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2.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描写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语的语音面貌为切入点,结合标准壮语、壮语方言乃至侗台语的相关特征进行对比,探析刚边壮语演变的特点,旨在补充壮语边缘地区的方言土语材料。
关键词:刚边壮语;语言接触;声韵调;擦音化
位于黔桂两省(自治区)交界处的从江县,是壮族在贵州的唯一聚居区。刚边壮族乡地处从江县西部月亮山区,位于三百河沿岸,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其中,刚边村是刚边乡的行政村之一,是原刚边乡政府驻地,辖刚边、古矮、宰弄、宰牙四个壮寨及两个苗寨。刚边壮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加之地理区位、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以及当地村民极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该地民众的壮语口音较为传统,壮族传统文化也保存得较为完整,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
从江壮族自广西各地迁徙而来,其语言在系属上属于壮语北部方言桂北土语,具有桂北土语的基本特征。[1]同时,其距离壮族中心区较远,周边又集中分布着苗族、侗族等民族,在长期的共生、交流中,语言深受当地苗族和侗族语言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从江壮族语言在语音上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成为壮语方言中一个独特的个案。
2022年1月,笔者因实施“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的需要,对刚边壮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此次调查,我们选取刚边寨为目标村寨,以声韵调为主要调查内容,共调查得到词汇3000个左右,语法例句260多句。
刚边壮语属于壮语北部方言桂北土语,地处北部方言的边沿。由于其处以苗族、侗族等民族为主的贵州,离壮族中心区较远,所以一直没有引起学界关注。反观《壮语方言土语音系》(1994)[2]、《壮语方言研究》(1999)[3]、《壮语北部方言r音类研究》(2013)[4]等重壮语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可以发现,这些著作均未将贵州壮语列入调查点,其语音面貌至今仍然鲜为人知。有鉴于此,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次以描写从江刚边壮语的语音面貌为基础,结合壮语方言乃至侗台语相关特征分布对比,探析刚边壮语变异特征发展演变的途径,旨在填补壮语边缘地带的语言材料,以加深壮族内部各方言土语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一点壮语方言比较研究的资料,供学术同行参考。
一、刚边壮语声韵调概述
(一)声母
表1 贵州省刚边壮族乡刚边村壮语声母表
塞 | j | w | 塞擦 | j | w | 鼻 | j | w | 边 | j | w | 擦 | j | w | 无擦通音 及半元音 | |
双唇 | p | pj | pw | m | mj | mw | w | |||||||||
齿唇 | v | |||||||||||||||
舌尖前 | t | tj | tw | ʦ | ʦj | ʦw | n | nj | nw | l | lj | lw | s | sw | ||
舌尖后 | ʐ | ʐj | ||||||||||||||
舌面前 | ʨ | ʨw | ȵ | ȵj | ɕ | ɕj | ||||||||||
舌面中 | j | jw | ||||||||||||||
