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传统广播电台的智媒化改革路径探析— 以广州市从化区广播电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区县级传统广播电台的智媒化改革路径探析— 以广州市从化区广播电台为例

张国琰,余伟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州市从化区融媒体中心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510900

「摘要」随着智慧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电台和各种媒介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在人工智能、AI 和 5G 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其对传统的节目形态产生影响。在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的节目形态应作出怎样的改变?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以广州市从化区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从化电台”)为例,在梳理与回顾从化电台建台36年来发展历程的同时,试图探索区县级传统广播电台的智媒化改革路径。

关键词:智慧媒体;传统广播;从化电台;音频产品

一、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化电台的36载

同饮一溪水,共听从化台。1986年4月开始,从化电台历经奋斗创业办台、探索媒体融合路径、经受改革发展考验等三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传播事业不断发展,舆论影响日益扩大。2022年正值从化电台办台36周年,一直以来从化电台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践行群众路线、拓宽传播渠道”的办台理念,成为珠江三角洲媒体领域中一支后起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顺应时代,初露锋芒的“改革之声”(1986-199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政治环境变得宽松、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便利的社会环境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980年初,全国广播事业规划会议、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和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分别紧扣事业建设、宣传工作与改革发展三个核心议题。「1」为响应号召,1985年8月,从化县第一座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建成。1986年4月1日,立体声调频电台正式播出,一声“从化广播电台”的呼号划破历史长空,标志着从化电台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广播电台的节目类型愈发细化,从新闻到文艺,从经济到社教等各类型栏目层出不穷,有《风云岭下》《农科园地》《法律之窗》《整党讲座》等固定专题栏目。由于受到“珠江模式”的影响,有关中国经济建设内容的比重也有所增加,比如栏目《市场信息》。

伴随着制度和体制改革,从化电台不但在栏目类型上作出多元化

探索。在结构设置上,“新闻、音乐和专稿”的三种僵化模式也被

打破。1993年4至10月,电台组织采制大型专题报道——从化旅游百里行。共采制播出了100多篇专稿,对从化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其中,由梁伟纯采写的通讯《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先后被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转发到《美国侨报》《泰国中华日报》《澳门日报》等报刊「2」。而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上,实况广播等新形式的出现缩短了听众和新闻之间的心理、时间距离。1995 年上半年,在新世纪广场开展的“科技活动月”中,从化电台首次进行现场直播,意义重大。

(二)改变方式,推进现代化的“联动之声”(1997-2007)

从化电台利用区域优势,联手省内外多家各级媒体平台推陈出新,

极大的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1997 年 5 月,与广州电台联合推出第一档本地原创音乐类栏目——《新音乐排行榜》,每周公布一次排行榜情况,并及时推荐新上榜的歌曲。紧接着,1999 年元宵节,从化电台首次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合作,制作推出《荔乡浓情贺元宵》特别节目,在从化电台直播室进行现场直播,总时长 2 小时,并实时发送到北京,同时通过短波信号向东南亚、南美洲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射。2000年4月1日,推出台庆特别节目《千情汇聚贺台庆,携手共创新里程》,节目时长 4 小时,并首次通过热线电话连线包括时任中国国际电台华语台台长丁邦英,原市长邓伟强等人送上台庆祝福。2003年5月至2004 年 5 月,电台推出由广东 20 多家电台联播的系列节目《粤趣堂》,共104辑。「3」

1979年至2004年,县广播电视站、市(县)广播电视局的广播作品中,有 21 项获省级、共计 50 人次;获广州市级以上奖项的有 97 项、共计 163 人次。「4」

(三)守正创新,融出活力的“融合之声”(2008-2022)

随着“广播媒介形态从有形到无形,应用领域从有边界到无边界”

「5」,媒体趋向融合的脚步愈发迅速,传统广播电台开始趋向“网络化”“智能化”。2013年3月开始,由从化电台流溪河之声与 FM102.7 广州汽车音乐电台联合打造的音乐文化类栏目《广州新音乐十大金曲颁奖礼》,致力推介本地原创流行音乐。周一到五中午2点——2点半,重磅推介:本周三甲、星主打、歌手访谈等多个环节,推动本地音乐潮流,周六中午1点——2点,榜单分享,推介上榜金曲。2013年12月8日,在从化欣荣宏广场举行《放飞梦想 流行始发》广州新音乐十大金曲排行榜第四季季选颁奖礼,当时有 1 千多位热情高涨的市民近距离与一众音乐人面对面交流,活动当日,东山少爷、宋嘉其、陈志嘉、晴昕、拾音社等知名原创歌手为观众倾情演绎了获奖金曲,为市民呈现广州新音乐魅力,推动从化文化建设。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这一举措为从化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同年9月,从化电台加入广东城市广播联盟,这是拓宽电台经营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拟通过与更大平台的合作,不断提升从化电台的 节目质量,锻炼主持人队伍,提升节目可听性和听众认可度,同时增加电台的经营收益。

2019年10月12日,广州市从化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广州市从化区新闻媒体告别传统媒体单兵作战的模式,实现媒体融合与升级,形成了集“电台、电视、报纸、新媒体”为一体的媒体阵营。2021年6月28日,广州从化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从化区融媒体改革基本完成,从化广电网络翻开了新时代的历史篇章,开启媒体融合发展新征程。两年来,从化电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和聚合共振效应,电台主持人走出直播间,走进美丽城乡,体味温情时刻;抓拍追梦身影,与时代同频共振,大大提升了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和特色资讯唱响从化好声音、讲好从化故事。

