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浅谈居住区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

卢俊歆

身份证号码;430923198705185229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加强居住区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对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介绍居住区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内容,加强居住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整体环境的景观设计,提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方案。

[关键词]建筑规划;住宅区;园林设计

1 .住宅建筑总体规划方案

1.1普通住宅区建筑规划细节

1.1.1通过市场调研活动,实现住宅市场的定位。

受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品味的影响,居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不同,导致住宅建筑在户型、户型组合、公共基础设施、景观效果等方面的诉求也不同[1]。为了了解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开发商或规划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活动确定目标群体的需求,从而确定居住区的风格,实现住宅市场的定位。

1.1.2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居民提供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

确定居住区的市场定位后,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规划师应考虑客户的需求,结合区域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文化特色、周边环境、土地条件、景观环境,根据选址调查结果设计居住区整体规划图,在保证节能环保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建筑功能、户型等问题。

1.1.3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将提升居住区的高品质。

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规划师应从单体、整体、细节环境等方面加强设计规范要求。在保证居住区整体细节品质提升的同时,也要注意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1.2加强人居环境的整体建设。

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式,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运用借景、分景、补景、组景等方法。科学合理地分配土地资源,布置不同层次的景观并配以相应的设施,以协调居住区内外的环境。设计师在规划住宅建筑时,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噪声污染、温度、湿度、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相关建筑环境,同时从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加强对建筑立面的处理,为居民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

1.3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是指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体育等九大设施的完善。在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时,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同时要为居民建设好休息设施和服务设施,促进良好居住氛围的形成,为居民提供许多便利条件。

1.4规范居住区道路和停车系统。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有明确的分级,还要有明确的框架。同时要注意与城市公共道路系统的衔接,避免城市道路穿越居民区的现象。居住区的停车位也应根据居住区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居民,合理设置数量和位置。

2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加强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和景观设计。建设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居环境,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兼顾居民关心的交通、休息、通讯、锻炼等因素,为居民提供宜居舒适的生态景观生活环境。

2.1加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严格遵循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地域性和历史性五大原则[2]。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改善不良生态环境,利用居住区景观的艺术感染力,促进人们的人际交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注重历史景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创造符合地域特色的居住环境。

2.2居住区内部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包括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处理空间关系,还包括协调居住区的整体风格。在景观设计中,规划者在布置道路、组织水景、设计灯光、处理公共设施、铺设道路时,应结合景观的整体性、实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兼顾空间组织、体现地方特色、应用现代材料、点线面结合,使景观既能为居民提供功能作用,又能兼顾居民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2.3居住环境中的景观构成

居住区景观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起着不可分割的作用。物质元素能充分体现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增加物质元素的文化特征。道路不仅为人们提供步行功能,还为人们提供锻炼身体和欣赏风景的场所。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我们应该设计出满足不同要求的道路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为了满足居民的视觉需求,改善空气环境,可以加入绿化设计,实现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水景和小品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2.4构建生态景观格局。

美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原则、地域性原则和美学原则,构建生态美的景观格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初期,设计师要从整体出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统筹考虑场地内外的水土资源和气候条件,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土壤和气候合理选择植被。同时,设计师也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保留老树古井,更新无用之物,承载地域记忆,满足人的需求,从生态角度定义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

种植设计是强化居住区自然属性、优化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应尽量保证居住区内外绿色廊道的连续性,斑块和基底构成区域的整体景观生态格局[9]。在景观节点植物的选择上,设计师要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美学价值,充分利用植物的环境效应和色彩形态,满足生态人居环境和设计语言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群落。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作为综合感知的载体,对于营造有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恢复性景观具有重要意义[10]。

2.5创造深度互动景观体验

参与美学强调公众的实际参与,通过感官形成对居住环境的系统感知,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景观体验。设计师应在居住区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条件,丰富景观体验的层次:根据场地的竖向变化,设置起伏的草丘和跌水,供孩子触摸玩耍;可以利用当地芳香植物的组合,形成居住区的四季景观,让市民通过植物的气味来区分四季,丰富嗅觉体验;它可以创造多样健康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借助自然媒体的声音,可以形成多样的视听环境。听觉刺激如鸟叫虫鸣、雨水打石盘、风吹树叶等。可以拉近居民与自然的距离,激发居民与环境的深度互动。

2.6审美意境层次的创造

在居住区景观的选择和色彩上,构筑物应摒弃人工加工技术切割出的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石材,应选择色彩较深、贴近自然的木色材料;道路铺装应采用天然材料,鹅卵石、硬木、草砖等材料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触觉体验需求;围蔽和遮挡部分可以用当地的石笼,也可以大胆使用镜面材料来映射自然环境和人物。在结构组合和空间表达上,亭台楼阁等线状结构与水体等点状景观形成围合关系,适当设置聚集节点可以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人们的交谈声和水流的叮咚声相互呼应,远处的芦苇和垂柳与近处的芳香灌木相互掩映,营造出丰富人们综合感官体验的自然审美环境。它与中国传统园林意境中自然生态环境的表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能够满足城市人对自然环境审美体验的需求。

3结束语

总之,居住区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用地条件、朝向、绿地和间距等因素,还要将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和公共配套设施纳入规划设计。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房地产企业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彻在居住区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中,这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力,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参考文献

[1]杨雪,陈有强.居住区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21):175-176.[2]朱亮柱.现代居住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