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财经学院 金融与保险学院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现状后,提出了我国向海经济仍存在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和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然后提出了提升向海经济科技水平、加快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和制定向海人才激励政策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向海经济;发展现状;海洋产业同构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将向海经济作为本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的重要战略支撑,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各国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向海经济更高水平发展,向海经济对沿海国家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我国拥有多达38.8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海洋资源也将成为推动我国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也进一步指明了未来我国向海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变革方向,即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向着质量效益型、循环利用型、创新引领型以及统筹兼顾型转变。由此可见,发展向海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国向海经济发展概况
1.我国向海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向海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虽有所回落,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超过7%。在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但2019年前向海经济的增长率仍在6%以上,且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保持在9%以上,由此可见,向海经济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向海经济总产值为80010亿元,相较于前一年下降了5.3%,占GDP比仍高达7.88%,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未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向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成为未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表1 2007-2020全国向海经济产值情况
年份 |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 占GDP比重 | 增长率 |
2007 | 24929 | 10.00% | 15.10% |
2008 | 29662 | 9.70% | 11.00% |
2009 | 31964 | 9.60% | 8.60% |
2010 | 38439 | 9.70% | 12.80% |
2011 | 45570 | 9.70% | 10.40% |
2012 | 50087 | 9.60% | 7.90% |
2013 | 54313 | 9.50% | 7.60% |
2014 | 59936 | 9.40% | 7.70% |
2015 | 64669 | 9.60% | 7.00% |
2016 | 70507 | 9.50% | 6.80% |
2017 | 77611 | 9.40% | 6.90% |
2018 | 83415 | 9.30% | 6.70% |
2019 | 89415 | 9.00% | 6.20% |
2020 | 80010 | 7.88% | -5.30% |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海洋三次产业产值结构
就向海经济产业结构而言,近年来,海洋三次产业和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基本保持同步,海洋三次产业的规模呈现大幅攀升的态势,整体而言,海洋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如图1所示,为2011—2020年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的GDP变动情况,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拉动向海经济发展上的贡献度要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虽然2020年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均有所下降,但整体而言,仍远高于第一产业的规模。但由于我国发展向海科技的时间较短,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传统产业在海洋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仍然偏高,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向海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图1 2011-2020年全国海洋产业三次产业GDP(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从表2中的数据来看,除2020年外,我国海洋三次产业近年来都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其海洋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期间逐渐趋于合理,海洋第三产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产业。但由于我国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海洋第二和第三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占比仍较低。
表2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构成
年份 | 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 全国海洋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1 | 646 | 4152 | 4720 | - | - | - | 6.80% | 43.60% | 49.60% |
2002 | 730 | 4866 | 5674 | 12.95% | 17.20% | 20.22% | 6.50% | 43.20% | 50.30% |
2003 | 766 | 5368 | 5819 | 4.96% | 10.30% | 2.54% | 6.40% | 44.90% | 48.70% |
2004 | 851 | 6663 | 7148 | 11.07% | 24.13% | 22.85% | 5.80% | 45.40% | 48.80% |
2005 | 1009 | 8047 | 8600 | 18.55% | 20.77% | 20.31% | 5.70% | 45.60% | 48.70% |
2006 | 1229 | 10218 | 10146 | 21.80% | 26.98% | 17.98% | 5.70% | 47.30% | 47.00% |
2007 | 1395 | 12011 | 12212 | 13.56% | 17.55% | 20.37% | 5.40% | 46.90% | 47.70% |
2008 | 1694 | 13735 | 14288 | 21.42% | 14.36% | 17.00% | 5.70% | 46.20% | 48.10% |
2009 | 1858 | 14980 | 15440 | 9.64% | 9.06% | 8.06% | 5.80% | 46.40% | 47.80% |
2010 | 2008 | 18935 | 18630 | 8.09% | 26.40% | 20.66% | 5.10% | 47.80% | 47.10% |
2011 | 2327 | 21835 | 21408 | 15.89% | 15.32% | 14.91% | 5.10% | 47.90% | 47.00% |
2012 | 2683 | 22982 | 24422 | 15.30% | 5.25% | 14.08% | 5.40% | 45.90% | 48.80% |
2013 | 2918 | 24908 | 26487 | 8.76% | 8.38% | 8.46% | 5.40% | 45.90% | 48.80% |
2014 | 3226 | 27049 | 29661 | 10.56% | 8.60% | 11.98% | 5.40% | 45.10% | 49.50% |
2015 | 3292 | 27492 | 33885 | 2.05% | 1.64% | 14.24% | 5.10% | 42.50% | 52.40% |
2016 | 3566 | 28488 | 38435 | 8.32% | 3.62% | 13.48% | 5.10% | 40.40% | 54.50% |
2017 | 3570 | 30113 | 43928 | 0.12% | 5.70% | 14.24% | 4.0%6 | 38.80% | 56.60% |
2018 | 3670 | 30864 | 48881 | 2.81% | 2.49% | 11.28% | 4.40% | 37.00% | 58.60% |
2019 | 3729 | 31987 | 53700 | 1.60% | 3.64% | 9.86% | 4.20% | 35.80% | 60.00% |
2020 | 3896 | 26741 | 49373 | 4.48% | -16.40% | -8.06% | 4.90% | 33.40% | 61.70% |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3.海洋产业部门结构
我国海洋产业各部门在近几年都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滨海旅游业2020年在海洋产业GDP中的占比高达47.0%,其次分别是占比19.3%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和占比15.9.2%的海洋渔业。
图2 2020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GDP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产值达到13924亿元,占比高达47.0%,而紧随其后占比较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2020年产值达到5711亿元,排名第三的海洋渔业2020年产值也达到4712亿元,这三大海洋产业GDP在向海经济增加值中的占比总和高达82.2%。从上述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中仍然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拥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兴海洋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从海洋产业的增长速度来看,如图3-3所示,202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三大海洋产业分别是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其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8.0%。
图3 2020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GDP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二、我国向海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
