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
摘 要:我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辞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式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感微探
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学习和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新媒体时代赋予诗词更鲜活的生命力,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古诗词的地位抬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激发了全民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初中教育阶段,古诗词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缺乏
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碰到一类问题: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学具有极大差异,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使得他们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排斥情绪,尤其是面对晦涩难懂的语句,很多学生感到如受了挫折一般,没有继续学习古诗词的信心。甚至有些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面对古诗文产生自卑感,加重对古诗词的消极情绪。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学生缺乏更加正向且积极的古诗词学习动机。
(二)目前的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太过功利
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实际情况中,长期的应试教育的风气和影响依然很严重,学校教育中主要以学生的分数为评判标准,各个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强调的是死记硬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情感的熏陶明显不足。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只注重背诵与默写,生硬地把古诗词的字词句的学习与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们已经能够倒背如流某一首诗,但是诗歌中的情感、意蕴他们根本不理解,完全背离了诗歌教学的本来目的。更为严重的一种情况是,由于在考试中古诗词的分值不大,很多老师就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写作中去,忽视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方法不当
当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教法不当的现象,因此,一部分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考查学生的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学习、消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但是很多教师在这方面明显比较欠缺。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断出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感微探
(一)同情感诗歌分类教学
初三语文教师在复习古诗词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惑: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太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呢?有的教师习惯将古诗进行分主题复习(如边塞诗、怀古诗、田园诗等),但是这样分类会出现诗歌类别混淆的情况,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所以按照思想感情来分类复习会更好(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思乡怀人、离别愁绪等)。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同情感的古诗词进行分类教学,那么学生的复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真挚感人的友情。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古诗也能体现这种送人离别之情的?”学生想到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七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如“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同时思乡的情怀自然流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中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得友情升华到了一定的境界,尾联点出送别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感的真实吐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学生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能体会到作者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出来的离愁和乡思令人有淡淡的忧伤,读来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二)会心品析,引发情感共鸣
“诗言志”,所有的诗词作品,都是因情而作的。作者有表达情感的动机,才有了笔尖的创造。对于诗词的欣赏者而言,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作者在诗词中的兴寄,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有深度的阅读不是浮于文字表面的鉴赏,而是能够通过文字窥见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会心品析,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层次。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本诗的情感在怅惘中有平淡,在沉郁中有豁达,其表现了身处人生低谷的作者豁达的胸襟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教学时,教师将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教师先解读题目,让学生了解写作此诗的背景,明确诗人此时所处的生命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品鉴首联与颔联,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疏通“闻笛赋”“烂柯人”所涉及的典故,体会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接着带领学生品味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蕴含的哲理,感受本诗寓理于景的美感。最后请学生思考本文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学生感悟到作者在本诗中寄托的价值观与情感,这有利于其树立积极的人生志向,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三)利用课堂活动开展古诗词情感启发教学
新课改强调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向度互动。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启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
例如,《卖炭翁》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诗人详细描述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困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和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情感探究,我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要求将这首古诗改编成舞台剧,由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在表演中将老翁、官吏等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提高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表现能力。
三、结束语
情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也是支撑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古诗词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有效利用情感启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倩.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3.
[2]王云龙.浅析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问题的思考[J].东西南北,2019(19):182.
[3]郭凤霞.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华辞赋,2019(09):128.
[4]郭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8(34):69.
[5]阳和平.人文色彩让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更丰富[J].读写算,2018(2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