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廖龙,李亮

武汉纺织大学 430200

摘要: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教育相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特殊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提出了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校思想教育;应用价值

1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黑板上的教育,更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劳动教育是连接知识和实践的纽带。大学生在校园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优秀技能,更要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民情。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在手和脑的协调下,身心对专业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并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况下的问题。通过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同时,针对部分大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的现象,出现了简单的从社会角度满足个人需求的“个人本位”思想,甚至出现了“不劳而得”、“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倾向。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道德品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2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劳动教育目标的道德引导和精神塑造

加强劳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道德、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忽视了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高校有必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确立了社会政治导向和坚定的立场,阐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促进劳动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合理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

2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2.1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效果。一是探索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创业就业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培训、勤工俭学等活动,引导学生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或设置实践教学课题,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走进实践教室和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可以协调。鼓励学生建立实践社团,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开展社团活动,以社团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和服务劳动。为了增强学生的诚实劳动和公共服务意识,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理性思维和感性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统一。三是劳动教育可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传统劳动中的许多简单劳动已经被机械化劳动和智能化劳动所取代。新时代的劳动更加个性化和自由。因此,劳动教育应以新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深度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但通过STEAM课程和创客课程,学生可以接触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适应新一轮新兴的技术革命。

2.2丰富教学内容,挖掘劳动教育素材

劳动教育素材既包括传统劳动教育中的教育素材,也包括教材之外的劳动教育素材。一是加强对劳动理论的学习。虽然各种劳动实践可以帮助教育对象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劳动,但如果不了解劳动理论,不了解人类生产劳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劳动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要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劳动的本质,就必须用劳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将劳动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经验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懂得运用劳动法指导实践。二是要注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材料。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组织进行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但勤劳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三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劳动教材。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创新的结果。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应对重大疫情、灾害和危机,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而且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材料。此外,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图书报纸等作为教学载体,深入挖掘劳模、先进工作者事迹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大学生成才、开拓进取。

2.3完善教学体系,构建劳动教育主课堂

在构建劳动教育主课堂时,要完善课堂教学形式,构建专业课堂发展理念。因此,高校应不断整合劳动教育发展的相关理念,充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背景对劳动教育的影响价值进行全面探讨,努力寻找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分析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主要课程形式,形成多元一体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体系。例如,在设计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案时,如果只讲解一些复杂冗长的理论,课堂气氛就会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价值观和情感的角度,可以帮助大学生强化劳动价值的概念意义,明确大学生在情感认知上的实际需要,通过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加强劳动观念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认识的引导。在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结合市场分析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局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从多个领域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堂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思想的认识,可以展示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劳动教育演变历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劳动教育的发展背景和主要应用环境,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劳动教育的衔接关系,希望通过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发展成就与劳动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而激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 崔洋,徐宁.劳动思想教育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838-839.

[2] 马喜宁.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34(6):55-62.

[3] 卢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培育劳动精神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0(5):50-54.

[4] 王丽英.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05-206.

[5] 杨梅.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劳动育人实现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50):228-229.

项目名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2020GB027。

作者简介:

廖龙(1992.04)男,汉族,湖北仙桃人,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亮(1986.02)男,汉族,湖北仙桃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