舌面后 | k | kw | ŋ | ŋw | ɣ | ɣw | ||||||||||
喉 | ʔ | ʔw | h | hw |
说明:1.送气声母pʰ、kʰ、tʰ一般出现在个别汉语借词里,因此没有列入声母表中。
2.唇化声母中的通音v和w不区分,即v等同于w,在这里都记为通音w。
3.前喉塞声母ʔ一般多出现在韵母ɯ、i之前。
(二)韵母
表2 贵州省刚边壮族乡刚边村壮语韵母表
a | o | e | ɯ | i | u | ə | |||||
无韵尾 | a | o | e | ɯ | i | u | ə | ||||
i尾 | aːi | ai | oːi | ei | ɯi | ui | |||||
u尾 | aːu | au | ou | eu | iu | əu | |||||
ɯ尾 | aɯ | oɯ | |||||||||
ə尾 | iə | uə | |||||||||
m尾 | aːm | am | o:m | om | em | ɯm | iəm | im | um | əm | |
n尾 | aːn | an | oːn | en | ɯn | in | un | ən | |||
ŋ尾 | aːŋ | aŋ | oːŋ | oŋ | eŋ | ɯŋ | iəŋ | iŋ | u:ŋ | əŋ | |
p尾 | aːp | ap | oːp | op | ep | ɯp | iəp | ip | up | ||
t尾 | aːt | at | o:t | ot | et | ɯt | iət | it | uːt | ut | |
ʔ尾 | aʔ | oʔ | eʔ | ɯʔ | iʔ | uʔ | əʔ |
说明:1.ɯ和ə作为主要元音和韵尾时形成对立,且作为韵尾时存在由ɯ尾弱化为ə尾的趋势,实际音值有所弱化。
2.后滑音ə分别作为韵腹复合元音和韵尾的组成部分出现在主元音i、u之后。且在发音上区别于长音。
(三)声调
表3 贵州省刚边壮族乡岗边村壮语声调例字表
调类 | 调值 | 例字 | ||
第1调 | 35 | 狗ma | 旱季ʐen¹ | |
第2调 | 23 | 铁va² | 黄hen² | |
第3调 | 55 | 裤子wa³ | 锅铲ʦen³ | |
第4调 | 21 | 马ma⁴ | 刺(植物上的) ʦen⁴ | |
第5调 | 33 | 脸na⁵ | 猩(老变婆)ja⁶ pjen⁵ | |
第6调 | 51 | 图画wa⁶ | 刺猬ʦen⁶ | |
第7调 | 短 | 23 | 跳蚤mat⁷ | 瘦(肉瘦)ʦet⁷ |
长 | 23 | 罚(罚款)va:t⁷ | 八pe:t⁷ | |
第8调 | 短 | 21 | 嗑(嗑瓜子)ʨat⁷ | 鱼笼(有倒刺的)ʐet⁸ |
长 | 21/51 | 招(招手)wa:t⁸ | 刀me:t⁸ |
说明:1.以上表格以及后文所列举例字中的国际音标的记音方法是参考标准壮语,见《壮语方言土语音系》(1994)[5]。
2.声调例字列举原则按最小音位原则举词例,即在声韵相同的情况下只考察声调的差别。
二、刚边壮语语音特点分析
(一)声母
和标准壮语比较起来,刚边村声母的音类和音值有其特殊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音类
刚边壮语声母有42个(含零声母ʔ),其中唇音声母8个,舌音声母30个,喉音声母4个。其中腭化声母有pj、tj、ʦj、mj、nj、ȵj、lj、ʐj、ɕj等9个,唇化声母有pw、tw、kw、ʔw、ʦw、ʨw、mw、nw、ŋw、lw、sw、jw、ɣw、hw等14个。和武鸣标准壮语比起来,腭化和唇化声母明显增多,浊音声母较少。
2.音值
(1)r音类[2]
现代壮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声母,文字符号是r,壮语标准语读音为舌根浊擦音ɤ。本文研究的r音类,是以具有共同历史来源这一重要特征进行划分而得出的音类,它并不是一个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划分而来的严格意义上的语音学音类,是按照“家属相似性”而聚拢的类。
