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浅谈

                       ,刘更文

            万宁水业公司    海南万宁   571599

摘要:水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加大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涉及民生安全的供水设施,极为重视。但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不利影响,在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供水基础设施城乡差异巨大,城镇供水设施按照集中供水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建设区域性集中式规模化水厂及管网,并进行统一运行和管理,建设及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运行管理质量较好。农村(农场)供水由于受经济投入、地形地貌及村庄分布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仍采取分散式供水模式,包括单村单井、引山泉水等多种不同模式,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规模较小、净水工艺简单、取水保证率不高、运行管理水平不高、供水水质不稳定、水压偏低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农场)地区供水难题,是各级政府及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城乡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发展对策,供各级政府及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引言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差异巨大,农村分散式供水模式问题较多,远不能满足居民对供水质量的要求。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的方式,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实现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可有效解决现状农村供水存在的各种问题。

1城乡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供水现状

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供水基础设施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镇供水设施主要服务于城镇化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服务人口数量相对较大,建设标准相对较高,水厂规模相对较大,盈利能力相对较好,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或由较大单位进行投资建设,并由专业化运行管理单位进行管理,监管也相对较为严格,供水服务质量相对较高,用户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已经相对较为完善。农村供水因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差异较大,资金投入分散,单体规模较小等原因,普遍采用分散式供水模式,有政府投资、村民集资、社会捐赠等多种不同资金来源,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盈利能力较差、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运管人员、监管相对较松、供水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用户满意度相对较低。目前部分农村仍缺乏最基本的供水设施。

1.2农村供水存在的问题

1.2.1建设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不一

农村地区因覆盖范围较大,村庄数量较多,且村庄分布较为分散等原因,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又因缺乏盈利能力,社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农村供水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现状农村供水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较多,但普遍规模较小,主要资金来源从分类来说,有政府投资、私人投资、村民集资、社会捐赠等不同来源,政府投资从层级来说,有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市县资金、乡镇资金等,从归口管理单位来说,有水务口资金、建设口资金、环保口资金、扶贫口资金等不同类型。现状农村供水设施由不同单位,分期分批建设,单笔资金一般总量较小,总体建设资金仍然不足,部分农村地区仍然缺乏最基本的供水基础设施,居民用水困难。

1.2.2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供水服务质量相对较差

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因采取分散式建设模式,普遍建设标准较低,如用水定额取值较低,单项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受水源条件限制,加之受建设资金限制,只能就近取用地下水或是山泉水、河湖水,取水保证率不高,干旱枯水季节用水困难,供水量不足;因工程规模普遍较小,农村供水净水工艺普遍较为简单,仅有简单过滤或是消毒工艺,供水水质不稳定,当原水水质较差时,供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浊度或细菌总数等指标容易超标;受资金总量限制,为尽量扩大供水规模,服务更多农村人口,农村供水管道普遍管材质量相对较差。

1.2.3缺乏专业化运行管理人员,运行管理水平较差

农村供水设施因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盈利能力,维护管养经费有限,无法招聘到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人员,普遍由镇政府、村委会或村民自行管理,该类管理单位或人员,均非专业化运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专业知识,运行管理水平较差,供水服务质量也相对较差。部分地区农村供水设施采取委托专业化第三方单位运行管理模式,也因点多面散,费用有限,无法维持专业人员长期驻守运行成本,只能采取定期巡视的方式进行管理,运行管理水平仍然有限,供水服务质量也相对一般,部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1.2.4维护管养资金有效,部分供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农村供水设施因规模较小,缺乏盈利能力,往往导致维护管养资金不足。加之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部分问题如水量不足、水质超标、水压不足、设备损坏、管道漏损甚至爆管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供水服务质量,居民用水满意度不高。

2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优点及适应性

2.1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定义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主要是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采用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理念,建设城乡统一的供水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同质化,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2.2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优点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采用城乡一体的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方式,大水源取水保证率较高,可有效解决分散式供水模式中小水源在干旱枯水季节水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率;大水厂净水工艺较为完善,监管较为严格,供水水质有保障,可有效解决农村供水中净水工艺简单,水质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供水安全;通过一体化运行管理,可有效解决农村分散式供水中缺乏专业运行管理单位及人员,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一体化运行管理,扩大单体供水规模,可以降低单位水量运行成本,增强项目盈利能力,保障维护管养资金来源,进而及时解决供水服务问题,保障供水安全,提高用户满意度。

2.3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适应性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适应性范围较广,其打破城乡二元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单以技术可行为标准,凡在管网覆盖内的城镇、村庄、农场、企业、单位、旅游区、开发区等,均采用统一供水模式,建设资源共享的供水基础设施。针对单个项目,采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为水源可供水量、水厂建设规模、服务人口与分布、地形地貌等技术因素,凡经技术经济论证,可联合供水的城乡区域,均可采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

3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建设与管理注意事项

3.1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单个项目往往覆盖范围较广,服务人口较多,规模相对较大,但因资金问题,建设时序问题,往往不能一次性建成。为避免不同阶段建设方案不一、标不一,导致后续运行管理困难或是重复投资,浪费资金,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需要统一规划,在项目前期即全面、充分论证项目整体建设方案,避免方案反复调整或相互矛盾造成的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可以分期进行建设,但不能分散建设,需要按照前期统一规划方案有序分期建设,避免分散建设导致的投资浪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需要统一建设标准,避免不同建设标准造成的后期运行管理困难。

3.2统一运行管理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应统一进行管理,以便充分发挥项目规模较大的优势,降低单位水量运行管理成本,同时防止碎片化管理带来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运行管理水平不高问题;防止不同运行管理单位之间权责不清、沟通不畅导致的供水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3分散式供水设施、自备供水设施需封存、关闭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原有的农村分散式供水设施应逐步封存、关闭。条件好的,可以保证供水安全的分散式供水设施,可以交由运行管理单位统一管理,作为备用水源保留,必要时启用,以保证供水安全。不能保证供水安全的分散式供水设施,应关闭处理,以防止影响整体管网供水安全。对于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的自备供水设施,应封存或关闭,断开其与公共供水管网的连接,防止影响整体管网供水安全。

3.4个别村庄、单位的单独论证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村庄、所有单位全部都要纳入整体供水管网进行建设。针对条件较好,可以纳入大管网进行供水的村庄、单位,应纳入大管网进行统一建设和供水。对于个别偏远村庄,地形标高相差较大的村庄,纳入大管网后建设及运行成本较高的村庄,应单独进行论证,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可行的,方可纳入大管网统计建设和管理,建设及运行成本过高,经济上极为不合理的,不宜纳入大管网统一建设,可单独建设供水设施。对于位置偏远,水质要求与生活饮用水相差较大的单位,或是运行管理有特殊要求的单位,也应单独进行论证,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可行的,方可纳入大管网统计建设和管理,技术或经济上不合理的,不也宜纳入大管网统一建设,应单独建设供水设施。

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模式采用城乡一体的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单以技术可行为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的方式,可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提高供水保证率,保证供水安全,可有效解决现状农村供水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具有较多的优点和较大的适应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应有,是我国今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方式。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也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对特殊问题进行充分分析论证,不能一味贪大求全,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保证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刘吉贵,马云峰.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实践[J].中国水利,2014(9).

[2]李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