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县医院急诊科,福建 东山363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指标(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院前急救指标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短,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在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出现心肌坏死等情况,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文献报道以及调查实践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有明显上升,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情绪变化、劳累程度等[1]。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要尽快开展早期急救,及时将梗死血管疏通,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工作的研究比较深入,有研究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46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64.46±3.04)岁。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45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64.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详细、全面的检查,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适当药物进行镇痛,并予以吸氧、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接受个性化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1)尽快出诊:在接到出诊电话之后要尽量保证出诊速度快,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出诊规范,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因素,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合理控制疾病,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基本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派车进行救治,救护车发出之后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指导家属进行简单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急救护理:在急救期间医护人员都要保持安静,予以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嘱患者尽量不要剧烈运动,大部分患者都会有胸部压榨小疼痛症状,在用药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穿刺过程中应该要保证动作迅速、准确,各项操作都要娴熟,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建立多条通路,为后期急救过程中药物治疗予以保证。(3)转运护理:经科学急救与护理后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状态,此时需要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转运之前应该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说明转运期间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尽量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转运期间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沟通,说明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急救过程中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医院相应科室也要及时做好接待准备工作。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指标(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指标
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的院前急救相关指标,实验组明显比较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指标对比(±S)
组别 | 例数 | 入院时间(h) | 出诊反应时间(s) | 急救时间(min) |
实验组 | 40 | 2.51±0.36 | 51.27±15.35 | 21.54±4.16 |
参照组 | 40 | 3.06±0.41 | 97.51±27.67 | 40.28±7.65 |
t | 6.3753 | 9.2422 | 13.6108 |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表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 例数 |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发生率 |
实验组 | 40 | 1(2.50) | 0(0) | 1(2.50) | 2(5.00) |
参照组 | 40 | 2(5.00) | 1(2.50) | 6(15.00) | 9(22.50) |
X² | 5.1647 | ||||
P | 0.0231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比较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当中,主要症状为胸骨剧烈疼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助过程中开展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进一步保证医疗安全以及优质护理管理,建立抢救护理流程、医护人员默契配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率。在优化急救流程中,还能进一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中井然有序,便于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个性化护理干预属于一种个性化、整体性护理模式,基本理念在于以人为本,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干预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院前急诊护理服务。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低,临床急救相关指标相比于参照组短,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让患者更快接受对症干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阳,王丽萍,吴学勤,等.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09):1512-1513.
[2]林青山,黄风莺,许俊富.全面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心理情绪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1):83-85.
[3]吴巧妹.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应用价值及死亡率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5):94-96.
[4]范羽娇,国莉莉,祖晓军.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01):83-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