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全民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中学校所确立的培养目标普遍趋向于满足社会发展,培养有才能有素质的青年人才。哲学作为高中政治必修科目之一,哲学教学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意义重大,哲学内容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德育渗透,德育渗透进一步达成哲学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高中哲学;德育渗透
引言:
高中思政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学生有正确的道德情操,有明辨事理的能力,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但是高中的学业压力、高考制度让学生和老师不得不以高考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再者,高中哲学课程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多思想需要通过哲学分析,哲学课程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一味背诵教材。新时期思政课就是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它关系到高中生能否成为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发展。
一、哲学课程与高中课堂德育渗透的关系
哲学是高中思政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对于促进学生思想深化、思维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哲学体系教育是其他科目不能代替的,也正由于其特殊性,在高中阶段进行了哲学结构的细致学习。哲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高中德育渗透艺术,对树立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促进作用,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对其道德培养、思维形成有着良好的导向性。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刻,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个政治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来做好德育渗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目的。[1]
二、高中哲学课程的德育教育作用
(一)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们有着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在学生的思想、行动、言语上能够判断是非,以及通过哲学教学,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对时政热点能够正确分析,有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等。哲学体系的学习能够指导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作用
德育教育是素质化教育的一大体现,是树立学生道德情操的途径之一,也是高中哲学课程中的重要授课目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高中生面临着准备步入社会的状态,这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培养学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不仅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到生活中与哲学体系相关的内容,也要从德育教育出发,帮助学生区分是非。[2]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上,要明确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通过学习与思想上的觉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
三、高中哲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
(一)深化课本教材
哲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区别于家庭、社区的教育,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它更加侧重于道德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情感、理性都具有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了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范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增强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例如,教材对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都是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为目标,同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政党、宗教等关系,需要通过实际的国情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做进一步阐述,通过从本质回到实际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二)结合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也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它具有新、快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时刻掌握时事政治新闻,更要将其内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快速吸收。哲学理论看似与时政不相关,但追其本质,却是时政的基石,特别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改革所坚持的理论原则就是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因此,时政是学习哲学的深化,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3]在讲授哲学人生观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社会新闻,指导学生强化荣辱观的认识,并以积极正能量的人物事迹强化学习,使学生朝着积极正面的方面发展自己。
(三)情境化输入
哲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处处包含哲学,高中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除了一些人生观、世界观外,就是对事物的发展与联系等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免不了社会统一的思想,在学到相关哲学思想时,对人文、自然的情境化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情境化的学习也能够对高中哲学课堂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共情力,深化哲学内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脉络,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高中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在相互融合中形成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为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只有将德育工作渗透于高中哲学课堂中,才能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深化学习,成为社会可用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中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谈[J].学周刊,2015(7):45.
[2]王国正。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9):74.
[3]钱可铭。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新探[J]高中政治教学参考,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