近年来,我国不同海洋经济区多存在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虽然这些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社会背景都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其海洋产业结构却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往往能够通过该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充分展现出来,科学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将更有利于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的存在,尽管有利于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模仿学习经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但这种同构化现象也会导致各地区出现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各区域在发展海洋产业时出现区域间恶性竞争问题,这不利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全国的层面来看,不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也难以推动向海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构建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做好海洋经济区分工合作的顶层设计,便于实现我国不同区域间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沿海省区的海洋产业结构相似度大多在0.7以上,甚至有不少省份的海洋产业结构相似度在0.8以上,例如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而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也会加剧区域间海洋产业发展的激烈竞争,难以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容易会造成区域海洋资源的浪费。
2.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尽管我国海洋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传统海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的海洋船舶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渔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中的占比仍然偏高,超过50%以上。而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少,由于这些新兴海洋产业本身科技含量较大,而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未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而传统海洋产业多为初级加工产品,这些产业知识和技术含量偏低,意味着这些产业附加值往往较低。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向海经济中,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占比。通过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现代新兴海洋产业仍然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都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我国仍要致力于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洋产业。
3.区域创新能力不足
向海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海洋产业中,而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的短板,也是我国向海经济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沿海各省市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广西和海南等省区本身经济水平和创新能力就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而早期我国政府向这两个省区投入的科研资金和人力资源也相对偏少,这也使得广西的向海经济发展技术含量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排名靠后。
四、我国向海经济发展对策
1.提升向海经济科技水平
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挖掘深海资源,例如在勘探海洋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时,应不断提升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的高新技术,从而推动海洋油气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强深海矿产开采,提升开发和利用深海矿产资源的技术,有助于推动矿产精深加工产业的整体发展。依托滨海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我国沿海的各大城市打造成为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吸引广大国内外游客前往,依托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向海经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滨海旅游业为北部湾经济区带来更多的国民收入。在我国落后的海洋经济区引入更多的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利用国内外两大航运市场资源,加深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和落后省市本土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2.加快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
依托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大力挖掘我国向海经济的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推动本土海洋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结合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依托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推动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助推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我国海洋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经济监测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智慧海洋”工程等,打造协同共享的海洋信息化体系,确保各海洋经济区可以实现基础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的高效共享。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挖掘深海资源,例如在勘探不同海洋经济区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时,应不断提升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的高新技术,从而推动海洋油气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强深海矿产开采,提升开发和利用深海矿产资源的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矿产精深加工产业的整体发展。
3.制定向海人才激励政策
想要提升向海科研人才在科研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为其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从政府战略层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各地方政府要根据自身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鼓励人才不断开拓与创新的激励政策。二是建立向海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明确该专项基金资金使用及流向的监管机制,从而为沿海省市打造高素质向海经济人才团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也能鼓励更多高层次人才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做出卓越的贡献。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确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海洋科研人才的优秀成果进行考核评估,有助于提升高层次人才或中青年人才在海洋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创造力。四是建立完善的向海人才保障机制,要建立向海人才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除了要在住房、交通以及医疗等方面给予高素质向海人才优惠以外,还可以为在海洋科技研发中拥有卓越贡献的高素质科研人才提供奖励,确保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能够在国家保障政策中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张艺,孟飞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竞争力发展态势研究——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6):67-76.
[2]祁凤梅,高小玲.长三角地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与优化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J].中国渔业经济,2019,37(03):72-78.
[3]邱天天. 北部湾地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实证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9.
[4]林雄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J].海洋信息.2011,(1):16-19
[1] 基金项目:感谢广西教育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竞争力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价》(2020KY16003)、广西财经学院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引进与培育路径研究》(2020B10)的支持。
温雪,(1987-),汉族,四川巴中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崔冉,(1986-)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讲师,博士,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