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出砂油藏开发后期井网调整部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1

稀油出砂油藏开发后期井网调整部署研究

温秋梅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109)

摘要:杜28块是一个投入开发40余年的稀油区块,但受油藏出砂影响,区块整体采出程度低且动用差异大,主体采出程度达到27%,边部仅9%。本次在精细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块边部储层展布及油水关系进一步认识后,对区块开展整体调整部署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油藏出砂、精细油藏研究、储层展布、整体调整部署

1、概况

杜28块位于曙三区西部,构造形态整体上为一北西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主要开发目的层为杜家台油层,含油层面积2.37km2,地质储量364×104t,可采储量119×104t。

该块1977年投入开发,采用一套层系、300~500m井距不规则面积井网注水开发,2011年开展了以水平井为主的调整挖潜,共实施新井28口,目前总井数达到63口,井距缩小到150~250m。

目前区块共有采油井42口,开井27口,日产油66吨,平均单井2.4吨,含水78.3%,累产油65.6万吨,采油速度0.55%,采出程度18.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54.9%;注水井21口,开井12口,日注水342方,累注水269万方,累注采比1.08。

2、存在问题

2.1、受井网完善程度影响,平面动用差异大

区块整体采出程度为13.5%,受井网完善程度影响,平面动用差异大。

主体井网完善,开发效果好,采出程度高。目前采油速度0.69%,采出程度27.3%。水驱见效明显,水驱控制程度高达8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3%,注水见效以双向及多向见效为主。   

边部井距大、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目前采油速度0.52%,采出程度7.9%。边部常规投产产能低,早期有6口井由于粘度大常规投产基本不出。水驱控制程度仅有4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24%,注水见效以单向见效为主。   

2.2、受原油物性影响,纵向动用差异大

纵向上杜Ⅰ油层组原油粘度高,平均在1000mPa•s以上;杜Ⅱ、杜Ⅲ粘度低,平均在500mPa•s以下。早期注水开发为大段笼统注采,造成纵向上各层水驱动用差异大,主力层杜Ⅱ8-11吸水采液强度较大。主力油层杜Ⅱ8动用程度高达73%以上,其它油层动用程度均在40%以下。

2.3部分井出砂严重,影响生产效果

区块内油井出砂严重,平均万方液量出砂量达到3.9方。油井因出砂影响不能正常生产10口,其中出砂套坏6口井。

3、潜力分析

3.1、油层较为发育

边部油层厚度在10m以上,连通程度在80%以上。

3.2、边部采出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

边部受井网条件影响,水驱基本未见效,仅局部弱水淹,剩余油连片分布。其中北部采出程度仅为5.9%,剩余可采储量29.1×104t;南部采出程度为13.4%,剩余可采储量20.6×104t。

3.3、主体局部仍有剩余油富集

主体注采井网相对完善,水驱效果好,以中强水淹为主,但受井网条件限制,局部仍有井间剩余油富集。

3.4、地层能量保持较好

杜28块原始地层压力13.4MPa,饱和压力12.3MPa。地层能量保持较好,主体目前压力系数0.85,北部压力系数0.85,南部压力系数0.98 。

4、整体调整部署研究

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潜力不同,在区块边部开展井网重构的同时,对主体进行局部井网完善。原则上部署区域油层厚度大于10m、井距180-200m、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大于5×104t。整体部署调整井30口,采用200m井距面积井网,完善注采井网14个(图1)。

图1 杜28块调整井位部署图

5、结论与认识

杜28块在水驱出砂油藏中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针对油藏特点及开发矛盾,开展效果评价,尤其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产能落实清楚,能够有效解决老油田产能接替、持续稳产、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等开发难题,并能够探索完善水驱老油田深部调驱、分层开发等关键技术,为稀油老油田上产起到示范作用,对类似区块后期井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洪义.曙三区剩余油潜力分析与井网加密方案调整[D].东北石油大学.2011

[2] 卜聪.分层多元开发技术在杜28块油藏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32).106

[3] 冯鹏斌.曙三区二次开发综合调整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