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取0.2%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35例)采取0.3%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早,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0.3%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麻醉阻滞效果较0.2%浓度更好,且持续镇痛时间更长。
【关键词】 罗哌卡因;超声;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运动阻滞;感觉阻滞;镇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August 2019 to July 2021. 7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was anesthetized with 0.2%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motor block and sensory bloc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0.3%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0.2% ropivacaine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Key words] ropivacaine; ultrasound; intermuscular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motor block; sensory block; analgesia
上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类型,需采取复位固定手术治疗,以促使患肢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及功能【1】。在上肢复位固定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常用麻醉方式,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能够保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确定穿刺入路,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有助于提升麻醉的成功率。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麻醉中的常用麻醉药物,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罗哌卡因不同浓度的麻醉阻滞及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3岁,平均(46.5±3.3)岁。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7-70岁,平均(47.2±3.7)岁。均为上肢骨折病例,符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将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主要脏器损伤、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疾病、孕产期女性排除在外。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手术方案。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臂自然垂直放于身体两侧。使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PARQ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扫描,根据解剖结构进行锁骨下动脉、臂丛神经探查。将臂丛神经影像置于超声中间,将延长管及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推入探头,保证针尖接近肌间沟臂丛神经根根部时,穿刺针固定好,回抽无血后,将局麻药物缓慢注入【2】。在超声监视下,观察到药液均匀扩散在神经干周围,并在横切面上出现“洋葱圈”样改变,为麻醉阻滞成功。两组麻醉药物均选择罗哌卡因,其中对照组为0.2%浓度,观察组为0.3%浓度。在注射过程中,注意多次回抽,确保无空气、血液及脑脊液进行,并对患者麻醉阻滞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统计运动阻滞时间及感觉阻滞时间;评估镇痛效果,统计镇痛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对比
观察组运动阻滞时间及感觉阻滞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见表1。
表 1 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对比(±s,min)
组别 | 例数 | 运动阻滞时间 | 感觉阻滞时间 |
观察组 | 35 | 3.8±1.7 | 12.3±3.2 |
对照组 | 35 | 6.2±2.1 | 19.4±4.2 |
t | 5.255 | 7.955 | |
P | 0.000 | 0.000 |
2.2 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见表2。
表 2 镇痛效果对比(±s,h)
组别 | 例数 | 镇痛持续时间 |
观察组 | 35 | 6.0±0.8 |
对照组 | 35 | 7.3±1.0 |
t | 6.006 | |
P | 0.000 |
3 讨论
目前,上肢骨折采用良好的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在上肢骨折手术实施过程中,良好的麻醉阻滞方案对手术顺利实施有较好的辅助作用【3】。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方案在上肢骨折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一个不足就是对麻醉医师的经验依赖性较大,因而容易造成麻醉阻滞失败的情况。超声技术的应用,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提供了较好的辅助依据【4】。超声引导下,能够对穿刺针入路进行观察,确保针尖准确的到达臂丛神经干神经根处。还可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有助于动态观察麻醉阻滞效果,提升麻醉阻滞成功。
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罗哌卡因为常用的麻醉药物。这种药物的麻醉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A-C纤维途径,对神经元细胞兴奋作用进行抑制,达到降低Na+通道传导作用,因而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5】。罗哌卡因具有较强的麻醉阻滞作用,能够长时间发挥镇痛作用,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在上肢骨折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早,持续镇痛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这一研究结果,也说明在上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通过0.3%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尽早发挥麻醉阻滞效果,可在术中维持较长的镇痛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实施。通过超声引导下开展麻醉阻滞,能够提升麻醉阻滞成功率。
综上,在上肢骨折的复位固定治疗过程中,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阻滞及镇痛效果。而以0.3%浓度的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物,能够麻醉手术中的麻醉镇痛需求,利于手术实施,也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金建军,喻政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7):153-154,157.
[2]岳巍,张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33(1):106-108.
[3]陈茜,黄平.超声引导下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广西医学,2020,42(9):1085-1087,1109.
[4]金振武.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9,49(4):15-16.
[5]王淑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