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辉,杨淋云,陈佳钰,艾峰,黄琛,谭雯雯,李子怡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63)
【摘要】基于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对海绵城市的认知,海绵城市建设意识、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及建议三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海绵城市认知及参与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就提高群众海绵城市意识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海绵城市意识形成;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教育,培养相关人才;完善城市海绵城市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城市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海绵城市;大学生;海绵城市教育;海绵城市建设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小,如果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1]。
南昌市2016-2020年完成了第一期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并提出了2021-2035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群体,大学生的海绵城市建设意识和参与意愿对与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所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南昌市大学生的海绵城市建设意识、参与意愿和满意度调查,能了解大学生对海绵城市认识现状,积极开展针对性海绵城市知识教育、激励优秀人才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建设。
一、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编写大学生海绵城市认知及参与满意度调查的问卷调查表,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为辅的研究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江西省南昌市在校大学生,各院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例如材料、环境化学、给排水、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问卷从三个梯度来进行相关调查,第一是海绵城市认知的调查,调查大学生在海绵城市方面的知识程度 ;第二是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大学生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满意度 ;第三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参与的建议,集思广益,收集大学生群体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积极可取的好建议。
问卷总共 19 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 14 道,多项选择题 4 道,自主题 1 道。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323份,回收304 份,回收率 94.1%,其中有效问卷 297 份,有效回收率91.9%。为保证问卷内容及其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护个人隐私和减少学生们的顾虑,本次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问卷的数据经整理统计过后,将有效数据归纳整理全部录入后利用数据处理软件 SPSS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海绵城市认知调查
本次调查中设问有大学生的专业,其中与城市环境和给排水相关的专业的有113人,约占比37.04%,与城市环境和给排水无光的专业的有184人,约占比61.95%。
其中约一半的大学生了解海绵城市,仍有一半的大学生不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南昌市当前大学生对海绵城市的认知不够,海绵城市的宣传不够到位,关于高校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和教育有待提高。
2、大学生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
这次调查中31%左右的大学生表示对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较为满意;但是62%左右的同学对南昌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表示不太满意,当前南昌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发展改进。
3、大学生海绵城市建设参与意愿调查
这次调查中约74%的同学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89%左右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开张海绵城市教育课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有其必要性并且愿意为建设海绵城市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三、结论和建议
当前大学生对于海绵城市的认知较为模糊,海绵城市知识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南昌市海绵城市第一期规划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不够明显,因工程建设缓慢、项目运作不够科学合理等原因导致海绵城市建设速度较为缓慢,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切实从居民的需要出发缓解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度,提高群众满意度,各高校有必要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海绵城市建设培养相关人才,促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远景规划的顺利完成。
1、加强海绵城市知识教育
大学生们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美丽环保中国贡献一份力量;各院校可以适当开设海绵城市知识普及教育选修课级在环境化学学院相关专业开设具备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专业课程,培养一定的海绵城市建设人才,为国家规划建设海绵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要积极在社会层面展开知识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抖音微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开展知识教育,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时有效公开,促进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
2、增大海绵城市宣传力度
学生个人作为知识分子,积极向亲戚朋友宣传海绵城市知识;学校校内通过铺设海报、开设讲座、建立公开网课等方式促进海绵城市的宣传;政府积极通过公交车车身广告、社区公告栏、街道壁画、宣传画等方式加强对海绵城市的宣传。
3、落实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合理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短中长期规划,积极吸引人才开发切实有效益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透水路面和下沉绿地等方式缓解城市内涝[3],积极铺设城市高效雨水回收净化处理转置,对不同的水质的水资源分类使用,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踏实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确保各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四、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1]。从2015年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至今我国海绵城市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远景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宣传相关海绵城市建设知识,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采用科学方法减少城市内涝,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品质,缓解部分城市淡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斐,谭献强,胡青芳,黄丽娟.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要点分析与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赵世勇,杨军,唐娅.大学生“节水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7(06):28+25.
[3]周彦龙,邱学峰.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01):239-243.
[4]谢丹.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方法探讨[J].居业,2021(12):16-17.姓名:江家辉(1999-04),男,汉,江西省赣州市人,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丰和南大道696号南昌航空大学,电话:1529776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