在现代壮语语音系统中,声母r是特殊的辅音。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在共时壮语中,对应关系最为复杂。根据李方桂先生构拟的原始台语北支涉及到r音类古音构拟的有14个。袁家骅《壮语/r/的方音对应》[6]这本书对r音类的划分标准,构拟了原始台语的11个对应公式。他的研究意图是在通过寻找同源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形式构拟原始语,后来的学者则有的通过这类声母的对应关系来研究不同语言间的同源关系,或研究r音类在同源语言中的后续演变等。按照朱玉柱(2013)[4]的构拟方法,在同源方言中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r音类在刚边壮话中的现时对应主要有j、ɣ、h,而在同乡的高麻村则多出一个l声母。具体例子如下表:
表4 刚边壮语r音类共时对应形式例子
方言点 例词 | 刚边 | 高麻 | 柳江 | 兴宾 | 忻城 | 融安 | 三江 | 河池 | 来宾 | 武鸣 |
1.蚊帐 | jɯp² | jɯp² | hi:p⁷ | ji:p⁷ | ði:p⁷ | jə:p⁷ | je:p⁷ | jiəp⁷ | ɤi:p⁷/ɤɯ:p⁹ | fa:n¹ |
2.菌子 | jat⁷ | jat⁷pɯt⁷ | hjot⁷to:k⁷ | jwat⁷to:k⁷ | ðat⁷ | jat⁷ | jat⁷ | jat⁷ | ɤot⁷ | ɤat³ |
3.石头 | hin² | hin¹ | hin¹ | jin¹ | ðin¹ | hin¹ | hin¹ | jin¹ | ɤin¹ | ɤin¹ |
4.老鹰 | ɣo:m⁶ | jou¹ | hjo:m⁶ | ja:m⁶ | —— | ɵu:m⁶ | lo:m⁶ | ruəm⁶ | ɤo:m⁶ | jeəu⁶ |
5.水 | ɣam⁴ | lam⁴ | hjam⁴ | jam⁴ | ðam⁴ | ɵam⁴ | lam² | ram⁴ | ɤam⁴ | ɤam⁴ |
其中,音位均为宽式标音。我们将r音的对应形式进行归类,认为擦音对应形式是r音类共时对应的主体,即擦音化是壮语r音类的基本特征。由于篇幅原因,笔者未能深入展开研究,旨在提供材料以供其他学者研究。
(2)擦音声母ʐ
刚边壮语还有一个特殊的擦音声母ʐ。关于其来源有两种猜测:其一,是原始台语声母ʔd浊音清化过程中的擦音化现象。其二,来源于r音类的周边性演变。这一点在刚边村表现为ʐ,在高麻村则表现为l。
刚边壮语中是没有ʔd声母的,ʔd声母全部清化为擦音。[7]95-98声母ʔd在壮语北部方言的桂北土语区一般演变为r、j、1、ɵ、h、w。和邕南土语比较起来,桂北土语的表现形式则复杂些,既有鼻音特征,也有边音、擦音特征。但南北方言的演变进程并不同步,差异性较大。且演变特征分布地域也无交集,这说明演变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3]
纵观侗台语,多数语言的ʔd声母都保留其浊音性质,如布依语、莫话、水语、毛南语等。侗语、仫佬语的ʔd声母大都弱化为鼻音m和边音1,仫佬语少部分地区还保留部分先喉塞音。语音的演变具有渐变性,刚边壮语中的声母ʐ具有擦音化特征,从这一角度来看,正处于壮语声母ʔd演变链的末端。目前这一语音演变链条在良田村板田寨也有发现,但是在刚边乡别的村寨,如高麻村则没有发现。
刚边壮语中读为擦音声母ʐ有以下词语如:月亮ʐen¹,地(旱地)ʐi⁶,平地ʐi⁶ ʐen²,旱季ʐen¹ ʐeŋ⁴,月(月份)ʐen¹,爪ʐep⁷,苋菜 pjaɯ¹ ʐiŋ⁶,苦瓜 lɯʔ⁸ ʐi³,ʐiŋ⁶ 红,耳垂 ʐeŋ⁶ lɯʔ²,鱼笼(有倒刺的) ʐet⁸,开水ɣam⁴ ʐiət⁷,颜色ʐep⁸,和平ʐiŋ²,优点ʐi¹,晴(雨霁)ʐeŋ⁴,沸ʐiət⁷,有ʐai³,舍得ɕa³ ʐai¹,听见ʐei³ ŋi¹,讨(讨饭)ʐja:i³,涮(涮衣服)ʐiə:ŋ⁴ pu⁶。经调查,刚边村壮语中读为擦音声母ʐ的词语在高麻村一律读为边音声母l。从r音类演变的周边性特点来看,也处于演变链条的末端。[4]这种差异性是属于刚边壮语语音发展的特点之一,值得结合语音的区域演变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3)区分塞擦音声母ʦ和ʨ
标准壮文中不区分塞擦音ʦ和ʨ,但是在刚边壮语中的塞擦音声母是存在最小对立的。且在调查过程中,本族人能够明显区分两个塞擦音是不同音的。我们按照最小音位原则举词例,如下表:
