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傅秋凤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家教育教学领域的基础教育方针,其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所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必要。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自动手探究创新的学科,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科意义,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策略

引言: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综合性人才,小学时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基础奠基的作用,作为老师要充分把握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领学生在科学这门课程上不断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出了以下探究,希望能对广大教育教学者有所帮助。

一、准备材料创造实验条件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思维非常的活跃,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作为老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带领他们在科学学习课堂上解放双手,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动手过程中。当前很多学校的科学实验道具和实验器材都很少,学生在课下很难能找到合适的场地去进行实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在上课前帮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1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基础的课堂知识授课之后开展实验活动。叶子是人类生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物体,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的用眼睛去观察过不同叶子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所以作为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专业的实验器材去观察叶子的具体形态和基本特征。首先老师要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几种不同的叶子,比如松叶、银杏叶、枫叶、杨树叶等;再去教导处借一些基础的显微镜,玻璃器皿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先通过肉眼去观察这些叶子的外部形态,找到不同叶子之间的区别;之后再带学生用显微镜从微观的角度观察这些叶子,让学生看到肉眼之外所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注意引导,帮助学生探究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老师要对他们不断的进行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为他们指明学习方向。小学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要进行基本的课堂知识讲授之外,还要对课本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实验和演示,将动手实验与课程讲解相结合,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具体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将重心从课本知识转移到实际生活现象中,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2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运动方向”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预习这一节的知识,在不具体讲解知识内容的情况下,给同学们抛出一个思考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方向是否会发生转变?针对这一思考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结合生活现实案例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思考,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比如水池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了(光从水中射入到空气中);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通过这些实际生活现象可以准确得出光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方向是会发生改变的。

三、维护秩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新课标改革强调教学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来说就是老师要把课堂的权利下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验探究。但是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探究的行为也是不合理的。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老师的参与与监督就没有办法维持实验秩序,也没办法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的进行,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扮演着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和实验进程的推进者的角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实验进程和实验步骤,维护课堂秩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实验氛围3

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手边的课本和尺子搭建一个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通过让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进行滚动来判断物体的直线运动轨迹和曲线运动轨迹。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如果老师不在旁边维持好实验秩序,学生很容易出现乱敲桌子、挪动课本、大声说话聊天等混乱现象,而且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很难把握实验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要想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需要老师来维护好课堂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氛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利用科学学科的课堂,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模式。作为小学科学老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或者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获得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提升技能。

文献:

[1]张元忠.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J].新课程,2021(46):216.
[2]程世军.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41-142.
[3]许超. 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19:294-296.DOI:10.26914/c.cnkihy.2019.0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