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建设目标也有了很大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美丽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也寄托了我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代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确保农村物质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保证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准。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景观
引言:
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发展受到的影响逐渐提升。特别是在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观点的情况下,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只有使用科学的规划,才能在保证发展的同时提升城镇化进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不光可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整体增加了农民的幸福感。
1、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在城乡规划的角度来看,乡村建设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规划与改造,才能保证区域乡村建设水准。在发展农村的过程中,无论什么类型的建设都无法缺少资金的支持,在人民的角度来看,物质生活是否得到合理的改善,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水准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将经济方面搞好,那么才能为其他问题解决,提供良好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结构,农村发展始终采用粗放的结构与管理模式,因此出现了大量资源浪费现象。乡村发展经过了很多转型和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常明显的阶段特征:从人民公社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城乡融合、脱贫攻坚,最后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对拉动内需、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新时代下的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
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若想构建良好的农村,需要对农村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然而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环保理念进行合理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模式遇到的必然问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美丽乡村整体计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若是不围绕农民进行发展,其他一切方案都是空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激发农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按照农民切实的利益使用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这个目标。依托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清理、梳理规范管线、房屋立面特色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村庄等,着力打造生态良好、文化独特、项目新颖、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宜游,具备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宜居、宜业的精品示范村。同时,还需要针对农村发展经济潜能进行逐渐挖掘,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观念,保证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 乡村规划设计现状问题
3.1 道路未成体系
乡村道路分级有村内主干道、村内次干道和村内支路三个等级。现状交通条件差,交通经常性拥堵,路窄车多,部分区块由于高差和道路设计不合理,整体路况比较差。村内主干道与对外道路网相接,连接着村内主要居民点,为水泥道路;村内次干道与村内主干道相连,为水泥路,贯穿着部分居民点;村内支路多为土路,连接着散布的居民点。村内路网状况较差,未形成系统的道路网。
3.2 景观风貌现状
村庄入口无明显村口标识,村内溪水有待整治以及景观营造,村庄建筑外立面风格不统一,且缺少文化元素体现,村道景观有待提升与营造,部分古建筑有待修缮,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地貌特色和民俗风情未被挖掘,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旅游体系和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
3.3 建筑质量现状
根据建筑的结构、材料,村庄的建筑质量分为四类
一类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多为近期建设,一般外立面贴有瓷砖。
二类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即砖与木结合,多是经过修缮而成的早期建筑。
三类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包含纯土结构与纯木结构,是早期建筑,具有年代感与地域感。
四类建筑:主要是村民自行在屋后搭建的临时棚屋,多用于圈养家禽。
3.4基础设施落后
村庄现有小学、村委、卫生院、老人会、公共厕所以及庙宇与祠堂等公共服务设施,但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且分布不均,整体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有待规划与完善。医疗设施也相对缺乏,现有设施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未来村庄的发展需求,无法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水平。
4、城乡规划中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方案
4.1建筑整治规划
进行乡村建筑规划整体设计和提升改造,使其更具浓厚的历史韵味,形成风格统一的建筑外立面,并布置景观小品,提升片区活力。对未来新建建筑,统一风格建设,并且通过建筑立面的装饰、街巷景观小品及设施的设置,丰富建筑,院落的街巷等活动空间。改造手法:将平屋顶改造为青瓦坡屋顶,外立面刷灰色真石漆,墙面加文化符号装饰,建筑加装饰腰线,窗户格栅加窗花装饰,原木构建筑屋顶翻新青瓦。
4.2传统文化传承植入,建立村庄精神文明体系
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城市和地域的文化,乡村规划也不例外。村庄规划应当着眼于乡村的生产生活模式,挖掘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突出本地民俗传统文化,打造独属于村庄的文化品牌,形成系统、延续、深度的乡土文化空间载体,也建立村庄精神文明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比如通过后期景观打造与文化融入,围绕乡村旅游的吃、住、游、娱、购等,打造旅游村,体验乡村情怀。在村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大力宣传地方民俗文化,深入挖掘特色乡土人情,确保设计策划过程中的饮食、旅游等文化资源最大程度的活化利用,实现乡村振兴的理想目标。
4.3 旅游强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也得到了重视。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时应该更加关注面积广阔的农村,防止开发不到农村本身的特色文化。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中所设计的各项内容,并且还应该为其作出全方位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推动城乡旅游发展。结合现状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突出旅游特性,丰富旅游多样化体系。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业,深化特色农业,延伸特色元素,打造富饶丰美村落。同时,结合当前热门的文化乡村旅游,让人们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如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等创新产业方式,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具有田园风光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村。此外,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将其特色资源保护好,尤其是自然资源,这是乡村旅游业的优势,更要对其引起重视,实行重点保护,保证自然资源、特色资源不被破坏,进而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
4.4产业激活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开展的重点工作。农村的规划设计质量需要依靠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的本质在于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才是乡村振兴的后续动力,产业发展是基础、是关键、是支撑,因此在做乡村规划同时,应当基于当地的产业现状和禀赋资源,进行系统性的产业研究和策划。比如某乡村立足于“开发旅游资源,构建和谐生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新定位,力争将乡村打造为“百姓富,生态美,产业优”的精品生态乡。
4.4民生改善——服务多元提升
开展乡村振兴和村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一定是要摆在第一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下管网、供电设施、路灯设施和环卫设施等。同时,在村庄的公共设施规划上,规划有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休闲公园、公厕、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通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此外,构筑服务完善的多功能服务集群,引入医疗资源、康复医疗机构,为区域人群提供健康检测、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5、结语
为了保证城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明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关部门也需要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重视。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情况下,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将农民利益作为基础部分,对各种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发挥出建设的全部效果,保证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型,为人文自然环境和乡村发展建立和谐点,最终才能达到乡村振兴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鞠海凤.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艺术家,2020(11):64-64.
[2]杨彦平. 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当代旅游, 2019(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