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文化馆,537700
摘要:随着人们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促使我国各个领域发展迎来新的阶段。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更多重视,同时也对其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基于此,主要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特征,分析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概述,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以期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
引言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即把存储于纸质、胶片、磁介质等传统载体、模拟形态的各类原始档案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态的档案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立体式档案信息库,通过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对档案信息实施方便快捷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1非遗保护的基本理念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非遗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因此,非遗的保护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自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见人”是即保护“人”——保护传承人和非遗受众;“见物”即保护“物”——保护自然物、文化物和时间空间物;“见生活”即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存续、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让民众受益,非遗只有做到活态保护、活态传承和活态创新,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和创新价值。三是多元性和一体性兼顾。非遗与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不同影响因素紧密相关,表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多元文化特征,同时非遗在维护民族团结、增进社会和谐和加强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一体性”
作用。
四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统一。继承是非遗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融入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新,使非遗在发展中历久弥新,让浸润先人智慧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2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这一思想在不断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目标对象逐渐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也日益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基础工程,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3.1档案利用服务数字化
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服务的主动性方面,传统档案的服务是被动提供,而当数据资产完成了升级转型之后,便可以主动提供支持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手段实现档案利用,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可以提供档案检索服务,方便利用者通过远程、在线或移动等各种途径进行检索与查阅,使档案的查询利用能够更加高效、精确和快捷,用数据库代替档案库房,加快了档案存储的升级换代;二是以数字手段来实现档案产品的生成,根据企业的产品研发需求设立不同的专题,将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汇总,从而有利于企业对数字档案产品进行编研与开发,更好地为科研生产和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与参考价值;三是利用数字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借助数据分析完成客户“画像”,从而深层次分析客户的消费需求,完成客户归类,向企业用户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差异性定制服务,强调用户体验的增进。要不断丰富数字档案资源,将数字档案馆建成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
3.2建立可行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
网站是人们在互联网畅游中经常使用的信息查询工具,因此,社会各组织应该建立可行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为各组织综合档案信息的上传和查询提供一个有效的媒介,使群众能够在网站中快速、便捷、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相关档案信息,帮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等信息,提高综合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3.3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多学科性专业人才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档案资源,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亟须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同时要学习数据库管理、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培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融合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批准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学位授权点名单,天津大学获批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属全国首个,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才培养步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
3.4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切实分析档案内容与管理需求,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打造牢固的基础坚实,在这个基础上,分步骤搜集档案信息资源,之后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归纳、转化,这样可以降低档案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难度,避免由于工作量大而阻碍管理步伐。(2)强化应用,讲求实效。系统构建之后,要构建与其相匹配的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切实提升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统一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稳定档案管理队伍,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最有利的支持。(3)数据仓库,拓展范围。要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强化系统之间的联系,避免孤岛信息的产生。档案工作人员要深入挖掘档案信息数据,并积极引入专业的数字化技术,构建数据仓库,建立不同的资源中心,强化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拓展档案共享范围,为档案数字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参考。
3.5非遗数字化资源的利用
非遗数字化保护一方面是为了让非遗能历经历史的变迁得以不断延续,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非遗代代相传;另一方面,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是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促进非遗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换言之,保护离不开开发,开发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非遗演进的两个“轮子”。国际国内的非遗数字化实践表明,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必将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现阶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对非遗保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推进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进行探索研究,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面临的问题,从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相关组织加入数字化保护队伍、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等不同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易春燕,黄珊.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档案,2018(01):56-58.
[2]马思伟.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N],中国文化报,2019-03-1.
[3]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