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创新思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创新思路研究

李玲

华电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电力与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国企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党建作为企业的“根”与“魂”,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只有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强化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时代电力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因此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时,必须与党建深度融合,让党建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生产。

关键词:国企党建;经产经营;深度融合;国企改革

0引言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压力。由于电力企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长期处于连续性,并且工作环境伴随着高温、高压、强电、噪音、粉尘等,员工长期处于艰苦环境中,身体、身心难免存在负面影响,为了确保员工在艰苦环境下能积极高效的投入到电力生产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做好的经营管理工作,消除员工思想上的误区、疑惑,从而使员工以正确的态度应对工作,更好的为电力供给贡献自己的力量。

1.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背景

1.1国企改革的历程

计划经济曾经为国家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这种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制约性,极大地打击了工人的积极性,制约了国企的发展,国企连连亏损,不仅不能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反而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为了打破这种束缚,国家提出对国企进行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自1978年开始实施国企改革至今,国企改革共经历了三大阶段(1978-1992的探索阶段,1993-2012的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的改革阶段),其中探索阶段又可以分成两个小阶段:第Ⅰ阶段(1978年-1984年),1978年十一届全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通过赋予国企自主经营权,进行利税改革,从而实现放权让利;第Ⅱ阶段(1985年-1992年)国企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即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企业,推进政企分开,完成了国企从计划经济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新模式的转变。创新阶段也可分解成两个小阶段:第Ⅰ阶段(1993年-2002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国企产权、政企业分开,实现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第Ⅱ阶段(2003年-2013年),2003年,国家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授政府委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国家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继续进行兼并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1.2 国企改革进程中的问题

1.2.1政企不能完全分开

国企改革伊始,就一直强调政企分开,权责分开,但在改革过程中,政企一直未能真正分开。未能分开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政企分开会触及许多部门的利益。任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官方的推动,但如果这些政策对官方的利益产生威胁,比如影响了官员的政绩、升迁,他们不仅不会推动政企分开,反而会加紧政企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不撼动他们的利益。其次,某些官员思想保守,担心企业脱离政府领导,会导致国有资产变质,对分开的度把握不好,形式上分开,实质上并没有撒手,从而导致企业体制僵化,运营不够灵活,从而失去许多盈利机会。

1.2.2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企改革不是一触而就的,其过程非常曲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难免要走一些弯路,不少政府官员或国企高层难免混水摸鱼,通过各种手段,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倒卖国有资产,变相将国有企业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从而成为国企改革中的获利者,这固然是因为某些国企管理人员动机不纯造成的,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国企改革监管环节的薄弱。

1.2.3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无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

即使经过国企改制,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但因种种原因,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制订的并不十分周密,尤其某些制度的执行者因为利益关系并不十分愿意按先进的制度执行,导致企业管理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根本无法改善企业经营现状,导致人浮于事,真正有能力的人被排拆于企业核心管理层,企业经营每况愈下,而某些管理层只看着到手的利益沾沾自喜,对企业未来将面临的危机视而不见。

2.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必要性

  处于国企改革的进程中,鉴于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国企应时时将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时刻遵循党的领导。

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接受的新思想、新知识日益繁多,尤其在自媒体兴盛的当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经济效益才是主位,党建工作成为空谈,认为那只会浪费时间、经历,对业务毫无益处,把党建工作变成了生产经营的附属,随时可以丢弃。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国企党建的重要意义。

企业运营一旦失去主导思想引导,国企高管们很容易走上歪路。人在面对经济利益诱惑时,很容易出现思想松动,国企业高管们就需要党建这根“紧箍咒”,每当思想松懈时,动动党建这根“紧箍咒”,会使他们理清思想,提高认识,避免行差踏错。

3.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思路

3.1 思想上统一认识,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思想上的融合

只有真正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思想上的融合,才能够有效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不偏离,确保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重心,党建工作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面旗帜。国企发展到什么高度,旗帜就应插在那个高度。只有思想上接受党的领导,才会在经营管理中,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看成一个整体。

党建工作是国企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引路灯。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党员干部应动用党的影响力,统一思想、提高士气,组织广大职工群策群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解决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企业按着党建这个“引路灯”的光亮前行,即使前路坑坑洼洼,历经曲折,终会跨过这段坎坷。若是对党建这个“引路灯”视而不见,非要另辟蹊径,灯光照不到的前路也许一帆平顺,但也可能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的深渊。

国企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党建工作了提供物质基础,是党建活动的保证,脱离生产经营谈党建,如同在没有地基的地面上建楼房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容易坍塌。党建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做“假、大、空”的要求,应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目标是将企业做大、做强,不能将企业往“虚无缥缈”的高度引导。

