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 300387
摘要: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集团主义滥觞于传统的家族主义和村落观念,日本人的保守主义性格使得集团主义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从思想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政治家在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后援会。
关键词:集团主义,政治后援会,日本政治文化
集团主义贯穿于日本的整个社会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总是意识到自己是某个集团的一部分,,自己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1]根深蒂固的集团主义文化观念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政治生态,推动了日本政治家后援会这一独特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极大的影响了战后日本政治生态。
一、集团主义文化的产生:家族与村落
目前学术上比较公认的”集团主义”起源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古代日本灾难频发,生活环境狭小,人们只依靠个体很难生存下去,必须凑成集体,于是有了后面的村落,町等等。从生产和生活的传统来看,日本属于农耕文化圈。其水稻栽培是以”在耕地共有和为保全耕地而需集体协作完成灌溉土木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共同体的集团生活”为前提的,需要共同作业。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协作的村落共同生活中,协作、团结与和睦精神受到推崇。
二、集团主义文化的特点
在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文化中,集团按照”纵向”关系发展,形成了强烈的等级秩序。
(一)传统集团的结构特点
首先,日本社会所形成的集团是一种”纵向集团”。根据日本学者中根千枝的描述:当某人介绍新成员加入纵向集团时,通过该介绍人其他成员提出请求,就可加入。在加入过程中,其他成员即使对新成员完全不了解,由于介绍人提出的请求,新成员加入集团便会得到承认。这与其说是新成员本身的问题,不如说是出于对该介绍人的信任程度。但在”横向集团”中,新成员的加入就必须得到全部成员的承认。在这样的集团里,各个成员的关系不是忠诚于与其直接联系的个人,而是通过忠诚于集团的规则本身而形成集团结构的基础。[2]
相比于横向集团,纵向集团的发展速度更快。加入纵向集团不需要得到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而仅需要通过某一成员的介绍,其他成员基于对这一成员的信任一般不会表示反对。纵向集团的开放性结构,决定了它能够快速吸纳新成员从而迅速实现整个组织的拓展。
(二)传统集团的文化特点
首先,日本集团主义强调集团成员对所属集团高度忠诚在村落社会中形成的集团主义带有强烈的封闭性,以村境为界限的地区封闭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村境观念,决定了对外来人强烈的拒绝,对集团内部的破坏者不留情面的驱逐。另一方面,这种忠诚又表现为对所属集团的一种特殊感情,即归属意识和依赖感。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各聚居的村落内部之间很容易抱成一团,对外面未知或知之不多的世界持有一定的警惕性和恐惧感,对内也严加防范以避免出现有损于集团利益的异端。[3]
其次在加入属于更大集团时,小的集团并不拆散。每个成员既属于大集团,但同时更直接属于他所在的小集团。这种双重、多重从属现象,使大集团主义与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在一个日本人身上同时存在。对自身集团的忠诚使不同集团间的关系经常处于一种竞争和排斥的状态。这种竞争在战后日本政治中,特别是执政党自民党内的派系之争长期恒定下来,成为我们熟悉的”派阀政治”。
三、植根于集团主义文化的政治家后援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以场所为单位组成集团的模式逐渐得到拓展。只要有共同的体验,日本人就可以成立组织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社会领域上,战后日本选举政治的发展,一方面政策的不限制使得同一候选人的选民能够有机会组成新的政治团体;另一方面,五五体制下的自民党党员也在激烈的议员选举过程中也认识到了组建个人的选举集团的重要性,亟需发展后援会组织以应对党内竞争。
客观来看,在政治家与后援会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利益交换关系。一方面,政治家离不开后援会。对政治家来说,后援会是动员选票的有效组织——选举时后援会成员将选票投给政治家,协助其在国会议员或地方议员、地方行政长官选举中当选。凡是有后援会作后盾的政治家,对选举时的得票率往往都有较为准确的掌握。
另一方面,后援会成员也离不开政治家的关照。首先,政治家要尽量满足后援会成员个人的日常要求。血缘和地缘关系塑造了非常亲密和私人化的议员与选民关系。议员要为选民家庭介绍工作,甚至于找对象。各家的婚丧嫁娶更是重要,议员即使不能亲自到访,也要派人上门。从子女升学、求职问题到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处理,政治家都要给予关心。为了加强感情交流,培养团体精神,有时政治家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为后援会成员组织观光旅游、体育比赛或其他集体活动。[4]
四、总结
传统文化对近代以来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集团主义文化的影响,日本式的”民主”首先是一种由集团内部高度的凝聚力和协调一致所构成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时至今日,传统的集团主义文化仍旧是孕育日本政治文明、经济繁荣的土壤,映射在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现代社会,日本确立了选举制度,尽管政党、政策等因素也会对选民的投票造成影响,但以个人情感关系与利益交换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家后援会成为维系政治家与选民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强化了日本选举政治中选民投票行动中的候选人取向。传统的集团主义是政治家后援会在现代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文化根源。
参考文献:
1、近代日本家族制度研究[M]. 旅游教育出版社 , 江新兴, 2008
2、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M],中根千枝著,商务印书馆,1994
3、日本人[M]. 〔美〕埃德温·赖肖尔(E.O.Reischauer)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4、战后日本政治[M].徐万胜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日本人的集团心理[M].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日)入谷敏男著, 1989
6、民主的危机——日本世袭政治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 乔林生著, 2018
7、菊与刀[M]. 商务印书馆 , (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Ruth)著, 1990
8、日本政治文化与选举制度:以政治家后援会为中心的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朱晓琦,2018
[1] 刘利华.析评日本集团意识的内涵及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7):77-81.
[2]中根千枝:《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陈成译,东尔校,商务印书馆,1994,第61页。
[3]刘云.日本集团主义形成原因探析[J].文化学刊,2016(05):222-224.
[4] 朱艳圣.日本自民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0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