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魏志琼 ,张斌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天津市 300000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临床上输血患者的资料,通过整理样本资料来探究在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否能够有效预防输血会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血液病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输注血制品例次为4135例作为回顾样本,通过病例资料筛选,在输血前使用过地塞米松的患者分为一组,在输血前未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分为一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输血治疗前使用过地塞米松的患者比输血治疗前没有使用过地塞米松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出1.3%,由此可见,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为有效降低需要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务人员有必要在输血前给予患者有效剂量的地塞米松。

                        前言

在临床治疗中血液输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血液疾病输血治疗也越发引人重视,临床用血量也是与日俱增,于此同时的是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所上升。输血治疗好似一把双刃剑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亦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输血安全问题早已进入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2]。在输血治疗时,提前预防,做好准备,是医务人员必须思考的重点[3]。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来预防、对症治疗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地塞米松的应用尚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预防性应用于输注血制品中,会对输血不良反应产生什么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与我科室并输注血制品(血制品指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不包括洗涤红细胞、过滤照射血小板及配型血小板,以下简称输血)且全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从1岁到88岁之间,患者均为血液系统疾病,输血例次为4135例,其中输血制品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的336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为49例,未应用地塞米松772例,发生不良反应21例。

1.2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输血观察记录表及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根据国家卫生部在2000年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提到的要求[4],输血治疗过程中临床医护工作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对在输血治疗中与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性溶血,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的患者,应该及时完整的填写相应的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5-6]

参考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8年9月26日发布的输血反应分类行业标准及 2018 年美国CDC发布的输血安全预警系统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见下表所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直接输血,没有在输血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2.7%;在输血前使用了地塞米松的患者经过统计发现,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仅为1.4%,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1.3%。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比较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组别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循环超负荷反应    总发生率

应用地塞米松     8(0.2%)      36(1.0%)     5(0.1%)        1.4%

未应用地塞米松   9(1.1%)      10(1.2%)     2(0.2%)        2.7%

X2                                                        6.020    

P                                                          0.014

3 讨论

输血是支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受血液成分、血型以及患者的体质差异等因素影响,使机体多面临输血风险[7],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患者发生了用原发疾病不能解释的症状或体征。根据输血不良反应表现统计,我科室以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这与佘廷志[8]等研究结果一致。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患者,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献血者的血浆蛋白可与受血者体内的IgE、IgG 抗体及 IgA 缺乏的患者的特异性 IgA 抗体发生反应;或与献血者为过敏体质有关,献血者体内已产生的对某些物质的抗体,会随血液转给受血者,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9];或受血者本身是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常见的,临床上遇到最多的输血不良反应为FNHTR(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合有关文献分析主要因素是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与献血者的白细胞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相关,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导致发热,或者与血液内的致热原及保存过程产生的细胞因子相关,而地塞米松的药物机制决定了它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免疫抑制以及对抗过敏来使用,另外,地塞米松还具备了消灭细菌,清楚内毒素、解除痉挛等作用,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地塞米松,可知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低于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约为77%左右,而半衰期持续时间190min,组织半衰期在3d,65%左右药物可经尿液排出,对机体健康无影响[11],故其广泛应用各科治疗多种疾病,抑制机体发生组织损害和炎性过程。但目前也有相关文献显示:地塞米松在临床上可能会有延误诊断,导致患者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期的风险,这是因为它对病原微生物基本没有任何的破坏能力,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血前给药不仅无关,甚至可能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2020年一年间在我科室输注血制品的患者有无应用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分析,得出地塞米松能够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以上患者并无延迟性不良反应得出现,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内容还需进一步探究,以期为临床预防、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SAHU S,HEMLATA,VERMA A.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blood transfusion[J]. Indian J Anaesth,2014,58(5):543 - 551.

[2]KARCUTSKIE C A,MEIZOSOJP,RAY J J,et al.Mechanism  of

Injury may influence infection risk from early blood transfusion[J].

Surg Infect(Larchmt),2017,18(2):83-88.

[3]张秀辉,李双,董晨曦.异丙嗪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研究     [J].中国药业,2019,28(03):57-59.

[4]黄爱群,孙凯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2):1665-1668

[5]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biovigilance component he-

movigilance module surveillance protocol. Version 2.5. 2[EB/OL]. https://www.cdc.gov/nhsn/acute-care-hospital/bio-hemo/index.html,2018.

[6]SEMPLE J W,REBETZ J,KAPUR R. Transfusion - 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 and transfusion -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J]. Blood,2019,133(17):1840-1853.

[7]周瑶.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药物与临床,202001-0133-02

[8]佘廷志,杨顺等.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海军医学杂志,2018,39(3)248-250

[9] 王雨涵,江灵等.血液病输血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处理措施.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0,43(2):173-177

[10]VAN TILBORGH-DE JONG A J,WIERSUM-OSSELTON J C, TOUW D J,et al. Presence of medication taken by blood donors in plasma for transfusion[J]. Vox Sang,2015,108(4):323-327.

[11]蔡莉.输血前给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6(23):27-28.