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福建厦门361026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而这恰恰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层面不谋而合。而语文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语言品质上,因此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思考如何让教学语言简洁、规范、准确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深度学习特点 教学语言 简洁 规范 准确
深度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需做到教学语言简洁、规范、准确。
第一,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但是,它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学习而非自学,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语言上。教师应该作学生思维的引路人,每一个问题准确概括,简洁明了,力求点透而非机械化地重复。教师需要想在说前,在提问之前,先预设好问题。问题的生成与提出,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路径,不仅考验老师的智慧,而且考验老师的语言基本功。其实,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思路连贯了。每一个部分的教学的问题便可以由此创设,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教学逻辑链。这样的课堂,才是经过充分准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老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学生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语言是思维的表征,前期的一切准备最终都将以语言输出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学生的深度学习有赖于教师规范性语言的引导。
第二,深度学习强调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习的挑战性,强调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处理好单篇文章教学与整合式的、大情境大任务教学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例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它同时具有“中华文明之光”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双重属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单篇”与“整合”两个层面。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备课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的准确和简洁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仅仅满足于完成文言文字词句的疏通,“拿新书上老课”未免流于表面,丧失了新教程重新对经典文本进行选择组合的意义。我们可以先根据单元提示和学习任务整理出单元目标,画出单元概念图,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单篇教学与整合式教学的统一,学语言与思义理的统一,传统任务与新任务的统一。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规范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都需要教师非凡的智慧和准确规范的语言。
第三,深度学习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上。郑朝晖校长在他的讲座《转变观念 提升素养》中提到:“语文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语言品质上。”这里说的语言品质是指一个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能看出这个人是读过书的、是受过教育的。而文质彬彬恰恰就是这个必备品格的一个具体的体现。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经过我们的教育走出去,言谈举止能够透出一种修养。这里讲的语文品味是必备品格。而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逐渐具备这种品格。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简洁准确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教学组织就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语言,去解决语言中的问题,而不是靠讲解。我们这门课最终指向的是经验认知。那么,什么是经验认知?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话,不是逻辑推理推来的,而是王国维等文人读了大量的诗歌,常常被诗歌写的景物所感染,然后进行反思,从而意识到,诗歌中景和情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通过这样经验的积累推断出来一个认知,叫做:“一切景语皆情语”。现在我们教学遇到的问题是我们不让孩子们进行经验的认识,他没有体验和思考过,我们就一股脑的扔给他,让他记住,景和情就应该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学生还是没办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就违背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否定了学生的经验认知,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发展。这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这种反复强调和追问,其实恰恰透露出了老师们地一种普遍心理。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自信。你不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你不相信学生有阅读理解的能力,你更不相信学生有表达交流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要思考的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同时,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培养出具有语言实践能力的学生。
总之,语文老师的终极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老师必须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首先,我们要关注规范性,让学生说汉语就要说的像汉语。具有传统意义的语言并不是没有生命力,它对于现实生活同样具有表现力,有时一个简单的词语往往能够表达很多的情感和内容,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的语言的积累够不够。所以,我们语文首先要讲规范性。不要随便运用网络术语。其次,是准确性。什么是准确?准确就是能够最好的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我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有信息交流,实际上还有情态的交流,所谓的准确性就是传递了信息也传递了情态。当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回答你的时候,其实在他们的语言背后是有他们丰富的感情的。准确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把信息和情态都表达准确。我们的学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要让一个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人能够更好的运用自己的语言去生活。所以,准确的表达实际上是我们对于一个学生基本的要求。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还能进行有个性的表达那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引领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且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简洁规范和准确。 “其身正,不令则行。”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自己首先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规范,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王本华.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4.
2.王宁 巢宗祺.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P197-206.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