克服单本插植易缺苗,降低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增加增产效益。

③施肥。每个小区施用的肥料总量均是相同的。在抛秧前,采用全层施肥法,每hm2施用广西利达生物制品厂出品的利达复混生物有机肥1050㎏(有机质≥20﹪,有益活菌数≥2亿个/克)、尿素130㎏、过磷酸钙525㎏、氯化钾210㎏;移栽后7~10d,每hm2施尿素210㎏的分蘖肥;晒田复水后每hm2施尿素70㎏、氯化钾85㎏的穗肥;在抽穗后每hm2施氯化钾20㎏的粒肥。

④水分管理。在分蘖、孕穗期期间,仅保持土壤湿润,够苗要晒田,早抽穗开花期则要建立1~2㎝的薄水层,收获前7d要彻底排干。

2.5 测定内容及方法

每小区选择有代表的五个点,每点定苗5穴,跟踪观察分蘖成穗规律,成熟后考察主要经济性状。各小区单打单收,测定实收产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蘖数动态

试验分蘖动态见表2

表2 水稻强化栽培不同品种、密度对比试验平均单穴苗数调查表

处理

抛秧后天数(d)

10

15

20

25

30

Aa

5.0

11.0

17.0

22.3

30.0

Ab

5.0

11.0

18.0

23.0

30.0

Ba

5.3

11.0

19.0

25.0

31.0

Bb

5.0

11.1

18.3

26.0

30.7

Ca

5.0

10.0

15.0

21.0

29.1

Cb

5.0

12.0

16.0

22.0

29.0

从表2可看出:在三个品种中,新两优6号的分蘖最差,其次是Ⅱ优6号,分蘖力最强的是中浙优1号,在抛秧20-25d后不同密度处理均可达到预期的苗数,且两密度间的平均单株苗数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超级杂交水稻在强化栽培稀植条件下,分蘖力不受抛秧密度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总苗数是由抛秧基本苗数决定的。

3.2 产量效应分析

对试验小区进行测产并换算成公顷产量,得到试验小区的产量及其方法方差分析结果(㎏/hm2)如下(表3、表4):

表3 超级杂交水稻不同品种、密度试验小区产量结果(㎏/hm2

处理

区组

平均

A

a

7310.08

7672.12

7400.06

7460.75

b

8292.03

7890.99

7623.33

7935.45

B

a

9586.03

10347.91

9450.15

9794.70

b

8202.03

  10163.03

8565.98

8977.01

C

a

7311.08

8919.92

8744.56

8325.19

b

8654.77

8246.03

9279.77

8726.86

表4 小区产量结果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F0.05

F0.01

区组

2

1263200.71

631600.36

1.67

4.10

7.56

处理间

5

10129475.03

2025895.01

5.36

3.33

5.64

品种处理间

2

8546552.40

4273276.20

11.31﹡﹡

4.10

7.56

密度处理间

1

1721.86

1721.86

<1

4.96

10.04

品种×密度

2

1581200.76

790600.38

2.09

4.10

7.56

误差

1

3778986.44

377898.64

总变异

17

15171662.17

从表4可以看出:Ft>F0.05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FA>F0.01,品种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密度互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需对处理间和品种处理间做多重比较。

表5 处理间显著性比较(㎏/ hm2

处理

平均数(㎏/hm2

5%差异

1%差异

Ba

9794.70

a

A

Bb

8977.01

ab

AB

Cb

8726.86

ab

AB

Ca

8325.19

  b

AB

Ab

7935.45

  bc

  B

Aa

7460.75

  c

  B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Ba(中浙优1号、11.25万穴/ hm2)产量最高,比Bb(中浙优1号、16.50万穴/ hm2)、Cb(新两优6号、16.50万穴/ hm2)增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比Ca(新两优6号、11.25万穴/ hm2)增产达到显著水平,比Ab(Ⅱ优6号、16.50万穴/ hm2)、Aa(Ⅱ优6号、11.25万穴/ hm2)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Bb比Cb 、Ca、Ab增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比Aa增产达到显著水平;Cb比Ca、Ab增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比Aa增产达到显著水平;Ca比Ab增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比Aa增产达到显著水平;Ab比 Aa增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表6 品种间显著性比较