2020年5月,从化电台与新闻部、电视部联合推出融合短音频产品《流溪河之声》,3分钟语音新闻快餐,让人轻松“听”资讯,了解本土新鲜事;致力生态直播间融媒体产品的生产,积极投身《区长带货直播》拓宽助农惠农渠道,助力乡村振兴;9月,区融媒体中心与从化科协合作,联手打造电台宣传栏目《空中科普》,该栏目主要以“用科学的知识点亮生活”为宣传口号,为群众讲授健康养生、疾病预防、避险应急等科普知识,打造内容特色鲜明、传播影响广泛的知识性节目品牌。节目播出后,群众呼声较高,从化区融媒体中心获得2021年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21 年春节前夕,为响应“疫情号召”留在从化过 年,营造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从化电台打造“春暖花开 过幸福年”从化线上花市直播间,音视频同步直播,主播和嘉宾轮番上阵,助农促销费,“播”好大民生,以线上媒体资源为花市赋能,助农惠农贺新春,2月5日的首播取得开门红,各平台收看收听总人数近5万,社会反响热烈。

此外,从化电台积极与从化本土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2020年11月,由从化电台牵头,广州市从化区融媒体中心与该校传媒学院共建“传媒艺术实践基地”,充分利用高校优质专业资源,互补互促。

自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三年以来,从化电台积极聚焦时下热点,完成6000 余条广播。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两区两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建设、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出正面宣传,为从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增进共识、汇聚力量、凝聚人心。

二、守正创新融出活力 锁定传播占领多端

智能化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大量涌现,对传统媒体造成极大冲击(节目形态、广告流失、人事变动等)。因此,如何实现广播电台“垂直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路径:

(一)精耕细作 内容为王

即便技术再怎样变更,不变的是内容。目前,在各级媒体中存有些许共性问题,如多数节目中有较多口水化内容,缺乏营养,节目不接地气,严重影响节目信息的有效传播。对此,广播人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垂直下去,精耕内容,将其专业化、细分化,然后类型化,有益于提升节目质量,进而为广播带来新生。

(二)提升门槛 夯实专业

“领域的专业化、制作的专业化、门槛的专业化”是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广播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二是“后期制作能力”。笔者发现,目前从化电台缺少专业的国语节目主持人,播出的原创节目用语皆为粤语,这一用语虽更具针对性,但从化区作为“广州市的后花园”,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大,对国语节目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我们有义务做好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除此之外,还需拥有集“生产制作、运营维护”等多类型人才于一体的核心人才队伍,有助于实现新媒体技术领域的突围。

(三)多元经营 智能发展

“智能化发展”是广播电台趋向媒体融合的必经之路。从化电台应加大技术投入,用先进技术驱动FM端和阿基米德的融合与发展;在微信搜索和蜻蜓 FM 的基础上,与更多的音频 APP 进行合作;尽可能加速拓展物联网应用,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打造本土主播IP等。真正做到锁定传播,占领多端。

当下,从化电台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将生产新媒体音频产品作为基础,并将“内容生产、线上线下活动和电商”等元素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拓展新型经营模式。

三、凸显音频内容优势 建构音频生态系统

进入21世纪后的网络广播则打破固化的传受关系,充分发挥了声音可植入性强、伴随性强的优势。「6」放眼全国,广播人手里掌握着最为优质的音频资源。眼下,从化电台已不单单是局限于做出优质的广播节目,还应利用融媒优势打造相关音频产品。据相关研究表明,广播将从“音频节目”逐步转变为“音频产品”。收听“广播”在更大的人群中或许会变成收听“音频”,音频产品会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如何构建“音频生态”,需要共同发力:

(一)政策倾斜

从化电台作为地方主流传统媒体平台,其肩负着意识形态斗争主力军的职责和使命,亟需得到包括资金扶持、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二)机制革新

“媒体融合”和“媒体智能”视阈下,传统的广播电台生产链条、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改变相关考核机制势在必行,比如:考核方面、薪酬方面、市场开发方面、新媒体广告经营方面等。

(三)相互交融

就从化电台而言,深层次交融绝不单是部分工种、岗位的转型和融合,而是传统广播业务和从业人员一起转型。广播节目和互联网产品必须从策划内容、生产模式、传播形式和市场营销等板块共同发力[8]。

四、结语

电波传情三十六载,智慧媒体进献精彩。对于处于转型探索关键阶段的从化电台来说,如何营造智慧视听生态,笔者认为“技术、平台、内容、服务”,四者缺一不可。同时,我们要将固有理念转变,变“主动”为“被动”,变“宣传”为“服务”。将“自有平台”视为永续任务,完善引导和服务用户的内容是广播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葛娴.以宣传为中心改革广播电视——记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J].新闻战线,1983(5).

[2][3][4]从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化市志(1979——2004)[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5]童云.以声为媒:广播 30 年媒介形态衍变[J].中国广播,2016(12).

[6]高贵武.“中国之声”的形塑:人民广播对外广播 80 年回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9).

[7][8]翁伟民.上海广播打造智慧视听生态.网页.

作者简介:

一作:张国琰(1995.3—),男,汉族,籍贯:山西孝义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助教,艺术硕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基础理论及运用、新媒体文化与传播、戏剧影视导表演理论与实践等。

二作:余伟红(1974.10—),广州市从化区融媒体中心广播部主任,从化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节目监制。策划组织多场广播户外活动。

邮寄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张国琰(收)电话:18435126190。

基金资助

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从化区融媒体中心教学实践基地 粤教高函[2020]19号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