例字 | |||||
ʦ | 杯(一杯水)ʦo:ŋ¹ | 车子ʦe³ | 借(借钱)ʦa³ | 头(起端)ʨou⁴ | 瘦(肉瘦)ʦet⁸ |
ʨ | 弹(弹棉花)tɕo:ŋ¹ | 老(菜老)tɕe³ | 臊(尿臊)hou¹tɕa³ | 九tɕou³ | 痛(肚子痛)ʨet⁷ |
如上表,我们按照最小音位原则,运用辨别最小音义单位的对立对的方法来区分塞擦音,从而归纳出两个不同的辨义声母ʦ和ʨ。其中,“杯”和“弹”,“车子”和“老”,“借”和“臊”这三组完全对立。而“头(起端)”和“九”,“瘦”和“痛”这两组基本对立,声调有些许差异。同时,通过对从江县的文献考察,我们发现覃华儒《贵州从江壮语语音系统》(1984)[1]和胡烽《从江壮语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2020)
[8]对从江壮语的调查中都有区分塞擦音声母ʦ和ʨ。
(4)区分唇音声母v和w
经过大量词汇整理和对发音人的辨义分析,我们确定刚边村单辅音声母v和w是明显对立的。下表为w和v最小音位对立表:
声母 | 例字 | |||||
v | 烟(炊烟)wan² | 蝴蝶ve⁵ wa⁵ | 禾叉va³、脚印va³ tin¹ | 寨子va:n³、贩va:n³ | 分(分工)van¹、种子wan¹ | 块(一块田) vou² |
w | 山羊van² | 肩膀ha:n⁵ va⁵ | 裤子wa³、鱼叉wa³ | 碗wa:n³ | 路wan¹ | 福气wou² |
通过对声母w和声母v的词汇整理,我们发现,声母w和声母v的共性是都广泛和开口呼a、o相拼,如a、an、a:n、ou。不同的是,声母v多和开口较小的韵母相拼,如e、ɯ、i。其中,齐齿呼i只和声母v相拼,如:火vi²、胆vi¹、席子vin³、飞vin¹。且合口呼u多和声母w相拼,如:硫磺wu:ŋ²、稻草wu:ŋ²、小米(狗尾黍) hou⁴ wu:ŋ³、里面 wu:ŋ⁶ ɣmʔ¹、擦(擦字)wu:t⁸、翻(翻粑粑) wu:n³、万岁 wa:n⁶ sui³,少和声母v相拼。
同时,我们对比年轻发音人和年老发音人发现,年轻人趋向发w音,老年人则发v更多。且当前w声母在刚边壮语中呈现出逐步消失的趋势,在许多词汇中的w声母发音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擦音声母v有w化的趋势。结合对当地社会发展和民众社会经历的调查了解,我们初步推测,这应该是受普通话推行的影响,擦音逐渐减弱。但是,w尚且不可以省略,如:翅膀wɯt⁸,棕皮wɯʔ¹ svi¹。
(二)韵母
和标准壮语比较起来,刚边村韵母的音类和音值有其特殊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音类
刚边壮语韵母有77个,其中单元音韵母7个,复合元音韵母16个,鼻音尾韵母28个,塞音尾韵母26个。和武鸣标准壮语比起来,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对长短音韵母的保留不同,刚边壮语中的长音明显少于短音,主要体现在韵母ɯ、u、i上面,韵母o、e的长音也稍少于标准壮语,只有韵母a最为完整。
至于声调,刚边壮语有六个舒声调(1-6调),两个促声调(7-8调),共八个调类。六个舒声调各有一个调值,促声7调、8调调值分别与舒声2调、4调调位相同。且第八调不太稳定,出现多个调并存的现象,但总体属于降调。
2.音值
(1)主要元音央化、弱化
通过大量词汇调查,我们发现大量的ə作为主要元音出现,初步探究其大多来源于主要元音ɯ的弱化。如:垫(垫平桌腿)ʦə⁶,压(用石头压住)tiəm²,编(编辫子)tə³,漆(用漆漆桌子)jəm⁸,蘸(蘸辣椒)jvəp⁷,拐杖təŋ⁴,胡子məm⁶,踮(踮着脚)jvəŋ³。
同时,a的变化多样,也出现央化趋势,有些词汇出现ɐ音。这也符合语音发展的规律,元音出现央化和弱化的趋势。
(2)长短音对立趋于消失
刚边壮语韵母出现不区分长短音的趋势,韵母e、ɯ、ə已经完全不区分长短音,韵母u也几乎不分长短,仅有u:ŋ和uːt尚且还区分长短,其余均读短音。其中,u:ŋ的短音消失。而仅有uːt的对立对ut与其平分秋色,在数据统计上几乎各占一半。因此,当前仅有韵母a、o、i还明显区分长短。其中,韵母a保留最为完整,其余o、i也都存在长短对立消失的趋势。和标准壮语相比较,这种长短音对立趋于消失的现象较为独特,可能是和周边少数民族语言接触导致的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究。
