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的影像学检查判定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研究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的影像学检查判定方法

刘学军

河南省鲁山县公安局,467300

【摘要】目的:总结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方面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判断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受法医鉴定的活体损伤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活体损伤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回顾总结法医鉴定结果同时判断鉴定错误及其原因。结果:200例的疾病表现和影像学图像检查结果显示,法医鉴定错误10例,发生率5.00%,发生原因中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合理3例(30.00%),阅片经验不足3例(30.00%),检查时体位不合理4例(40.00%)。结论:影像学检查技术方式不合理、体位不正确会直接影响法医鉴定结果,鉴定人员应当持续提高自身阅片经验,基于不同类型损伤明确具体的扫描部位,针对性明确影像学检查技术,保障法医鉴定结果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影像学检查;判定方法

近些年伴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磁共振技术、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以及X线片等不同影像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在临床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对于法医而言,在检查期间获得的资料具备图像可重复、永久储存以及客观真实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当前已经成为了活体损伤鉴定方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方式,同时有着法定、客观凭据以及储存方便等方面的特征。目前来看,因为多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影像学检查技术会一定程度影响法医活体损伤的鉴定结果,其不仅会提升鉴定时的难度,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鉴定结果发生偏差或不准确,从而出现错误的鉴定。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法医活体损伤鉴定综合水平,本文基于回顾性方式探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当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判断方法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受法医鉴定的活体损伤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2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36.51±8.16)岁。200例患者致伤原因中高处坠落8例、拳脚打击51例、车祸131例、钝锐器击打10例。

1.2方法

所有活体损伤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应用西门子双排4层螺旋CT扫描仪实行薄层扫描,扫描螺距与层厚分别为5.5mm、3mm。扫描时设备参数为120至150kv,重建的时间间隔为0.5至1mm,重建处理时采用函数FC30。扫描期间体位通过患者具体损伤部位以及性质所决定,并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传输到DELL工作站,应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遮盖成像判断,辅助诊断基于X线模拟投影与多平面重建处理。所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由2名检验师基于双盲法方式进行评估,必要情况下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进行扫描。

1.3观察指标

回顾总结法医鉴定结果同时判断鉴定错误及其原因。

2.结果

200例患者的法医鉴定结果方面重伤患者30例、轻伤患者141例、诈伤4例、轻微伤25例。

200例的疾病表现和影像学图像检查结果显示,法医鉴定错误10例,发生率5.00%,发生原因中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合理3例(30.00%),阅片经验不足3例(30.00%),检查时体位不合理4例(40.00%)。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法医鉴定工作的持续性发展,促使活体损伤鉴定的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其对于被坚定者的活体损伤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新需要提供准确的结果以便于对行为人做出相应的法律判决。法医可以通过对鉴定人表面创口、软组织以及骨组织等损伤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对损伤状况的综合分析,判断损伤严重程度,基于损伤的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受损报告,从而提供法律判断的基本依据。虽然活体损伤诊断应用影像学检查具备较高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但是因为法医的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技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扫描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法医鉴定结果在具体检查期间可能会出现误差,这也间接增加了法医鉴定的难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例的疾病表现和影像学图像检查结果显示,法医鉴定错误10例,发生率5.00%,发生原因中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合理3例(30.00%),阅片经验不足3例(30.00%),检查时体位不合理4例(40.00%)。通过本次研究认为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检查方式不合理、阅片经验的不足以及体位不恰当,鉴定结果影响因素的现象与应对策略如下:1、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合理。判断损伤程度时一般需要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客观的定性评价依据,但是在医学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对于不同疾病带有不同敏感性与特异性,例如在法医鉴定期间部分法医认为CT检查技术扫描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密度与空间分辨率方面的优势,获取图像不仅无结构重叠同时清晰度较好,所以对于CT检查结果有着较高依赖性,间接忽略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普遍而言,普通X线检查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单纯裂纹骨折的漏诊可能性相对较高,MR诊断亚急性蛛网膜下腔主穴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但是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异性而言CT检查技术有一定优势。对此,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应当对症选择、综合应用,做到相互补充与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从而为法医损伤鉴定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法医工作者应当及时结合影像学相关医护人员,明确鉴定部位并选取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合理应用并结合不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规避误差或错误问题的发生;2、阅片经验不足。法医学鉴定工作者无法全天和患者接触,所以临床姜堰不丰富,缺乏相关诊断知识,影像学阅片的知识和经验也存在不足,例如区别骨折不愈合、远驰愈合,撕脱骨质与骨骺未闭的鉴定存在错误理解,导致损伤程度判断结果不准确。对于这一现象,法医工作者应当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性提升医学影像诊断鉴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各种类型阅片工作,熟悉掌握阅片要点与技巧,丰富自身阅片经验,在具体工作中针对比较重要或疑难复杂案例,可以邀请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学和怎段技术专家实现对损伤情况的分析与鉴别,保持高度客观与准确,为法医鉴定提供可靠支持;3、体位不合理。目前对于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技术而言获取的图像特征带有不同表现,哪怕是同一个损伤部位,应用不同体位时同一种检查技术方式获取的图像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患者出示的影像学资料,此时诊断医师需要基于基本思路、检查诊治环境以及患者个人意愿对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针对特殊部位的损伤,可能常规检查与扫描方式无法满足伤情实际的清晰展现,例如CT检查时不同扫描方式检查不同器官、区域时必须准确的选择满足临床指定的扫描方式,以便于更加全面、充分且准确的展现病灶。对于这一常见问题,鉴定工作中应当针对影像学相关资料,基于法医鉴定人员及时做好扫描方式与体位优劣势的分析,必要情况下可以邀请专业检查医师共同参与检查与阅片,采用合适扫描和检查体位,深入探讨,从而保持更加准确且全面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保障鉴定结果的高准确水平。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期间对鉴定结果存在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对于法医鉴定工作而言应当针对性提高自身的阅片经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主诉情况选择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方式以及检查时的体位,应用针对性影像学检查方式规避检查错误结果影响法医鉴定结论,从而提高鉴定结果准确性,保障法医活体损伤鉴定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争月. 法医伤残鉴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2021,(25):109-110.

[2]郭俊. 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 法制博览,2021,(21):110-111.

[3]高宏宇,艾梅. 骨骺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3):1677-1678.

[4]张伟.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22-223.

[5]兰江维,林谋美,林秋雨,徐梦颖,韩珂. 法医临床学影像诊断平台建设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19,(07):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