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应用

赵焰1,韩建超2

1.身份证号码:210902197803263529  2.身份证号码:372501198302074511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对造林绿化工程也更加重视。在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性质、经济发展等因素,确保造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后期发挥出重要效果。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林业工程技术来实现。

关键词:林业工程技术;造林绿化;应用

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办法需要符合新时期造林绿化的一般要求,并且这种要求往往具有区域性特点,存在造林绿化形式和流程上的特殊性。为此,在应用此类技术时,管理部门应明确技术应用的具体原则,并将此类技术应用原则与实际的技术应用办法结合起来,确保技术应用流程的合理性。以此为基础,管理部门需要对技术应用的实际办法进行分析,并借助技术应用经验,提高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质量,确保其实际的技术应用效果可符合区域性的造林绿化工程需求。

1林业工程技术应用原则分析

1.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林业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在这种原则的要求下,管理部门需要对区域性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与树木栽培相关的土壤环境特点、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影响植被生长状态的温度和湿度因素等。借助此类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将其与树木生长习性结合起来,可选择具体的树种以及具体的栽培方式。此间,管理部门也需要对区域内以往的林业工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此类问题与区域内树木生长的适应性问题结合起来,优化实际的工程技术应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适应性的技术应用过程往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特点,但是在应用此类经验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地理条件,不能单纯地从经验的角度选择树种以及树木的培育形式,进而避免出现技术应用流程性的问题。换言之,若想促使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更严谨,则必须以实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这样才能不偏离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约束方向。

1.2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是基础的技术应用原则,在此原则的要求下,在针对某一区域选择树种或者植被种植方式时,应根据区域内原有树种以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选择介入型的树种类型。此间,此类介入树种不能对原有树种和植被的长势差生影响。实际上,在新树种出现在绿化区之后,原有树种的生长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但从植被生长竞争的角度分析,良好的竞争态势其实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并且可为造林绿化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介入型树种的空间竞争态势不能被有效控制,则会导致原有树种的生长状态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区域内树种的整体生长效果。一般而言,在造林绿化区域内,会形成简单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的持续性往往较好,但是如果一旦被打破,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也别破坏,从而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质量。这也是生态保护原则核心理念所在。

2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实践应用中的具体策略

2.1正确选择栽植树木的时间

首先,对于萌发时间较早的树苗可以优先进行移植,待将树苗移植到所需区域后,及时对其进行栽植,为其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提升栽植成功率。其次,在进行树苗移植时,要充分考虑苗圃与绿化地区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过长,要考虑运输过程中树苗脱水问题,需要在移植前对树苗生长土地进行适当补水,确保在移植后的运输过程中树苗有充足的水分供给,避免发生脱水现象。最后,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季节对树苗进行移植,尤其是冬季,天气过于寒冷,移植树苗很容易造成树苗的大量死亡。

2.2正确选择栽植树木的方法

我国南北跨度很大,不同地区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土壤墒情也各不相同,在进行树木栽植时,需要对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墒情进行分析,正确选择栽植方法,以保证造林绿化效果。如,对于常绿的阔叶类植物,需要考虑阔叶造成的水分蒸发因素,在进行移植前对叶子进行修剪,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流失;对于硬木幼苗类,需要在幼苗休眠期间进行必要的补水,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因水分流失而造成树种伤亡;对于生长条件要求较高、不易成活的树种,在移植时可以选择带土移植,根部始终被土覆盖,以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在进行树木移植时,需要按照随起随栽的方式:在春天起苗时,可以将苗木在阳光下晒一小时;起苗时,根部携带原有土壤;起土后,对提携土体做好捆绑,保护苗木根部水分,提升成活率。此外,针对不同的树种还有很多不同的移植方法,造林绿化技术人员在进行移植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生态系统特点以及土壤含水量、树种特点等来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升树苗成活率,达到预期绿化效果。

2.3做好幼苗的抚育与管理工作

首先,加强对幼苗周围土壤疏松和杂草处理。疏松土壤后可以提升土壤中的氧气含量,硝化细菌更加活跃,促进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创造更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环境。清理杂草可以防止杂草过度吸收土壤养分,对幼苗生长造成威胁。其次,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会对造林绿化产生很大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大量幼苗的伤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病虫害防治通常是采用差异性防治和季节性防治两种技术。差异性防治即根据病虫害活动规律特点,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升治理效果。季节性防治是根据病虫害季节性特点来进行治理,选择在病虫害繁殖季节开展治理工作,将病虫害彻底根除。此外,还可以对树干进行涂白来预防病虫害,避免幼苗受到病虫害的大肆侵害。最后,加强防风措施。幼苗在成长期间如果遭遇大风可能会造成幼苗折断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幼苗做好预防大风的措施,尤其是在风力较强的区域,更应当完善防风措施,避免幼苗被强风吹倒,影响成活率。

2.4加强造林灌溉管理

灌溉是通过人工对树木进行补水,可以提升树木所在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树木存活率。造林灌溉方式有很多,造林绿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树苗所在地区实际条件来进行选择,采用漫灌、沟灌等,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好灌溉强度,既要灌满浇透,保证水分能渗透到树木根部,又要避免灌溉过度,防止树木因为根部囤积过多水分而腐烂。通常来说,夏季由于温度较高,适宜在早晚进行灌溉,而冬季气温较低,适宜在中午进行灌溉,避免由于灌溉造成的树木根部温差较大,不利于树木成长。而在秋季则需要适当减少灌溉,控制好树苗生长速度,促进树苗及时木质化,利于树苗越冬。在入冬前对树木进行灌溉,保证树木在越冬期间有充足的水分。

2.5合理进行施肥

在进行造林绿化时,部分区域土壤相对贫瘠,不适合树木的长期生长,很多树木单纯依靠土壤中薄弱的养分无法正常生长,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人工施肥来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养分。施肥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性质以及苗木特点综合考虑,要按比例施用钾肥、磷肥、氮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化肥。天气炎热多雨时要少量多次进行施肥,气温较低时要选择腐熟后的有机肥进行施肥。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结构来选择合适的肥料,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元素,保持土壤营养均衡。同时,要结合树木生长规律合理施肥,在树木生长快速期增加施肥量,在生长缓慢期,适当减少施肥或者暂不施肥。

3结语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造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需要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合理采用林业工程技术。通过正确选择栽植时间、栽植方法,加强幼苗病虫害管理、灌溉管理、施肥管理,提高树木成活率,提升绿化效果,从而提升造林绿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支杰.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06):19-21.

[2]陈洪艳.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