(3)保留后滑音
刚边壮语i的长音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后接后滑音ə [9]59,如iə、iəm、iəŋ、iəp、iət、uə。其中,i、u为主元音,ə为后滑音,后滑复合元音整体看作韵腹。这里的iə发音区别于长音i:,即后滑音ə具有音位价值,在作音位描写时不可缺省。比如刚边壮语中ʦiən³,刚边人不能够把它理解为“碟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后滑复合元音中,iəm、iəŋ、iəp、iət中的后滑音主要起过渡作用,因此也叫过渡音。而iə、uə中的后滑音兼具韵尾地位。且通过词汇统计,这里的ə作为后滑音出现在主要元音u后面作韵尾的频率较高,如:包(包糖)suə²,建筑(建筑房子)kuə⁸,做(木匠做桌椅)kuə⁴,苦马菜pjaɯ¹ mu:ə²,节俭kuə⁴ mat⁸,相好(要好)kuə⁴ ʐi¹,大牙hiu³ ɣuə¹,商人hu:n² kuə⁶ sɯ⁵ ʔi³,骗子kuə⁸ pja:ŋ²,农民hu:n² kuə⁸ ho:ŋ¹,厨房 wa:n⁵ kuə⁴ kɯn¹,头巾sai⁶ suə² ʨou³,工作kuə⁴ ho:ŋ¹,反悔kuə⁴ ta:u⁴,假装siŋ⁶ kuə⁴,呕吐jɯʔ⁷ ɣuə⁴,玩耍kuə⁴ let⁸,作主kuə¹ su³。除此之外还存在出现频次较少的iə,如:破晓(天朦亮)ɣa:n² ʔiə¹ ɣo:ŋ⁶,将ʔiə¹。
(4)韵尾ɯ和ə的演变趋势
目前ɯ作为韵尾主要出现在aɯ、oɯ中,ə作为韵尾主要出现在iə、uə中。我们将作为韵尾的ɯ和ə进行对立发音分析,由此做出区分。如:公牛(一般的)ʦɯʔ⁷ taɯ²,滚泥(水牛滚泥)koɯ² tam²,水獭naɯ⁴,喜鹊ɣou⁴ a³ ɕaɯ²,漆树vei⁴ ɣaɯ⁴,根ɣaɯ⁴,果子(树上结的)lɯʔ⁴ maɯ¹,枇杷maɯ¹ paɯ²等。通过对比,我们能够明显区分韵尾ɯ和ə,且通过统计,韵尾ə和ɯ出现的频次差不多。由此也可以猜测,在刚边壮语中可能存在普遍的韵尾ɯ到后滑音ə的弱化,这也可以解释后滑音的演变来源。
潘悟云较早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记录后滑音的必要性,并且说明了滑音跟介音和元音韵尾是有区别的,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汉语音节描写方法,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音节描写很有启发意义。[10]39-43
(5)塞尾k脱落为喉塞尾ʔ
刚边壮语韵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塞音韵-k尾的消失,只是-k尾在不同的元音韵中消失的进程不一。即大部分元音韵的-尾变异为喉塞音,个别元音韵的-k尾已消失殆尽。其中,元音o、e、i、u、u韵的-k尾不分阴阳调类和长短音性质,一律读为喉塞音。元音a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喉塞尾,另一种是ɯ尾。具体情况如下表:
aʔ | 螳螂tɯʔ¹ maʔ⁴ | 瓢虫neŋ² pjaʔ⁷ | 鸟嘴 paʔ⁷ ɣou⁴ | 杉树 vei⁴ waʔ⁷ | 额头na⁵ pjaʔ¹ |
aɯ | 坛子ɣaɯ² | 菜(饭菜) pjaɯ² | 弓弦 ʦaɯ⁴ na³ | 子弹 lɯʔ⁴ maɯ⁴ | 垮(田坎垮了)laɯ¹ |
oʔ | 脱(锄头把脱了)oʔ¹ | 尘土na:m⁶ woʔ² | 以上koʔ⁴ hen⁶ | 以下koʔ⁴ ɣvai⁶ | |
uʔ | 篾条 tuʔ⁷ | ||||
eʔ | 破(罐子破了)teʔ⁷ | 裂开(墙)lan³ teʔ⁷ | 叫(母鸡下蛋)kuə⁴ teʔ¹ | ||
iʔ | 出汗lo⁶ ʦiʔ⁷ | ||||
ɯʔ | 喂(用食具喂小孩)kɯʔ¹ | 捂(捂着嘴)sɯʔ⁷ | 舀(舀水)tɯʔ⁷ | 塞(塞住洞口)sɯʔ¹ | 开荒hei¹ vɯʔ⁷ |