3.2 实现党建和生产经营中“人”的深度融合

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生产经营中我们需要的是能力强,能出业绩的管理者,党建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正确政治导向、对党有深刻认识的党员队伍。只有把这二者深度融合起来,才能将党建和生产经营二者很好地联合起来。

党建的主要工作是提高国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对企业、对党的忠诚度。生产经营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承担起其应承担的社会使命。党建和生产经营在用人方面并不矛盾,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党建和生产经营两手同抓。

3.2.1在党员队伍中选拔经营人才

国企的党员干部队伍当中不缺乏擅长企业运营或有技术特长的各种生产经营人才,企业内部可以为他们安排适合的岗位对其进行试炼,通过试炼的,可以安排他们进入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决策层;一些当前并不具备经产经营能力但具个备生产经营潜力的党员,可以选拔这些党员干部到企业基层锻炼,做为经营人才储备。这些党员干部将来既是党建的骨干,也是经营管理的人才。在生产经营中可以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它员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还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

3.2.2在生产经营人才中培养合格的党员干部

对于生产经营中思想觉悟高、对党有高度认同感且有意愿入党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加强其思想教育,培养其对党的忠诚度,在其通过严格考核考验后,可以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

在生产经营中,要狠抓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为企业员工搞好思想工作,提高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运营,党员们应起领导带头作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党建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3.3实现党建和生产经营职责上的深度融合

国企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管理制度的改进,管理方法越来越先进,党建工作也应随之改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随着技术更新不断前行,党建宣传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生产经营能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党建工作通过提高工人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工人责任心和上进心,同样可以间接提高国企业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党建与生产经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国企的党员干部在企业中是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在生产经营也担任某些职务。他们既对党建工作负有责任,也要承担起生产经营中的重任。在工作中党建和生产经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

党在国企经营中的职责应明确,是领导和导向作用,主要是向员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把握企业政策风向,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防止国企高层出现意识偏差,只要国企管理层经营方向不错,就不能使用其特殊的权利对实际的生产经营指手划脚,不应参与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损坏国家经济、国家安全的决策和事务除坏)。

生产经营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出现的思想跑偏,轻视党建、诋毁党建的员工和行为应及时加以制止,加强其思想上的引导,以维护国企的利益。

3.4实现党建和生产经营考评机制的深度融合

党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当作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意识教育任何时候都是不过时的。但仅凭言语上光秃秃的教育,还不足以获得员工的认同,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员工的言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员工进行相应的评级或奖励。

合理的生产经营考评机制,既是对员工的激励,激励员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制订合理的标准,进员工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对企业、对党的态度、认识,也是党建过程的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

党建和生产经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对党建和生产经营的考评应是同步的,二者应同时进行。党建工作进行的好坏应作为生产经营考核的其中一环,生产经营的成果,也是对党建工作的考评要素之一,若将二者分开进行,很容易造成考评失真。

只侧重对党建的考评,则会忽视其实际生产经营成果,生产经营的目标很难保证完成,损坏的是国企的利益,国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侧重对生产经营的考评,很难保证考评的公平公平,损坏的是基层员工的利益,只有将对党建和对生产经营的考评深度融合起来,才能从整体完成对企业的考评。

不管是对党建工作的考评,还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考评,考评体系均应进行科学设计,考评标准应尽量量化,具有可执行性。

3.5实现党建和生产经营监督机制的深度融合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经历了数次变革,从初始的产权分离,到后来的利改税,又到后来的股份制,这一过程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产权分离、政企分开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所有权和经营权藕断丝连,政府一直不舍放权,导致企业责权不清,遇事推诿,让企业失去发展的动力;还有一种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断的十分彻底,政府完全撒手,让企业全权做主,甚至没有任何监督机制,或从不履行监督职责,这种做法的弊端就造成民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的经营者成了企业的实际掌控人,企业账目上的资金变相流入自己账户,或挪用企业资产为自己谋利—如将国企订单让渡给私人工厂,变相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就是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的。

构建党建工作和国企生产经营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二者可以相互监督,党组领导成员对国企的资金、设备、股份、负债、科研成果等进行监督,企业员工反过来对党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反向监督,二者相互掣肘,及时发现对方的不足,并督促对方改正。两个监督体系平行运行,互不干扰,各自有自己的领导班子,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4.结语

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优势。国企的作用并不仅仅为了实现其经济目标,它还肩负着社会使用和政治使命,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政治和社会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学刚.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创新发展[J].现代企业,2022(3),66-67

[2].孙冬梅.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2(4),68-69

[3].黄崴.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22(5),63-67

[4].罗杰.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J].国企,2022(6),21-22

[5].马国东.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化融合新探索[J].国企2022(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