处理

平均数(㎏/hm2

5%差异

1%差异

B

9385.86

a

A

C

8526.03

b

AB

A

7698.10

c

  B

从表6看出:处理B(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比C(新两优6号)增产,达到显著水平;比A(Ⅱ优6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C(新两优6号)产量次之,比A(Ⅱ优6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A (Ⅱ优6号)的产量偏低。因此,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应优选B品种。

3.3主要生育期进程和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各处理的生育时期特点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如下(表7、表8):

表7 各处理主要生育进程表

处理

播种期

(月/日)

抛栽期

(月/日)

齐穗期

(月/日)

成熟期

(月/日)

全生育期

(d)

播种~齐穗

(d)

齐穗~成熟

(d)

Aa

03-13

04-02

06-17

07-13

122

96

26

Ab

03-13

04-02

06-17

07-13

122

96

26

Ba

03-13

04-01

06-20

07-16

125

99

26

Bb

03-13

04-01

06-20

07-16

125

99

26

Ca

03-13

03-31

06-22

07-17

124

101

25

Cb

03-13

03-31

06-22

07-17

124

101

25

表8  主要经济性状统计表

处理

最高苗

(万/hm2)

有效穗

(万/hm2

成穗率

(%)

实粒数

(粒/穗)

总粒数

(粒/穗)

结实率

(%)

千粒重

(g)

理论产量

(万/hm2

实际产量

(万/hm2

Aa

337.50

213.30

63.20

137

176

77.84

24.3

7100.97

7400.06

Ab

495.00

249.23

50.35

133

168

79.17

24.0

7955.42

7623.33

Ba

357.75

241.84

67.60

160

190

84.21

26.5

10254.02

9450.15

Bb

506.55

255.55

50.45

134

178

75.28

26.3

9006.09

8565.98

Ca

327.38

222.36

67.92

139

170

81.76

28.6

8839.70

8744.56

Cb

478.50

246.43

51.50

130

170

76.47

28.4

9098.20

9279.77

从表7、8中可以看出:Ⅱ优6号、中浙优1号、新两优6号各品种不同密度间的生育进程相同(表7),说明: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密度对生育进程没有影响。在这三个品种中,中浙优1号的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为125d,这说明中浙优1号有机物充足,能够满足穗粒发育,而且,在单位面积一致的情况下,它有最多的苗数、最高的有效穗、最高的实粒数,因此,它的产量是最高的。Ⅱ优6号全生育期最短,播种至齐穗的天数也较短,而且其千粒重偏低,因此产量偏低;相对而言,新两优6号的生育期中等,虽然它的千粒重最高,但由于最高苗数偏低,有效穗中等,实粒数偏低,故产量排在第2位。

4 结论与讨论

三个品种在抛秧20-25d后均可达到预期的苗数。

密度间(11.25万穴/hm2和16.50万穴/hm2)分蘖力不受抛秧密度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总苗数是由抛秧基本苗数决定的,因此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晒田要根据抛秧密度决定。

在广西范围内进行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应优先选用抛栽密度为11.25万穴/hm2的中浙优1号,次之是16.50万穴/hm2的中浙优1号,中浙优1号全生育期较长、有最高苗数、最高总粒数、最高结实率;考虑到广西各地区季节的差异,桂中、桂北地区季节比较紧张,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可采用全生育期较短的Ⅱ优6号,但要注意适当的增加抛秧密度。

参考文献

〔1〕张 展.中国超级杂交稻发展现状与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4):37-38.

〔2〕昂盛福,王学会,谢世秀,等.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试验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377-378,388.

〔3〕王学会.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10-811.

〔4〕何荫飞,简峰.不同品种和密度对超级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19-20.

〔5〕昂盛福,王学会,谢世秀,熊忠炯,余斌. 超级杂交稻的引进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2002,17(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