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红色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路径研究

周代芳

荆楚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   448000

摘要:探析红色文化资源在《包装设计》课程思政中的数字化实施路径,面向信息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做好《包装设计》课程思政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建设,并有机嵌入到《包装设计》智慧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提取图案、多采用象征革命的红色、选用原生态包装材料,应用到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中。

关键词:红色文化;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数字化路径

融入设计专业主干课《包装设计》课程思政的红色文化教育,是培育设计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装设计》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

一、红色文化的多维分类

    诞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经过100年来的诞生、发展、成熟、沉淀和传承,具有丰富的内涵属性和宽广的外延领域。

(一)红色文化的遗产体系

红色文化主要包括革命年代中产生的“人、物、事、魂”。可以分为四大类:“红色人物”、“红色器物”、“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它们和《包装设计》课程思政具有内容的同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第二课堂。

“红色人物”在历史赋予的重任中,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红色人物”在红色文化遗产中居于能动的核心地位,是“红色器物”的拥有者、“红色故事”的亲历者和“红色精神”的创造者,是《包装设计》课程思政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点学习对象。

“红色器物”包含红色旧址和红色物品两大类。红色旧址又可以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是重要革命事件发生旧址,如南昌市“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第二类是重要会议会址,如遵义会议旧址;第三类是重大革命遗址,如平型关大捷遗址;第四类是革命领袖故居或纪念堂,如毛泽东故居;第五类是革命烈士陵园,几乎每个县级及其以上的城市都有。第六类是革命纪念馆,展陈有大量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红色物品的种类繁多,是革命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作战地图、作战兵器、通讯资料等的总称。“红色器物”是将“红色人物”和“红色事件”联系起来的实物形态,是《包装设计》课程思政资源中可以直观感受、并能直接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的内容。

“红色故事”既涵盖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也包括一些被口耳相传、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承载着红色革命人物顽强不屈的抗争历程和感人事迹。前者有重庆谈判和三大战役等,后者有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刑场婚礼”等。“红色故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把感动人心的红色故事和的视觉语言表现丰富的插画设计结合起来,打造具有观赏性和可读性的产品品牌包装,实现商业价值的转换。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典型代表有:“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坚定信念、不怕牺牲”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分开”延安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统一于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之中,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是《包装设计》课程思政应该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高度的融合力和广泛的认同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和方兴未艾的热度。主要表现形式有红色旅游、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等。

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主题型文化旅游活动。既是政府倡导的政治工程,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富民工程;既是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民心工程,又是讲好红色故事的文化工程。

红色歌曲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和军民士气。在《大刀进行曲》雄健威武的音乐风格中,彰显了抗日战士奋勇杀敌拼搏精神;在《义勇军进行曲》悲愤激昂的铿锵节奏中,传达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在《十送红军》回旋曲式的婉转旋律中,传递出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深情;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饱含热情的滚烫情绪中,体现了对党溢于言表的感恩之情……红歌会、红歌赛的频频举行,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歌曲的传唱度。

红色影视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如近年来上映的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视剧《林海雪原》、《大决战》等,歌颂了敢于斗争、不怕艰难、勇于自我牺牲的无产阶级英雄主义和红色精神,加强了青年观众的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能够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解构[6]

   红色文学,是指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的文学作品。毛泽东诗词是体现中国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爱国情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厚忧患意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执着革命精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博大胸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积极乐观心态。当今在文化旅游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学旅游开发迎来了时代契机。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走红色足迹、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形成凸显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新景观。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和经济开放价值。重要的是,《包装设计》能够通过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助力实现红色旅游的经济开放价值功能。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传播

根据红色文化的遗产体系和表现形式,利用各种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传播,能将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大学生,瞬间带入革命的峥嵘岁月。

(一)编写二维码教材

利用二维码图像与移动信息技术,把各种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嵌入《包装设计》的纸质教材中,将《包装设计》教材内容的范围拓展到互联网。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链接到表示红色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音频在内的海量信息,为学生的包装设计提供创意灵感来源;也可以链接到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案例,便于学生学习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是如何从红色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

(二)制作短视频

拍摄、剪辑、创作和发布具有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的短视频,成为兼具趣味性、创新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包装设计》可视化图像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课程思政效果。把当代大学生培养具有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学术诚信、科学伦理的“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录制微课

录制《包装设计》微课,围绕《包装设计》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5分钟至15分钟的讲授理论或实践教学的短视频。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红色文化资源,准备录制的素材,进行专业的拍摄和后期视频编辑。在新媒体技术盛行的信息时代,对红色资源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数字化传播,打造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包装设计》智慧课堂,能突破红色文化课程思政资源的传播时空,满足新文科背景下设计课程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出兼具文化自信和努力奋进的高水平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型包装设计人才。

三、红色文化元素的运用策略

创造性地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元素应用到《包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将具有代表性的实物进行抽象概括成符合现代图形语言规律的图案,将代表革命精神的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采用红色革命时代的原生态包装材质,融入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

(一)从红色文化中提取包装设计图案

面对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中提取出包装设计的创意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法则,重构出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形式的包装设计图案。

例如,辅导学生以“红色遵义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为题进行毕业设计创作。首先,梳理出红军留给遵义市包括“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大量挽救中国革命的事件、文物、遗址和遗迹。其次,以遵义会议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为主要设计元素,选择侧面45°角,把建筑的歇山式屋顶、老虎窗、立柱和立柱间的拱券,用线条勾勒出来,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视图。再次,在建筑图案的右上角,绘制一个冉冉升起的红日,用“旭日东升”象征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后才进入朝气蓬勃的历史新阶段。最后,用插画的形式,将三个年轻的红军背起行囊、扛着枪支,义无反顾走向战场、走向未来描绘出来,作为包装设计的后视图。整个包装将会议旧址建筑、红色革命人物、太阳、祥云等用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体现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又表现出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3.2 采用象征革命精神的红色为主色调

红色是红色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红色代表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红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南湖红船,井冈山上的第一面红旗……。表现红色文化的包装设计,理应采用红色为设计主色调。红色,既能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也能满足中化民族对吉祥与喜庆的追求。

3.3 采用红色革命年代的原生态包装材质

包装材质是体现包装设计风格的重要部分。采用原生态包装材质,如植物茎叶、竹制品、藤草制品、棉麻织物等自然、淳朴的包装材料,不但与革命年代包装材料特征相呼应,向消费者传达朴素的红色革命精神,引发人们民族情怀;还利于促进环保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包装、生态包装的诉求。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  结语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主中,采用新媒体的形式融入以红色文化为主的课程思政,能够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感召力,有效净化青年学生的纯洁品性,并内化成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精神意蕴和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 张文馨,李姗姗,张睿,任世晴.社会记忆视域下数字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建构与开发[J].北京档案,2021,(06):31-34

[2] 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3] 周晨.论中央苏区红色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精神内涵[J].音乐创作,2019,(09):123-128

[4] 李城.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对红色影视剧的接受与国家认同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4):177-178

[5] 韩磊,周家安,谢双玉,李星明.基于作品的红色文学旅游资源时空动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39(05):76-80

[6]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 2021,(03):52-57

[7] 熊瑛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实践——以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为例[J]传媒, 2020,(14):87-89

[8]吴红梅.“三全育人”理念下《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S1):185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荆楚传统文化融入新艺科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X2021-022)。

作者简介:周代芳(1975.5-),女,湖北荆门,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