əʔ | 打嗝(连续不断)səʔ⁴ ʔə² | 噎(食物塞嗓子)səʔ¹ ko:ŋ⁴ | 雹子ləʔ⁸ paɯ⁴ |
通过对比aɯ和aʔ,如:破(破竹篾)paɯ⁴,锄(锄地)tswʔ¹,劈(劈柴)paʔ⁴,剁(剁肉)ȵaʔ⁴,对(说得对)tɯʔ⁴,弯弯曲曲的kou² kaʔ⁴,我们发现,ɯ弱化就变成喉塞音,且还有许多词的韵尾是介于ɯ和ʔ之间的语音形态。
三、结语
本文在对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语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刚边壮语的语音面貌进行系统完整的描写,同时结合壮语方言乃至侗台语相关特征分布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方言点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反映语言的演变趋势,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一些原因探究的思路,这其中既有语言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也有外部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发音生理、方言借用、音系结构、语言类推、词汇频率、避讳忌用、社会背景等等。同时,本文补充了学界一直记录较少的贵州省内壮语材料,也可以加深壮族内部各方言土语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学界提供一点壮语方言比较研究的材料,供学界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覃华儒.贵州从江壮语语音系统[J].贵州民族研究,1984(03):108-113.
[2]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壮语方言土语音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3张均如.壮语方言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4朱玉柱.壮语北部方言r音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广西区语委研究室编.壮语方言土语音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6袁家骅.壮语/r/的方音对应[J].语言学论丛,1963(5):187-219.
[7]李方桂,丁邦新.比较台语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5-98.
[8]胡烽.从江壮语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J].铜仁学院学报,2020 (01):94-103.
[9]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59.
[10]潘悟云.汉语的音节描写[J].语言科学,2006 (02):39-43.
基金项目: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2021年)(合同编号:0637-218102010786)。
作者简介:何文绚,女,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胡展耀,男,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2] 为了书写的方便和简练,学术界把"r音”简写成"r音类”,本文沿袭传统,继续沿用"r音类”这一概念,并文把r音类拓展到整个侗台语中去进行考察研究。
[3] 有关壮语r音的演变情况详细对照,可参看朱玉柱《壮语北部方言r音类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